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老恒言》对《内经》四时养生的发挥

2010-02-12季晓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曹氏内经节律

季晓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由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是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养生学专著。其“晨兴”篇中,引用《内经》关于春、夏、秋、冬四时作息时间的论述:“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同于春,逆之则伤心;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宜早卧晏起,逆之则伤肾”[1]。《内经》从“四时”的角度阐释了作息所要遵循的规律。然而曹庭栋不赞同《内经》所言,转而提出“况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似不得以四时分别”[1],认为仅从“昼夜”的角度论述足矣。现试对二者进行如下的比较分析。

1 《内经》重视“四时”

曹氏所引《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论述如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2]。一年四时昼夜长短是逐渐变化的,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为例。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冬至以后,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夏至以后,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春分、秋分在夏至与冬至间,是白昼与黑夜等分的两个节气。如冬日昼短夜长,为了顺应四时昼夜长短的自然变化,则早卧晚起;而夏日昼长夜短,则夜卧早起,使之与自然和谐。

人作为大自然万千世界中的一分子,自然而然地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老子》主张效法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变化,治国与治身亦如是。对于人体而言,《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2]。《内经》重视“四时”的变化,认为顺从四时阴阳为治未病之根本。

2 《老老恒言》重视“昼夜”

《老老恒言》“晨兴”篇提出“说见《内经》,养生家每引以为据”[1],曹氏不同意《内经》的观点,转而指出“愚谓倦欲卧而勿卧,醒欲起而勿起。勉强转多不适,况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似不得以四时分别”[1],认为作息时间不必以春、夏、秋、冬四时区别对之,顺应“昼夜”动静、阴阳的变化即可。相比《内经》,曹氏更重视遵循的是随着每天太阳升起、落下而产生的昼夜变化规律。

如《孟子》所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4],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全面的理解其思想。曹庭栋为嘉善人,今属浙江省。众所周知,南方的四季没有北方分明,四季昼夜长短的差异也不似北方明显。曹氏认为“作息时间昼夜别之足矣,无需四时分别”的观点,一方面也由其长年在南方生活的背景所决定的。

3 《老老恒言》与《内经》似异而实同

《内经》认为,“因天时而调血气”[2],“八正神明论篇”中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2],人体的气血随着月亮弦、望、晦、朔而变化。《内经》提出“得时而调之”[2],不仅指的是一月之中月郭的变化,一年之中四时及一日之中昼夜的变化亦如是。如现代科学提出的一系列节律变化: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等。一月之内,每日的昼夜变化即日节律构成月节律;一年之中,十二个月的月节律构成年节律。如《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所指出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5]。由此可见,一日之中“朝”、“日中”、“夕”、“夜半”如同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一日之中人气“始生”、“长”、“始衰”、“入脏”有如四时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所以曹氏所言与《内经》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不过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层面阐释“晨兴”。曹氏遵循的是“昼夜”日节律变化;而《内经》遵循的正是以日节律为基础的“四时”年节律变化。

如上所述,曹氏与《内经》的观点似异而实同。曹氏表面看似反驳《内经》,其实恰恰有力地证明了《内经》“四时晨兴”的理论。曹氏作为文学大家,饱读诗书,故《老老恒言》一大特点是引用书目达307种。然而也正由于其知识背景所限,有时候曹氏往往误读了《内经》。所以读《老老恒言》时,不妨与《内经》比较阅读,方能探知养生真谛。

[1]清·曹庭栋.老老恒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4-5.

[2]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54,54,54.

[3]辛战军译注.老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01.

[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251.

[5]田代华等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

猜你喜欢

曹氏内经节律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皇帝迎娶已婚女
皇帝迎娶已婚女
皇帝迎娶已婚女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