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生、院长需要什么样的高级教育培训服务

2010-02-11温波能

中外医疗 2010年3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医生

温波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101)

健康越来越被认识到是人力知识资本最为重要的构成,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发达的标志。健康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在环境,而不是发达国家本身的医保系统。但是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给了我国变革提升医疗系统巨大创新基础,我国有望能够创造出比发达国家更高效率的医疗产出和创新服务。我们的医生、院长、公众和创新决策者,都要认识到着眼于未来的高水准健康服务体系推进的新思维。

1 我国医生培养的差距

现在正当是医疗系统骨干的,是80年代培养起来的医生,大都成为了主任医生、教授,更多成为了高级管理者,如当上院长、校长,有的还成为了业界优秀领袖,甚至成为了世界级的领导人。但是这个时代培养出来的期间,是在确定完善市场经济建立之前,为了快出医疗健康生命人才而迅速专心致志培养出来的,解决了断代下秋黄不接的问题,迅速能够解决医院有庙无和尚的根本问题,成效显著。但是未来的使命变了,而医疗系统的变革不足或滞后,这在于其严峻超前不足的思维缺陷。

1.1 我国医学生的生源

展众所周知,在当时高考录取的生源中大部分卫生部的院校也是在靠招录的第二志愿。农医领域的大学,是当时不被刚毕业高中生看好的专业。医生可以看到大部分不是学习和考试优秀的考生,除非因为职业传统、地域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个小班或有一两个是特高分同学,可以上国内任何一所顶呱呱的大学。这与中医生的来源不同,有的是文科生也可以学好中医学。但是学习西方医学,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有中学学院的毕业生,闹着要进心脏病学科,虽然得到胡乱的允许,但是严峻的情势,使之罢休,上不说管理问题或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

1.2 我国医学大学里医学生的培养

在医科大学里,要经过3个阶段、3个地点的学习、实习:基础医学部、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在基础医学部里,也要经过3个亚阶段的学习。首先是所有大学都学的普通基础如英语和哲学马列部的4门课。英语的学习经过了进化的过程,开始有的年级是学邵循道编写的卫生部统编《医学专业英语》;后来有的年级加快了学生素养的提高,改为《新概念英语》;再后,就是采纳普通高校里的《大学英语》,还有后来英语学部或英语系编写的《专业英语》。即便是5年的临床医学制下,加强过一周达10个课时的外语,也得要学6学期,还不用说后来的选修,显然是比其他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花的功夫要多出近2倍的力量了。马哲体系中,如《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简本)上下册,《马哲》、《革命史》和《政治思想品德》(要上到第6学期)。也有后来学《法律读本》和《邓小平理论》。

专业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其次是核心基础课,如《生理》、《病理》、《解剖(系统和局部)》、《组胚》、《寄生虫》、《微生物》、《卫生学》等。最后是非核心基础课,如《心理学》(普通、临床、精神心理学)、《科学与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文献学》、《(卫生事业)管理学》。选修课,有必选,如《专业英语》、《法医学》,还有任选课,如《计算机》、《法律读本》、《科研写作与英语文摘》,多的是。

连班上定阅的《参考消息》、《晚报》大约4份报纸。平时喇叭、电视、电影,也提供了足够的领略开阔机会,有的同学有收录音机。来往学校里的中外专家的演讲、训练,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视野和能力。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在不断地把精英人物介绍给大家,激励大家进入到一个医学殿堂。但是每个人都在心底里颂扬,《白求恩》的电影新旧板、电视剧大都看过了,但很少人欣赏加拿大来华演出的歌剧《骄阳已逝(The Gong of the Star)》,这是一部在外国语学院上演的赞美国际主义医生的杰作。

即便是我们的学习量和刻苦程度都与美国总共加起来的8年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是临床水准之外的东西,我们的医学毕业生就有着巨大的落差了。

2 中美培养医生的差别

医疗界是没有什么神童和天才的,都是大器晚成者。这不但有专业差异,而且还有国际差异。在美国当医生的时间,尤其是作为专科医生,都非常晚,比普通大学毕业要晚到10年以上。比如美国的介入之类如心导管医生,必须是在医学院4年毕业、3年的实习之后,还有心内科、普通外科、胸科训练,这是多了10年以上的训练。还必须有70个案例的心导管亲自操作后,才可以成为介入性心内医生。在复杂神圣的生命科学和人面前,医生必须遵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成才的灵魂,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的迷宫和技术生存的深渊里,必须是全面、深刻、神圣的工作者,这不能遭受过度的中式管理、惊人的扭曲甚至是比照的扼杀。

所不同的是,临床医学不单纯是技艺性的工作,每门学科不仅系统有机一体,而且是成递进阶梯的,开始最为感觉到实用不多、意义不大的基础学科或其它科学,而这恰恰决定着医生的最大贡献水准,决定着医学推进的水准,也是后来水平比高低的基础。

美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M.D)是不要求进入到(Ph.D)阶段的。除非他本人愿意进入这个研究阶段。当然一些的确是由于医疗事故拖累或考不过执照而放弃了医生资格和做医生机会的,可以做一些收入较低的研究工作。那就是我国有非常杰出的生物学家或医生,过了10年,还想上医学院;或过了20年,还想考发达国家的医生资格。

如果有医生想读经济或管理方面的学位,也是卫生事业与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因为这个领域,不是医生经历的,怎么也无法进入到医疗系统这个特别高深、高洁领域的内核里。

3 中国医生和院长领导的修养状况

为了培训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支持下,开展了联合培养高级人才的研究和学位项目,全国厅处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有的厅处长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促进了当时的医疗系统管理人才的大发展。

