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奶山羊口蹄疫疫苗应激反应
2010-02-11黄君玉
黄君玉
1.免疫注射前羊群的检查
注射疫苗必须在羊群处于健康状况下进行,才能降低应激反应,收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实践工作中发现奶山羊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早期及怀孕后期受到应激很容易发生流产,而奶山羊怀孕早期是不容易查觉的,因此,在给奶山羊接种口蹄疫疫苗时,除了检查羊群的健康状况外,还要仔细询问畜主关于母羊的配种及受孕情况。对于处在患病、体弱、孕期特别是怀孕早期及怀孕后期的奶山羊暂时不予注射疫苗,待其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补免。确实需要在孕期免疫注射的,动作一定要轻柔、小心。
2.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除了春秋季配合防治员的集中免疫工作外,养殖户应根据母羊的受孕情况及时进行补免。养殖户最好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及羊群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羔羊三月龄首免(20~30天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羊最好选在空怀时免疫,1年2~3次。
3.合理保定
畜主对羊群最为熟悉,不易造成羊群恐慌,所以,保定工作最好由畜主来做。保定方式是两手抓住羊的双角,两脚站在羊的前腿后夹紧,这样既能防止羊只前后跑动,又利于防治员注射操作。
4.选择适宜的免疫注射时间
春秋两季是口蹄疫免疫最佳季节,如需在天气炎热时进行免疫,免疫注射应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炎热季节的中午及羊群刚放牧回栏舍时进行免疫最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5.规范免疫注射操作
(1) 注射前要做好消毒工作,注射器械、吸苗操作及注射部位均要严格消毒,保证一羊一针头。
(2)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用法进行操作。接种前仔细检查疫苗外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标签是否完整,疫苗状态是否正常,如有冻结、破乳或超出规定量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用。疫苗使用。前要充分混合均匀,但不可剧烈振荡,防止气泡产生。这样的操作既可确保注入疫苗的质量,又能减少疫苗本身对注射部位的刺激。
(3)注射部位要准确,注射深度要适中,确保疫苗注入肌肉内。奶山羊注射最佳部位为颈上部的肌肉,即离颈部上缘下1/3、距颈部下缘上2/3处,该部位可避开颈部大静脉。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以45°为好,这样可避免疫苗的回渗,使注射部位形成的肿胀最小。
(4)注射时动作要利落。尽量保持环境安静。追逐最容易引起羊群搔动、恐慌,从而增加出现应激反应的几率。
(5)严禁用“飞针”方式注射疫苗,采用“飞针”方式注射,一是容易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二是容易造成注射部位不准、注射深度过深或过浅,从而导致跛行、注射部位肿胀等不良反应。
6.加强接种后羊群的饲养管理
羊群在接种完疫苗后有可能会出现停食或厌食1~2天,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刚接种完疫苗不要急于放牧,要让羊群休息一段时间,并注意观察,以便出现应激反应时给予及时救治。接种疫苗后的几天时间,应适当减少放牧时间和放牧路程,补充一些适口性好、品质高的牧草和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给予清洁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