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2010-02-11贾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直腿腰椎间盘神经

贾冬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主要症状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和心理健康。郑州市骨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经手术治疗和术前、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术后常见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 168例患者中,男72例,女9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2个月~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定位症状明显,CT或MRI扫描显示L3~4突出22例,L4~5突出82例,L5~S1突出41例,L4~5、L5~S1双椎间盘突出2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18例,肺心病9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8例。均在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合并椎管狭窄者行核摘除术的同时,进行椎管探查及椎管减压术。

1.2 术后常见问题

压疮、术后出血、尿潴留、腹泻与便秘、椎间隙感染、神经根粘连。

2 术前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病史较长,因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急需手术解除痛苦,对手术的期望值较大。同时对手术认识不够,患者有焦虑、紧张情绪,担心手术失败,出现后遗症或并发症。所以术前应向患者讲清发病机制、手术适应证、手术必要性、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使患者心中有数,并让周围已成功手术的患者现身讲解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前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术后顺利度过的关键。

2.2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周~1个月。大部分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我们采取提前2d指导患者在床上训练大小便,间隔4h在床上训练小便1次,每天早晚床上训练大便1次,避免术后因排便困难给患者带来痛苦。

2.3 预防感冒和戒烟

因感冒和吸烟不但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且引起咳嗽,使腹内压增加,从而使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在瞬间迅速增加,既不利于伤口恢复,又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我们术前1周开始劝导患者戒烟,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

2.4 术前指导采取正确的卧位

卧硬板床休息,即抬高床头20°,膝关节微屈曲,以放松背部肌肉[2],教会患者床上直腿抬高和腰背肌锻炼动作及滚桶式翻身,以利于术后顺利进行功能锻炼。

2.5 术前指导饮食

糖尿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干预

3.1 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我们主动向患者了解术中情况,遵医嘱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24h平稳后按医嘱测量。密切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心率变快、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低于95%、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要立即通知医师作出处理。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如有下肢疼痛、麻木进行性加重,或下肢肌力减弱,有血肿压迫神经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以防因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3.2 翻身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平卧6h,然后协助患者2~3h翻身一次。方法是先将双下肢屈曲,一手托肩,一手扶臀,双手同时用力协助转换体位。翻身过程中,注意勿使躯干扭曲,引流管随体位移动,防止压迫脱落。侧卧位时,在背部放一软枕支撑,3d后可自行翻身。

3.3 术后出血

为减轻术后粘连和预防血肿形成压迫脊髓,伤口常放置引流管。术后伤口少量渗血,24h内引流液少于100mL者均正常,引流液量应逐渐减少。如发现引流液鲜红、量多,或突然引流血液增多,则提示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或继发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并做好手术探查准备。

3.4 尿潴留

术后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因体位不适,麻醉时药物对骶神经的阻滞或术中对马尾神经牵拉所致。应先引导患者自行排尿,让患者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热水袋敷下腹部及按摩膀胱区等处理,如无效则行导尿术。

3.5 腹泻与便秘

要求患者术后24h内忌服牛奶、甜食等产气的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每天做腹部按摩3~4次,方法是:双手交替沿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摩30min,增加肠蠕动,预防便秘。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肠胀气和便秘,大大减少了患者痛苦。

3.6 椎间隙感染

术后体温持续低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上升,并出现腰疼或下肢疼,活动时加剧,血沉快,白细胞增高等应考虑椎间隙感染,立即报告医师。

3.7 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对巩固疗效极其重要。具体方法应根据手术方式而定,术后24h开始做被动直腿抬高训练,在直腿抬高练习的同时协助患者做压膝、压髋等被动活动,可牵拉神经根,使其有1cm的活动范围,而防止神经根粘连,这是术后康复中最为重要的一点;2d后鼓励患者做主动直腿抬高训练[3]。术后3d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即开始作五点式锻炼,待腰肌较有力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后行四点或三点式,最后行飞燕式锻炼。具体方法[4]是五点式:以头、两手肘关节及两脚后跟为支撑点,腰背肌肉的力量使腰背离床挺起;四点式:以两肘关节及脚后跟为支点,使腰背离床挺起;三点式:以头及两脚后跟为支点,两手放于胸前,而使腰背离床挺起;飞燕式:患者俯卧,头、双手、肩、双脚及身体往后仰,使胸部与床接触,形似飞燕。每日可进行2~5组,10次/组,原则上是运动量逐渐加大。行开窗术者3d即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其方法先让患者坐起片刻,再由护士协助床边做轻微活动后上床休息,初起时防止跌倒及腰背过屈,活动量不可过大,应循序渐进。手术复杂者,应适当推迟下床时间,如植骨者应术后卧床3周。

4 体 会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手术治疗和术前、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无以上术后常见问题发生,均痊愈出院;术后2~6个月复查,均解除腰腿疼痛,都能下地行走,患者的肌肉萎缩及肌力减弱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

[1]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1.

[2]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5.

[3] 何丽英,赵金彩.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0–11.

[4] 林丽萍,张阿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方法[J].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3):211.

猜你喜欢

直腿腰椎间盘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直腿坐强腰肾
“神经”病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