但是这样的合作培养计划出现了到期后没有大力发展的现象,是因为出现了经济性比管理更为重要的问题,也就没有把当时管理学的优势发挥下去,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发达国家跟进的机会。这就出现了健康医疗领域的外界呼声和影响受到了不该有的滞后。

医院本身是一个多重架构结合体,而不是一个实体组织,财产、经营、护士与医生应当建立主要为合作的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这样都不影响各自的伦理精神,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也不至于出现利益冲突和行为失范。医生就是医生,医疗系统不该有日下这样的扭曲,这是造成诟病的根源。没有比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附属医院的管理安排可笑的了:搞科研的,当临床科室主任的,却不会看病,甚至连主治医生的资格也没有,贬低了医界的国际交流价值。当院长的,却不懂经济、管理,自己也是这么公开说的,甚至还在电视中公开,这说明作为一个医生或科学家是够格的或一流的,但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却是非常缺少专业精神的,于是在致死性传染病攻击下,几乎是崩溃了,夺了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命,崩溃了那个医院,侵害了整个城市。医生与经理或商人或官僚,是不同领域的体系,存在着价值冲突和行为矛盾。以至于升任为院长的医生,用其他的方式来管理医院,不仅造成了医院发展经营的异化,而且导致了一个好医生,怎么干出了荒唐可笑的事,毁坏了医生的传统优秀人格,医院院长在指挥、分配、采购中,经受不住利欲的诱惑,遏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接连倒下。历史上,多少皇帝、宰相或将军,就是因为不专业、不职业、不敬业,而丢了战争、输掉了朝廷甚至是完蛋了国家。当好自己的医生就好了,为什么要挂一个官儿、带个长呢?那是其他专业所做的,在1/4世纪以前卫生事业的管理教科书里讲得明明白白;搞科研的,就好好干对了,怎么去管理一个不懂的临床科室呢?更不用说还有的医生做其别样工作或冲突的活了。

医疗系统的决策者遴选也就出现了畸形化,而且没有得到遏制的发展,大都出现了内选的一刀切情况,这造成了与外界和谐发展的进一步缺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落后和恶性循环,在滞后、不足中出现了混乱、求生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与事业精神的交错,倍受诟病。在一次大中华的论坛上,一位大学的高级官员,纯粹是用商业组织的方式,来经营、营销医院,让香港最高健康总裁愕然。这说明,医疗系统走向了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极端现象。

4 中国医生和院长需要加强教育培训

医生当然学更多些社会人文科学,有发达国家医学院要求非医学课开到55%的水准,如同我国党校系统的学员,意识形态的课程要占55%一样。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和人,需要更高的思维和修养。发达国家没有这些课或这么多的课,可他们学位的含金量更高,那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位比医生高,而是医生把他们的学位供奉到更高的神龛上,这同自尊过度的日本完全不一样。我国卫生部属的医生培养院校都在美国医生职业训练的官方认可名录上,也就是说医生毕业后直接可以按美国两阶段的医学院毕业生一样,去考取美国的医生执照;再经过住院医生培训三年后,经过分级的考试过关后,再直接升任为主治医生之后,就有各类型的专科训练,却再也没有国内什么什么主任或副主任的官衔阶梯了。当医生在发达国家当然被羡慕和嫉妒,没有什么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却有足够的尊严和积极性来保障工作的神圣进行。即使在实习的时候,也是有保障的,这些都是公开的数据,任何人都可以查到的。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医生的基础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非常扎实,服务和创新水准望尘莫及,在于他们的培养体系成为了我们要么学不到的减缩版,要么是照猫画虎版。比如,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后才度量评估去学医学,而我们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在大学中,美国学生都学经济学,而我们没有。如萨缪尔森统霸世界大部分大学50年的教科书《经济学》开章引用中国名言:“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还有W·W·罗斯托在《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著作中,就引用孔子与子贡的对白,说明政府的3个重要权重不同的职能:“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只有极少数医界人士读过这2点所代表的领域。这当然在美国,可能不是他们的大问题。从长远来讲,我们的医生培养、成长方式,该与时俱进地变革发展为美国模式接轨,不能退而求其次,当知难而进,否则欲速不达,僵化落伍,而且没有办法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创新水准,造成了我们医疗行为的失规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显而易见,我国的医生除开补所在医学专业课外,当补正规国际化的管理、经济、文化和艺术之类的课程。有著名医院的高级医生兼管理者,殚精竭虑地劳累得快要崩溃了,自我承认就是因为忽视了非专业课程修养造成的行业内恶果,并且出现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这曾经被忽视的领域,当计算为继续教育学分,这是后来推进医生取得更高临床服务和科研水准的关键,这对医界的经营、决策者尤其重要,尤对当前是院长,尤其是那些非常私利、脆弱、软肋、缺陷的院长。在大力补足、发展、改革医疗系统的大好时机,医生或院长,当应正视自己老来出嫁的缺陷,尊重专业高度化发展的规律,让位于外包发展方式和金融保险促进,不妨如我国的卫生部长或美国总统夫人之前所任,聘任经济学家或法务专家,来做我们的院长、卫生部局长好了。这样我们的临床服务品质,就可以在变革提升中,追赶达到发达国家认证的均衡水准。这就是医疗系统和健康领域发现阶段所需要的最大、最紧迫的战略创新。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医生
听医生的话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最美医生
会拔牙的“鞋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可穿戴家居医疗系统研究
移动医疗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黑客频繁入侵医疗系统 警惕!医疗健康遭遇安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