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卫生服务在社区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

2010-02-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5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心理卫生社区

金 涛

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10)

心理卫生服务是促进和维护身心健康强有力的措施,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原有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转化,心理卫生服务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关注。

1 心理卫生与慢性疾病的相关性

根据WHO界定,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取决于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10%为社会环境,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其余则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1]。因此,检验人体是否健康,必须具备健全的生理(躯体)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早在古代就有记载。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暗示”法对人体的影响,祖国医学中的“七情致病”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法”,以及苏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无不验证了心应性应激对大脑皮层与内脏功能产生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心理、生理、精神内分泌3个系统无时不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系统刺激时,躯体就会发出防御信号,使之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情绪激动时,会产生心率加速,血压增高;在情绪抑郁、悲伤时,则全身的淋巴细胞激活反应低下,从而影响免疫功能。这种现象虽然是躯体的一种自我防御的应急反应,然而如果这种反应一旦过度持久,不能及时恢复常态,就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各种心身疾病[2]。

1.1 心身疾病的范围

心身疾病的范围相当宽泛,包括心血管系统中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代谢性疾病中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性疾病中的恶性肿瘤等[3]。对以上这些疾病的预防,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讲究心理卫生,求得心理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1.2 心身疾病的产生机理

本文选择两种在社区常见,又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例,阐述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的机理。研究提示,心理应激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引起心、脑、肾等血管强烈收缩,促发心绞痛、血压增高。持久反复的血管收缩痉挛,可使血流停滞,血供阻断,甚至完全闭塞,造成心肌梗死,或心电的不稳定性增加,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4]。另外,血管内压急剧增高,促发脑内动脉破裂而造成脑卒中。Reich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前24h的心理应激,愤怒17例,其余为恐惧、悲痛、事业挫败等,以时间紧迫感、故意和强烈竞争为个性特征的A型行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报因素[5]。心因因素还对人体的两大免疫系统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着活化剂的作用。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学者2004年调查245例癌症住院患者,发现其中66.9%病前有负性情绪,81%病前经历了与其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件。尤其在发生某些负性事件时,易产生如孤寂、压抑、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器官功能失调、机体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统和监控细胞突变的功能降低,可诱发癌细胞的突变和繁殖[6]。从以上例子看出,心理卫生与躯体疾病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2 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2.1 心理卫生服务对改善心身疾病的作用

已知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对各种躯体疾病造成严重影响。反之,如果我们通过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指导人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各种生活事件,适时宣泄和消除应激及负性情绪,就会大大减少和减轻各种心身疾病。美国癌症协会曾发布一项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大约有10%的癌症会自然消失,科学家们认为至少有十几种因素可使癌症自然消失,而松弛训练和进行自我内心想象练习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癌症自然消失的患者大多数为性格开朗,喜好运动者[7]。进些年来,对某些心身疾病采用生物反馈、行为纠正、气功等疗法对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等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音乐疗法也对改善人的情绪起到积极作用[8]。

2.2 心理卫生服务在社区人群中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原来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已让位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以我区豫园街道为例:据统计,2009年本街道近10万人口中,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22%(21000余例),糖尿病16%(16700余例),精神神经疾病0.78%(740余例),脑卒中0.27%(260余例),恶性肿瘤0.26%(250余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0.2%(180余例其中心肌梗死90例)。在患病总数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2%。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1.32亿,其中80%以上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7%的老年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0.75%的老年人已产生老年痴呆症[9]。以上分析看出,社区人群中存在着大量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各种慢性疾病和老年性精神神经疾病,心理卫生服务在社区存在较大的需求,如果在治疗这些躯体疾病的同时做好心理卫生服务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

3.1 服务范围及模式

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现阶段心理卫生服务范围不够广泛且形式单一。主要以心理咨询形式进行,即便如此,一些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门诊也仅限于综合性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对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此项功能还多是个空白。服务模式主要为患者→医院门诊→医师→治疗。这种模式是单向地找医师诊治,临床医师依然习惯了按照处理临床患者的方式,而考虑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较少[10]。

3.2 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情况

根据对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状况调查,其中52%的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服务知识有一定了解,然后近一半的人员不太明确心理卫生服务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3.3 社区医务人员接受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据调查,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医务人员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培训,现有的一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方式,或偶尔听些学术讲座中获得,基本上不具备进行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的资质和能力。

3.4 与国外心理卫生服务状况的差距

以澳大利亚为例,从服务模式上是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和案例负责人→门诊或入院治疗随访。患者一旦接受中心服务,就一直会得到案例负责人的细致照顾和随访,直至痊愈。在服务项目上也较为广泛。如孕妇心理疏导、集体心理治疗、开展上门谈心接受咨询、青少年心理辅导、性教育,对吸毒人员的教育心理辅导等。总之,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11]。又以美国为例,全国有2000多个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兼具初级、次级及三级预防功能,由精神科医师、心理师、社区医师、护士等组成专业团队,推动心理卫生教育,反馈医疗服务,门诊与出院追踪等服务[12]。

综上所述,如果只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忽略心理卫生服务,就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人群健康的需要,也不能达到WHO规定的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社区中存在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据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精神疾患严重影响人类的世纪[13]。而比较国内外的心理卫生服务的水平,我们的差距很大。虽然不能照搬国外的东西,但很多方面还有相似之处和值得借鉴的方面:心理卫生服务对心身疾病有不菲的治疗作用,且在社区人群中的需求量很大,心理卫生服务还是一项即经济又有效的医疗服务。社区,作为心理卫生服务促进和心身疾病防治的重要单元,也是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可应用范围的基础。所以,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降低有害的心理应激,不良的负性情绪,必将减少人群心身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同时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其意义还远不限于防治各种慢性疾病,还可调节复杂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J].心血管病进展杂志,2003,22(5):297-299.

[2]张侠.癌症病人临床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9(4):849-850.

[3]张继志.心身疾病简介[J].临床医学,2005,8(1):22-23.

[4]张秀芳.心理因素与冠状动脉痉挛[J].中国误诊杂志,2005,5(3):564-565.

[5]杨菊贤.心身医学[J].辽宁医学杂志,2002,13(2):63-64.

[6]沈巧巧.心理健康与防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5(2):60.

[7]宫艳芬.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95.

[8]李蕴.应激与心身疾病[J].临床医学杂志,2005,8(1):4.

[9]刘仕飞.浅谈老年人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药学时间杂志,2007,9(21):60.

[10]陈秀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展望[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6):535-537.

[11]胡均林.城市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389-390.

[12]彭涛.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7(18):47-48.

[13]丰维加.心理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17(3):237.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心理卫生社区
社区大作战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探索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