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0-02-12于翠霞孙兴海许传勇
于翠霞,孙兴海,许传勇
(东宁县果树蔬菜管理总站,黑龙江 东宁 157200)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气候温和,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对发展果树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1994年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东宁县果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全县果树面积已达13.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8.5万亩,年产量达4000万kg,产值4800多万元,面积、产量、效益均位居全省前列。果品生产已成为东宁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门路,也是振兴县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1 果树生产现状
1.1 东宁县果树生产优势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寒带大陆性气候,但东近日本海,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而稳定。全县年平均气温4.9℃,有效积温2700℃以上,年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139天。由于东宁县生产季节温差大,所以水果的含糖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据气象资料,在2000~2001年果树大冻害年,牡丹江、宁安、海林等地,1月份最低气温达到-41.2℃,而东宁县仅为-29℃。这次冻害,牡丹江、宁安等地,123和K 9果树出现整株冻死现象,而东宁县只有抗寒性较差的早酥梨冻害较重,但当年基本上恢复了树势。可见东宁县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其它市县无可比拟,而且苹果梨、5号梨、南果梨、早酥梨等优质果在全省只能在东宁县正常生产。
1.2 东宁县果树品种结构
目前东宁县果树有梨、苹果、李、杏、樱桃、桃、草莓、树莓、葡萄、沙棘、山楂、黑豆等12个树种,224个品种(包括试验品种)。栽培面积达13.5万亩,其中梨类为8.6万亩,占总面积的63.7%,主栽品种为苹果梨、南果梨、5号梨、早酥梨等 8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东、三、大三个镇。近几年,在试验品种中筛选出苹博香、7316-2、苹果梨芽变,331等优良新品种,在第一积温区内有部分发展;苹果类面积4.2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31.1%,主栽品种 K9、123、龙冠、龙丰等 4个品种,这些品种抗寒性较强,全县6个镇100多个行政村均有栽植。东宁县引进的奎二、新帅、新冠等品种在2000年/2001年的大冻害年,表现良好;李、杏是东宁县主要出口水果,面积为6500多亩,占水果总面积的5%,主栽品种长李15、牡育216、绥棱3号、1号、东宁1号杏、2号杏、红杏等;东宁县葡萄发展较慢,全县只有500多亩,主栽品种蜜汁、87-1、巨峰、京秀、京亚、京玉等;草莓面积500多亩,马架子、胜利、太阳升是东宁县保护地草莓生产的主产区,主栽品种哈尼、硕丰、全明星、宝交早生、女神、80-31、戈雷拉、四季草莓等。其它树种品种栽培面积较少,没有形成规模。
1.3 技术管理
1.3.1 品种区划。东宁县发展果树十分重视品种区划工作,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栽。把苹果梨、南果梨、早酥梨、5号梨、新帅、奎二、寒富等优质水果栽植区严格控制在有效积温2500℃以上的地区,123、K 9、龙冠、龙丰等品种由于抗寒性较强,可在全县各村屯栽植。每个村屯都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发展适宜的品种。
1.3.2 灌溉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县果树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11.1%。万鹿沟、暖泉沟、南沟、胜利、太阳升等果树重点村在果树集中区基本安装了滴灌设施,北河沿、转角楼等村利用山涧水、山泉水多的优势,重点发展了自流灌溉技术,仅转角楼一个村,利用自流灌溉技术的果园有20多个,灌溉面积达600多亩。
1.3.3 新技术推广应用。以果蔬总站为技术核心,广泛推广新技术。全县每年举办40余场次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各镇每年举办科技大集活动,给果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技术现场会、组织果农协会等途径,广泛推广苹果梨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乔密栽培、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 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力量薄弱
果蔬总站的果树技术力量与全县13.5万亩果树面积不相适应:人员少,任务重,新技术、新信息不能及时传到果农手中,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科技转化、贡献率不高。全县果农的果树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无公害绿色水果生产技术水平,市场技术信息闭塞,从而导致果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不高。
2.2 果品价格下滑
近几年,随着我国果树投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果品产量逐年提升,其中苹果、梨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果品销售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国外高档优质洋水果冲斥国内水果市场,国产水果缺乏竞争优势,导致水果价格普遍下滑。东宁县水果销售形势也不容乐观,受大环境影响,水果销售价格也连年下降:苹果梨由1995年的批发价2.5~3元/kg下降到目前1元/k g,K9由1995年的批发价4~5元/kg下降到目前 1.0元/kg,123甚至跌到0.30元/kg,造成了果农丰产不丰收,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生产积极性,出现部分地区果农砍树种地的现象。
2.3 技术推广经费不足,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世界果树生产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果树生产面临新的变革,要求更高、更新的技术与之相适应,才能在果树生产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县果蔬总站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缺乏与外界的联系,技术人员缺少外出考察学习的经费。因此,不能把国内国际上的新技术新信息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大大降低了服务果农的水平。
2.4 果品贮藏能力薄弱
果品贮藏既能实现果品增值,又能缓解旺季市场压力,东宁县仅有果品贮藏保鲜恒温库2处,容量为200t,仅占果品总产量的0.6%左右,这与果品生产的发展极不协调,这也是造成东宁县水果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
2.5 采后商品化处理滞后
果树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靠加强产后处理及加工业来推动,否则经济效益会大大降低。果品的产后处理包括分级、包装、贮藏、加工等环节,目前东宁县果品产后处理滞后于生产的发展,与市场需要不适应,仅有的二处果品加工厂,由于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产品难以上市,处于停产阶段。
东宁县果品大部分沿用传统的、粗放的大包装,部分地区还存在分级不严格,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宁果品市场形象。
