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习惯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和行为干预措施
2010-02-11曲臣
曲 臣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多于比胃溃疡,二者同时发生的复合性溃疡仅占5%。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估计全世界约有10%的人患过溃疡病。现有治疗方案可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病例治愈,但治愈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复发,并出现并发症。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生物学因素如HP感染、疗程短未维持治疗、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较弱、溃疡愈合质量差,也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的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和精神创伤等,以上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复发。其中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服用NSAIDs类药物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此,作者就不良行为习惯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及其行为干预措施加以阐述。
1 不良行为习惯与消化性溃疡
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饮食、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及负性情绪和生活事件等,甚至引起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1.1 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食无规律和暴饮暴食都可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喜欢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后刺激胃酸分泌,但由于摄入食物较少无需大量胃酸来帮助消化,多余的胃酸就会消化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本身,造成消化性溃疡。营养不良可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导致溃疡病,并可影响黏膜的修复。某些刺激性食品,如油炸食品、烟熏、腌腊及浓茶、浓咖啡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而导致溃疡。
1.2 生活无规律
在过度疲劳、熬夜等终日处于紧张状态时,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出现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某些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人群,如汽车司机、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以及某些表现为“溃疡病性格”特征的人群,都容易使自己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之中,可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最后促使溃疡形成。
1.3 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溃疡病的发病率与每日平均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2倍。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有损伤胃黏膜的作用,长期吸烟还可使胃酸分泌过多,使胆汁返流入胃而破坏胃黏膜;同时,可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根,中和胃酸的能力下降;另外还可造成黏膜中前列腺素含量降低,而前列腺素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以上均说明,吸烟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吸入的有害物质,可抑制了血清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泌,抑制了胃黏膜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
1.4 酗酒
酒精对胃黏膜直接刺激而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关闭功能,减少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血流量,促使溃疡的发生及复发。对有饮酒嗜好同时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者,更易发生溃疡病。
1.5 负性情绪
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具有较强的抑郁、焦虑负面情感因素,其心理异常率为76.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障碍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致病因素。研究发现精神紧张、焦虑和过分压抑等情绪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进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1.6 生活事件
太多的生活事件会使内分泌紊乱,从而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患者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缺陷,社会支持是个体用各种方法所得到他人物质上直接的支持或情感动机上的支持等。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而且患者本人对支持的利用度也明显下降,存在社会支持缺陷的人对生活应激的态度较为消极,对负性刺激较为敏感,在遇到困难时很难从他人身上得到同情和支持。因此,这类人更容易体验到负性情绪和产生应激反应。
2 消化性溃疡的行为干预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对预防复发及减少并发症,改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度,逐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2.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常,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适当控制调味品的使用,避免餐间零食、睡前进餐、进食刺激性食物;控制盐和酱油、火锅、油炸、干硬的食物。忌浓茶、咖啡,饮食应细嚼慢咽,进食大米粥、细面条、面包、牛奶、豆浆、鸡蛋及纤维素较少的蔬菜;食物的温度应适宜,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等为主,各种食品应切细煮软。
2.2 生活有规律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加强自我保健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注意放松情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黑便等,应及时就诊。
2.3 戒烟
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性,烟草含有苯和焦油,还有多种能致癌的放射性物质。吸烟还可能使胃溃疡恶化并减缓伤口愈合。同时还可导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和喉癌, 吸烟会引起肺部、心血管、胃肠道的疾病和各种肿瘤以及加重糖尿病。指导吸烟患者戒烟方法,比如当有吸烟冲动时,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或找些别的事做,如外出散步等转移注意力。选择一些替代品,如口香糖、牙签、铅笔和勺子等来帮助克服以往每天抽烟时,手和嘴的重复动作。在过去总是吸烟的地方放置警示牌。告知患者刚开始戒烟的时候,由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以及心理和行为习惯尚无法马上适应,戒烟者会出现渴望吸烟、头晕目眩、胃部不适、便秘、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及失眠等 “戒断综合征”。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在戒烟后2~3周后可自行消失。戒烟者可在开始戒烟后的1周内,适当减少工作,以便释放压力。
2.4 控制饮酒
向酗酒患者解释酒精对疾病的危害,同时要实施一些措施避免患者接近有酒的环境,比如拒绝出席一些提供酒精的社会活动,走出家门远离酒精。并进行特殊关照,告诉患者家庭成员很为其饮酒问题担心,必要时使用些饮酒引起危害的例子。
2.5 心理干预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学会积极应对方式,教会自我放松技巧,护理人员及家属为患者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生理障碍。开展对负性情绪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并对预防复发起积极作用。同时心理干预可以影响神经的可塑性,从而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易感因素,起到防病、治病的积极作用。
2.6 社会支持
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引导和启发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康复。应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既要有客观支持,也要有主观情感支持,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对健康护理的重要性,取得家属成员的支持,鼓励其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有利于减轻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生理障碍。引导和鼓励患者应用社会支持系统,将会带来更好的疗效,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综上所述,尽管不良生活习惯对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社会人群对不良生活习惯与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缺乏认知,重视度不够。因此,通过不良生活方式对消化性溃疡影响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公众对消化性溃疡的认知度,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但是,行为干预必须建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