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永炎院士访谈录(三)

2010-02-12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研究科学

于智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1 继承验证看“科学”

于智敏:王老师,晚近有关中医科学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甚至成为某个时期的热点话题,您是如何看待所谓“科学性”问题的?

王永炎:目前有些人对科学的理解有些片面,认为科学仅仅是技术与方法层面的,这是一种误解。我以为,科学不只是一些方法、技术上的东西,它更是一种文化。科学既面对自然,用理性的态度和方法看待自然、探索自然,同时也深入人性,在科学研究中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在科学活动中弘扬诚信合作以及为追求真理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因此不能仅仅把科学视为一种手段,甚至一种达到它种目的而采取的牟利手段。相反,科学本身就可以作为目的。真正的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增长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同时还在传播人类应该在工作生活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传播一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所以,我提出中医是一种具有人文和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科学和人文共存共荣,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主观地把中医划归到科学或者人文学科都是值得商榷的,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中医学的全貌。

于智敏:您的这种观点我非常赞同。而实际上纵观当前的中医科学研究,分析、还原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甚至占据主导地位。这似乎表明,中医在逐渐地被“科学化”。您是如何看待中医研究中的分析还原的?

王永炎:分析也罢,还原也罢,都只不过是研究中采取的一些具体方法。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研究,无论研究什么,都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都应该奔向一个伟大的真理。否则就会出现为追求“理所当然”的目的性而逃避理性的反思。这种研究无论是分析、还原还是综合、集成都是盲目的。

西方科学研究也不是单纯地以分析还原为惟一手段,而是通过分析还原追求自然的统一。例如对能量守恒的研究,德国医生迈尔几乎是从哲学角度导出这个原理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赫兹、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都是在测量热功当量的过程中建立这一原理的;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热量和做功方面完成了能量守恒原理的正确表达;俄国科学家赫斯在化学反应中发现了能量守恒;德国物理学家愣次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时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概念的提出和能量守恒的发现提醒我们:自然科学的本身是追求世界的统一性,各门学科都不要深陷在自己的技术细节中,忘记了自然科学的根本任务。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类建立一个关于外在世界统一的整体形象,在学科分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特别是在把分析还原方法用于注重整体统一性的中医药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这种统一的图像。遗憾的是我们尚未能通过分析还原把中医学的相关理论统一起来。有些课题大多采取“拿来主义”,追求高、精、新技术指标,并不理解其意义何在。

于智敏:这是否意味着只要“用好”分析还原的方法,就能从科学的层面上解释中医,解决中医的问题?

王永炎:也未必。先说科学,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不是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在16、17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事物特定的、固有的看法。当然,科学也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但事实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关于自然界的独特认识或者说是理论学说,它们或者是深化的,或者是经验的。只不过大多数的认识没有形成像近代科学这样的体系。

回过头来再说分析和还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分析?向哪里去还原?还原的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如果只关心向哪里还原,而不关心还原是否完全,这样的研究也是无益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还原不过是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直观的、物理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评价其他学科时,习惯用是否能够分析还原看成衡量标准,结果导致认识的误区。众所周知,生命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形式,分析还原能从不同的侧面逼近生命的本质,但不能揭示生命的奥秘。对所有学科而言,只有以生命为研究中心建立的科学,才是统一的科学。所以,生命科学的研究更要强调他的自主性。“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提出,也是号召人们研究学问,不要受其他意识形态领域思潮的影响,乃至规避干扰。

当然,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应该提醒的是,当我们热衷于用分析还原方法研究中医的时候,还应该回过头来研究思考一下中医学本身固有的方法。

于智敏:既然分析还原方法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医,是否意味着中医就将永远处于“混沌”状态?

王永炎:混沌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混沌不是含混不清,不是神秘不可知,严格来讲,混沌是指数学上的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随机性态。它虽然不可预测,但内部却隐藏着结构和规则。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中医学保持了系统科学力图凸显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整体具有各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而这些新的特性绝不是通过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的。这就是中医重视人体证候表现的像素,整体观察表征,再参考单项的指标异常,进而诠释疾病与健康的生理病理。同样,对于方剂研究重视中药间的七情和合,强调配伍关系也是其目的意义所在。

总之,系统科学所要凸显的是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的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稳定性,这是分析还原需要把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进行无目的的分析和不完全的还原,莫不如保持这种“混沌”。重要的是分析还原导出的海量数据如同汪洋大海,而人们渴求维护生命的一杯淡水。因此中医学者要做的,应该是在系统和整体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于智敏:现代科学创造的诸多“奇迹”,何时才能惠及中医学?

王永炎:现代科学确实创造了不少人间奇迹,但它对人类文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医废存之风渐起,不都是起源于那些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所谓“科学家”吗?

中医同仁头脑要冷静,要带着智慧向远看、向前看,在关注人类命运的同时,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积极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

中医需要科学化,但不能盲目地崇拜“科学”,更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还原论主张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事物的组合,把宏观现象归结为微观现象的组合,这种还原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成为占据中医学研究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原则。至于说把生命现象归结、还原为物理、化学现象,把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还原为“科学问题”、“科学”观点,试图创造所谓的“科学奇迹”,对此我持保留意见。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人是机器》。我认为,人不是机器!

天人合一与形神一体,包括整体观念,还有辨证论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认识论,个体化诊疗的实践论,这应该是中医学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现代生命科学的最大贡献。中医学者要我主人随地从事医疗研究,彻底甩掉“不科学”的帽子,坚定信心,迎接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机遇,实实在在去做事。

猜你喜欢

中医学科学研究科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