颍上闸效益调查分析
2010-02-13张宝珠
张宝珠
颍上闸是淮河一级支流颍河上的一座大型涵闸,位于颍河下游段、颍上城东3km处,系颍河最下一级梯级工程,担负着防汛、排涝、灌溉、航运、交通、防污等多重任务。该闸始建于1959年,1962年停建,1978年续建,1981年建成。该工程建成以来为颍上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总结经验,现对颍上闸工程效益调查分析如下。
一、基本概况及治理经过
颍河是淮河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南,流经禹县、临颍、西华、周口、项城、沈丘至界首,入安徽省,又经太和、阜阳至回溜集,右岸进入颍上县境,再东至口孜集东倒栽槐,左岸进入颍上县境至沐河口入淮,全长610km,总流域面积39645km2。沿岸多系沙淤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产粮区之一。两岸河坡洼地较多,颍上境内30多万亩,易涝易旱,是该县灾情集中的地区之一。
随着治淮工程建设的推进,颍河治理大大加快,整修了两岸堤防,建成了大量除涝、灌溉及防洪工程,上游跨河兴建了马湾、洛河、周口,槐店、阜阳等节制闸,防洪、除涝、灌溉能力大大提高。但阜阳至颍上92km河道上没有跨河控制工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汛期洪水不能控
颍河进入颍上境内至入淮口近100km,而颍上段上下游地面高差较大,上游五十铺段的地面高程在28.5~29.0m之间,下游杨湖段地面高程在22.0~22.5m之间。汛期洪水来临时,由于没有控制工程,洪水不能控制。颍上县城以下颍河两岸的滩地极易形成内涝,内涝没有自排机会,不能及时外排。
2.旱时没有水源
根据颍上县1950~2001年气象旱情指标分析:该县50年内发生春旱9次,初夏旱5次,伏旱12次、夏秋旱10次,秋旱9次,冬旱6次,秋冬连旱5次,共56次,年均一次多,有时一年两旱。加上颍上段内颍河坡降较陡,坡降在1/10000~1/15000,该段内没有节制工程,故灌溉用水和灌溉水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颍上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3.颍河阻隔,交通不便
颍上地处淮、颍河交汇处,由于颍河的阻隔,颍上到淮南、合肥等地东向的交通仅靠渡口轮渡,自阜阳到颍河入河口100km的河段上没有跨河桥梁,给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限制了颍上县经济的发展。
4.水质污染无法调节
颍河是淮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水污染严重。经取样化验:生化需氧气量BOD超标0.4倍,化学需氧气量COD超标1.5倍,氨氮超标11.56倍,溶解氧DO低于标准1.33mg/L。由于下游没有控制工程,颍河的污染水无法控制调节直接下泄淮河,严重影响淮河下游两岸的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工程效益调查分析
1.控制洪水,发挥防洪排涝效益
颍上闸主要作用之一是防洪,其防洪作用是在淮河洪水较大、而颍河水位不太高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颍上闸的下泄量,以减轻淮河的洪水压力。1987年淮河洪水较大,形成5次洪峰,对沿淮行洪区威胁较大。由于短时间内上游没有较大洪水,为尽量减轻行洪区的受灾程度,上级防汛部门决定在洪峰水位超过行洪水位时力保不行洪,要求颍上闸尽量控制下泄量,1987年9月4日,闸上水位高达24.58m时,控制下泄39m3/s即有效减轻了淮河的压力。
颍河两岸多是低湖洼地,特别是颍上闸以下的低湖洼地,只要降雨量在50mm以上,就会出现较大面积的内涝。建闸前,由于上下游水位无法控制,因此闸下游低湖洼地的内涝几乎没有自排的机会。颍上闸发挥作用后,可以有效地控制上下游水位,兼顾上下游的排涝。2008年汛期7月22日~7月31日颍上县连续累计降雨139.9mm,颍河下游两岸的湖洼地形成了严重的内涝。颍上闸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位进行排涝,8月2日8点颍上闸闸上水位23.58m、闸下水位21.46m,8月3日闸上排涝基本结束,颍上闸及时减小流量,降低下游水位,以利于下游的排涝,充分发挥了控制作用,减少了农业的损失。
2.为发展灌溉提供可靠的水源
颍上县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主要分为旱粮产区、水稻产区、沿淮行洪区三大类型,据颍上县志记载:颍上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前,多是春季直播,很少水栽。1980年以前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淮等区。颍河两岸主要是旱粮区,仍保持传统的耕作方式,即一麦一豆或一麦一杂。种植大豆不仅产量低,而且抗灾能力差,种植杂粮不稳产,农民的收入低,生活水平提高不上去。颍上闸建成后,正常蓄水位为24.0~24.5m。颍上县号召旱改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资源开辟新稻区,大面积的旱粮改种水稻,获得成功。颍上县水稻面积由1976年的8.2万亩、亩产261.5kg,发展到1991年50万亩、亩产500kg,使农民增产增收解决了温饱,逐步走上致富之路。
3.方便交通,扩大航运
颍上闸的建成通车,结束了颍上境内颍河阻断交通的历史,方便了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促进了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颍上闸常年蓄水,保证了颍上至阜阳的通航;颍上船闸的建成打通颍河通道,为谢桥、刘庄、口孜等煤矿的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对促进颍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4.防污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颍河是淮河的一条主要支流,由于上游河南颍河两岸厂矿较多,颍河水质污染严重。自1994年被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作为4个大型防污涵闸之一以来,颍上闸为淮河的防污调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在非汛期颍河水污染严重时,颍上闸保持小流量下泄,有效调节了淮河的污染,为下游淮河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提供了保障。2008年颍上闸被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评为“2007~2008年度淮河水闸防污调度先进集体”,充分体现了颍上闸在防污调控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