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治疗

2010-02-11吕宗立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5期
关键词:血热凉血软膏

吕宗立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032200)

寻常型银屑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困难,易复发。西医治疗以抗组织胺、抗感染、激素、维甲酸类药物内服外用,细胞毒药物为主,但副作用大,易复发。笔者治疗银屑病20多年来,以中医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积累了一些治疗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急性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寻常型银屑病主要病机为“热”、“毒”、“瘀”,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而化火,心火亢盛,热伏营血而引起血热,药物过敏,辛辣海鲜过敏致热毒壅阻;邪热入血煎熬津液,经络不通,气血流通受阻,血瘀于皮肤。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主。常用药方为清营汤、凉血地黄汤、凉血五根汤。常用药为石膏、生地黄、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当归、水牛角、丹参、野菊花、板蓝根、山豆根等。

适当运用宣肺清热之品

肺主宣发肃降,邪热壅阻,肺气失宣,皮肤开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邪热壅阻皮肤,皮肤经络不通导致皮肤瘀滞,因此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要运用一些宣肺清热肃降之品,如桑白皮、枇杷叶、桔梗。

初期重用石膏

银屑病初期多为邪热留恋气分,肺胃热盛,单纯清热解毒之药力嫌薄弱。石膏性味甘寒,为清解气分之要药,因此凡皮疹发红者,石膏一定要用,而且要重用,运用石膏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凉血活血贯穿治疗始终

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血瘀”,因此无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血热、血瘀为贯穿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西医学也证实银屑病患者大多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高。因此,凉血活血药的使用应是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只不过用凉血活血药程度有所偏重。急性期以凉血清热药为主,少佐活血化瘀消斑之药;静止期活血化瘀养血为主,少佐凉血清热之药。临床常用药方为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常用药为牡丹皮、当归、丹参、生地黄、紫草、茜草、桃仁、红花、炮甲珠。

重用解毒之品

毒为银屑病的主要病机,无论血热、湿热、瘀热、风热,最终结果为壅热成毒。毒邪损伤血络,经络不通,瘀滞皮肤。西医学证实毒邪损伤角朊细胞膜,致皮肤角朊细胞过快增生。因此,治疗时解毒药要重用,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常用药为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虫类药要适当运用

虫类药乃血肉有情之品,在银屑病治疗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虫类药虽然有搜风通络解毒作用,但大多辛燥,易耗津伤阴动风,助热壅毒,再者对于异体蛋白过敏的病人更容易引起新的过敏反应,即使对异体蛋白不过敏的病人也应谨慎,小剂量为宜,不宜大量使用。

要始终顾护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虽然银屑病的病机为“热”、“毒”、“瘀”,但长期应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必然导致苦寒伤胃,脾胃损伤,治疗也往往徒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适当佐以砂仁、白术、陈皮等和胃养胃之品。

结合西医学辅助治疗

急性期结合西医学适当使用一些抗感染、抗组织胺剂,免疫调节剂,如硫代硫酸钠、青霉素类、头孢类、胸腺肽,结合西药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显效率,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一般用药1~2周。

激素细胞毒药物要谨慎使用

激素细胞毒药物虽然显效快,但易反弹,易诱发红皮病,有些毒副作用是不可逆的,很容易使病情恶化,造成医疗纠纷。

软膏的外用药要适当适时

激素类、维钾酸类、维生素D3软膏对局限性皮损作用还是很有效的,外用软膏缓解瘙痒,减轻患者痛苦,加快疾病好转有一定的作用。但使用软膏要适当适时,不能长期大量使用,长期使用会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萎缩,使用不当还可诱发红皮病。在急性期使用一些激素软膏或激素维钾酸混合软膏,静止期使用一些维生素D3软膏,苔藓鳞屑多使用一些维钾酸类软膏。软膏治标不治本。

生活起居及忌口问题

辛辣鱼虾、牛羊肉等腥劳动风之品要慎用或禁用,生活起居规律,心情愉快不上火,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发汗以利毒素排泄,这些对预防银屑病的复发有作用。每年冬春应继续服几剂中药,以清热解毒药为主,以利病情巩固。

针灸、穴位埋线也可配合应用

对急性期患者在能接受的情况下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以肺俞、胆俞穴位埋线为主,3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针灸也有一定效果。

笔者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余年,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笔者认为,中医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血热凉血软膏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王佩娟教授诊治崩漏临床体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顽癣敌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叶建州从血热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