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营卫的实质探讨营卫关系

2010-02-11杨柏灿修琳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循行卫气营卫

杨柏灿,修琳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从营卫的实质探讨营卫关系

杨柏灿△,修琳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营卫;实质;关系

1 营卫实质探讨

1.1 营卫的含义

在古汉语中,营卫均有“环周”、“环行”之义,常常互释和通用。在中医学中“营卫”出自《黄帝内经》,仍体现了环周、运行的本义。《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表明无论是营还是卫,均以血脉为中心循环全身。

1.2 营卫的来源、性状、分布、循行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在《黄帝内经》中对营卫有系统的论述,涉及营卫的生成、性状、分布、循行、功能以及与脏腑的关系等。如《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口),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卫出于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1.2.1 营卫的生成与性状 无论是营气还是卫气均由脾胃消化吸收而成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组合而成,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化为营气和卫气,其中“精专”部分为营气,通过肺的主气和朝百脉作用注入血脉,依附于血,循行全身;其中“慓悍”部分为卫气,通过心的温化和肺的宣发,分布于血脉之外,与营气相随而行,周流全身。

1.2.2 营卫的循行分布 无论营气还是卫气都是无形的,无形之气的运行必然依附于有形物质。正如《研经言·原营卫》所言:“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营行于脉内,随血循行全身,贯穿于五脏六腑;卫行于脉外,随津液行走于全身皮肤、分肉、四肢、胸腹。营卫之气均以血脉为中心,相随而行,彼此间存在着依附、制约、促进的关系,周流全身,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1.2.3 营卫与脏腑的关系 无论是营卫的生成还是循行分布都涉及到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其中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当是中焦的脾胃与上焦的心肺。脾胃是营卫生成的源泉,而心肺则是化生营卫、调节营卫分布、循行的关键。营卫遍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物质上的营养作用和功能上的推动、调节作用。而营卫的新陈代谢、功能发挥则必须依赖于各脏腑的协调作用才能实现,如肺的宣畅布散,心的温运推动,脾(胃)的生化升降,肝的疏泄调畅,肾的激发封藏等。

1.3 营卫的功能

目前普遍认为,营气有化生血液的作用,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血样的营养、滋润作用,故而常常营血同称。同样,认为卫具备了气的卫外、固护的作用,所以常常卫气同称,如此则营与血等同,卫与气一致,营与卫成为气与血的代名词,两者的关系也变成了气血关系,这就混淆了营卫的实质。营与血的概念并不相同,更不相等;卫也不能代表气的全部。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营还是卫都属于气的范畴,是人体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备气的特质、功能。何谓气?气乃为“无形而运动着的极细微物质”,既有物质的概念又有功能的涵义。人的形体是以气为物质基础而生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赖于气的功能发挥而实现,其中营卫之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阴阳学说,结合营卫的性状、功能、分布等方面,通常将营归属于阴,称之为营阴;将卫归属于阳,称之为卫阳。阴阳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着无限可分性,套之于营卫亦然。

1.3.1 营 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富于营养,故又称之为“荣气”;由于营血密切相联,可分不可离,常营血同称。营气、荣气、营血三者之间存在共通之处,故常被混淆互用。如《中医藏象学》认为:“营气,又名荣气……营气可化生血液……故常营血并称”,但实际上三者是有明显不同的。

荣气,是指营气中可以转化为血液并具有较强滋养作用的部分,其所侧重的是物质的概念,为阴中之阴;营气则是以营运为主,具有推动、化生作用的部分,侧重于功能的概念,为阴中之阳。荣气作为“阴中之阴”,其滋养作用主要是为“阴中之阳”的部分提供物质基础,使之能发挥营运、气化作用。而阴中之阳的营气通过其气化作用使荣气化生为血液,发挥滋养作用。

营血常常同称,但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同行于脉中,分布部位、循行路线一致,但营为无形之气的一种,更多的是侧重于功能;而血则为有形物质,营气本身并不构成血液,对人体也无直接的滋养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与卫气相合,调节津液的分布,并通过其气化作用,将灌之于血脉之内的津液化生为血,所谓“营气蒸津液化血”。正如《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二是通过其营运作用,能推动血液在血脉内流动,环周全身,从而发挥对人体的营养、滋润作用。

因此,营气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血,通过气化作用将津液和荣气化生为血;二是行血,推动血流的运行,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

