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痛症中的运用体会
2010-02-11邹洁
邹 洁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
中医传统护理技能操作法是中医护理独特的手段和方法。我院康复科根据腰痛症的临床分型,采用中医传统护理技能方法提高腰痛症的疗效,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能的推广运用,报道如下。
中医传统技能操作方法及功效
1.药熨:将中药饮片制成粗颗粒粉剂,加白酒或食醋,装入白色棉布袋内,加热后,敷于患部,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等治疗作用。
2.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趁热在患处熏洗,淋浇或用毛巾浸入中药汤中,稍拧半干敷于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效果。
3.火罐:借助热力“驱逐空气”,使罐具内形成负压,吸附于穴位皮肤组织,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加强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温散寒邪、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
4.穴位注射:按治疗需要选取穴位及药物针剂后,将药液注射于穴位中,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对穴位“针感刺激”的双重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5.灸法:利用艾条燃烧的热力和药效,作用于穴位或痛点,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之功效。可使用灸架或指导患者自行执拿艾条熏灸,每穴15~20min,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6.中药保留灌肠:将中药煎剂150~200ml过滤后(温度35℃左右),以灌肠器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至结肠段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镇痛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强化了“邻近”部位给药作用,并避免了服中药的不良口感和减少了口服药物对肝脏的首过作用。
辨证选用
1.根据病症证型辨证运用中医传统技能方法。腰痛症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①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疼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以散寒行湿,温经通络。辨证予以中药药熨、中药熏洗、火罐、灸法治疗。②湿热型: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以清热利湿,舒筋止痛。辨证予以穴位注射、火罐疗法。③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困难,常见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有跌仆闪挫病史。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辨证予以中药熏洗、中药药熨、火罐、灸法治疗。④肾虚型:腰部隐痛,酸软无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偏阳虚者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以补肾壮阳,温煦经脉。辨证予中药药熨、中药熏洗,配合灸法治疗,以补虚消瘀,保健强身。
2.根据病程选择治疗方法:在疾病的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多选择中药药熨、中药保留灌肠。急性疼痛缓解后症状以麻木为主则可选择用穴位注射、走罐等。恢复期则多选用保健补虚的灸法、中药熏洗法。
护理
1.熟练掌握并遵循各项治疗操作规程:治疗者操作要求熟练而准确,要熟悉神经运动点、神经根“阿是”穴、病变压痛部位等。治疗选择神经支配部位,穴位注射前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选穴准确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和证型,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时,要熟练掌握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治疗安全。
3.正确评估病情:做好情志护理,在进行治疗前要正确评估患者病情、证型及具体病变部位。选择相对应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做简明扼要的治疗前说明,使患者能很好配合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加强情志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当患者初次接受治疗时,对治疗情况不了解,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和忧郁,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情志护理,使其了解治疗过程,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相关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其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利于疾病的最佳治疗和巩固康复后的远期疗效。
4.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因其个体和病情差异,对治疗的感觉和反应也各不相同。要认真观察、耐心听取患者感受,观察治疗效果和反应,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5.治疗后护理:进行各种治疗后应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皮肤的情况,掌握治疗温度,避免烫伤。凡出现皮肤丘疹、发红、瘙痒,为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嘱患者避免进食鱼腥发物。行中药熏洗、药熨、火罐、灸法治疗后宜卧床休息,治疗部位保暖并保持干燥,尤须注意避免汗出当风受寒,可适当饮温开水补充水分。行穴位注射治疗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选择适宜的体位,根据患者体质和症候掌握刺激强度,防止晕针反应,中药保留灌肠后应于臀下垫枕静卧。使药物在肠道内尽量长时间保留以达到最佳疗效。
体会
传统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法与患者病情相结合运用,针对病症证型进行辨证使用,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并做好情志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主动配合,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又可替代药物止痛,减少用药的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促进中医护理技能的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