3 今后果树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国际国内果树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健康意识的提升,应紧紧抓住东宁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无公害绿色水果示范基地县之一的有利契机。以优质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全面提高果树生产的管理水平,促进果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1 合理规划布局,加速树种、品种结构的调整
在生产布局上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当集中的原则。积极利用区划成果,促使不同水果向最佳适宜区集中,推行规模种植、实现水果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种结构要按照周年供应,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进行。另外各地还应依据各自的土壤、气候特点以及群众的栽培习惯,市场区位等进行,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同时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发展保护地栽培,打时间差,延后或促成栽培,以丰富淡季水果市场的供应。
3.2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果品质量
在目前果品市场相对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果品质量。目前东宁县果园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够是优质果率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果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县果蔬总站要做好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果品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同时加强优质果品生产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将优良品种、矮化密植、合理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园覆盖、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以及贮藏加工等技术组装配套,力争在近几年内把果品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果农增加果园的物质投入,搞好果园以基本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3 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市场流通是实现果品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而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是洞察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东宁县果品销售大多是坐家等客,一哄而上,客商主宰市场价格,边远地区的果农由于不了解行情,低于市场价许多而销售,广大果农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果品的产销信息网络系统。县果蔬总站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产后服务,搞好市场调查,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改变过去坐家等客的习惯,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是开拓市场的有效措施。苹果梨是黑龙江省的特色品种,只能在东宁县所辖三个镇部分地区栽培。因此,要扩大苹果梨的宣传力度,进行商标注册,申请绿色食品证书,积极参与各种水果博览会。从黑龙江省做起,开拓苹果梨市场,逐渐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同时要优化水果销售环境,畅通销售渠道,使外地客商在东宁有家的感觉,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形成有序的销售环境。
选准突破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东宁县紧靠俄罗斯,有很好的地缘优势。俄远东地区面积600万 m2,人口2000多万,年需水果30~50万t,而自产水果不到2000t,自给率不到1%。同其他省市相比,东宁县对俄果品贸易一是有品种优势,俄罗斯人喜欢K9、123等偏酸水果,加之俄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是很快,市民消费水平不高,低价位的李、杏、K9、123也适合广大市民的经济条件。二是交通便利,仅一河之隔,运输费用低,果品新鲜度高,这是关内及辽宁等水果产区不可比的。从省内市场看,农村果品市场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大兴安岭、佳木斯、密山等水果自给不足的地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均消费水果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1.00元/k g的苹果梨、123、K9苹果会大有市场。因此只要主动出击,占领这些市场,拓宽东宁县果品销售渠道,就会全面提高果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4 加强果品采后处理技术和推广工作
东宁县果品贮藏运输设施严重不足,技术落后,每年水果腐烂损失率约占果品总量的10%。而且由于采收季节一哄而上,势必造成竞价销售,影响生产效益的发挥。所以贮藏加工业跟不上果树生产的发展,已经成为东宁县果品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发展气调贮藏、恒温库贮藏,其它地区可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自然通风库,半地下贮藏库,增加小型制冷设备。采用国家扶持,外贸企业投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争取在5年内果品的贮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30%~40%,实现产后贮藏增值扼制果品价格逐年下滑的趋势。
东宁县果品加工业几乎为零,为适应果品生产的发展,应尽快筹建一批绿色果品加工业,由政府为外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果品加工企业,落户东宁。东宁县苹果梨汁液浓,含糖量高,是很好的果汁加工原料,且原料充足。政府应加大力度,以项目招商引资,实现东宁果品加工企业零的突破,彻底解决近几年果树生产中出现的卖果难的问题,使果树真正能够丰产又丰收。
包装是果品作为商品形象的直接体现,东宁县的包装工艺远远地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因此今后应扶持包装企业,改进工艺,向精细、透明、小巧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大型超市的需要,大大提高商品的档次,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东宁县的果树事业,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要想壮大这一产业,必须增加政府的扶持力度,全面实现无公害绿色水果生产,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学习辽宁的经验,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果树事业中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提高果树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形式,使果树生产的各环节能操纵在人的手中,以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要引进优质,市场看好的新品种,改造东宁县低劣差的品种,进一步优化东宁县果树品种结构。要增加新技术推广经费,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网络、外出学习,掌握最新技术信息,提高果树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面,使全县果农都能掌握新技术,为果树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