1.3.2 卫 卫与营相对,卫气属阳,称之为卫阳。卫的分布、循行与功能来源,与津液十分相近,故有学者提出“卫津一体”说。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遍布于全身,但津和液的性状、分布与功能并不相同。如《灵枢·决气》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目前认为,津,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肌肉、皮肤、孔窍,渗注于血脉,具有滋润作用;液,质地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脏腑骨节、脑、髓等,具有濡养功能。津液的这种分布、功能发挥是通过卫气的作用和调节而实现的。卫气的作用体现在,通过温化而调节津液的分布,通过推动而促使津液的流动布散,通过推动与固护调节津液的代谢;同时,卫气依附于津液而循行全身,既发挥其“温分肉,司开合”的阳中之阳功能,又发挥其“充皮肤,肥腠理”的阳中之阴功能。

因此,卫气的功能可以归纳为:①温煦功能:既能温养机体保持一定的体温,又能温化津液的化生;②推动作用:推动津液的流动,通过津液发挥营养肌肉腠理、充实润泽皮肤的作用;③固护作用:既能保护肌表、防御外邪、预防疾病,又能固摄血液、津液在体内正常流动而不外溢;④调节开合:既通过温化作用而调节津液渗注于血脉之中,又能调节汗孔的开合而保证汗液的生成与排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营卫的实质概括为:营卫是由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经脾胃心肺的化合作用而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性状的以血脉为中心环运全身的气。其中营在脉中,附着于血,能将血脉内的津液化生为血,推动血液流动而发挥滋养作用;卫在脉外,附着于津液,能温化津液,温养机体,推动和固摄津液流动,润泽皮肤,固护肌表,调节开合。营卫二气彼此依存、促进、制约,共同调节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2 营卫关系

营卫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彼此不可分割。正如张景岳所说:“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荣主血而在内,然何尝无气。故荣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荣,但行于内者称之为荣,行于外者称之为卫,此人身阴阳之道,分之则二,和之则一而已。”营卫只有彼此协调、依存、制约,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营卫的关系正常被称之为营卫调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调节体温

这是以卫为主营为辅的营卫关系。卫气能充养肌表、温养机体,对人体具有温煦激发推动的功能,同时卫气的开合汗孔作用能调节汗液的排泄而调节体温,使机体维持在正常的体温。这种体温既能使人保持一定的活力,又能保证机体各项代谢活动的正常。但卫气的这一功能只有依赖于营气的协调配合才能正常。一方面营气运行于脉内,推动血液的流动,为卫的功能发挥不断提供物质保证;另一方面营阴又能制约卫阳,使之不过亢盛,保证机体的体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若营卫失调则会引起各种类型的发热,尤其是内伤发热。

2.2 调节血液循环

血液正常循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营卫以血脉为中心运行全身,直接调节着血液循环。卫气的温化作用能将脉外的津液渗注于血脉之内,再由营气的生化作用转化为血液,保证血液有足够的源泉。同时,行于脉内的营气既依附于血,又推动血液流动;行于脉外的卫气发挥其固摄作用,使血液在脉内流动而不溢出脉外。如此则能保证足量血液在脉内正常地循行,营养、滋润全身,所谓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是也。若营卫的这种协调关系破坏,则会导致诸如血瘀、血虚、出血等血证的产生。

2.3 调节津液代谢

足量津液的正常流动以及代谢是保证津液对全身发挥作用的前提。津液既要从饮食物、血液中汲取营养物质,不断补充自身的消耗,又要不断地排泄运行后的废物,从而使津液的代谢正常。这一过程取决于营卫的功能和营卫的协调。营气既能在血脉内化生津液为血液,又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为津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故而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之说。若营卫失和,既会出现津血亏少的燥证使肌体失养,又会引起不正常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少汗、无汗等。

2.4 调节睡眠

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调节着人体的睡眠节律,同时睡眠是否正常还取决于心血是否充足,这与营卫也有间接的关系。即《灵枢·大惑论》所说的“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卫气晚间由体表进入体内阴分,则人合目睡寐;平旦由体内出于体表阳分,则目开而醒寤。卫气的这一运行规律与营气相依而行,保持动态的平衡。同时,营气协同卫气,维持气血充盈,涵养五脏之神,脏腑安和则目暝而寐,保证了人的正常睡眠。若卫气运行不利,昼不能行于表则精神不振,夜不能入于阴,阳不入阴,则心烦失眠;营气运行不利,既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来源,又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循行,而使心神得不到滋养,出现睡眠障碍和混乱。

2.5 调节肢体运动与平衡

肢体的运动平衡既取决于筋脉能否得到足够的阴血津液的滋养,又取决于经络是否通畅,这两者都与营卫的功能和调节密切相关。营卫协调则既能保证阴血津液的正常流动以滋养筋脉,又维持经络的畅通以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肢体的正常运动与平衡。若营卫失和则会引起肢体运动平衡的异常。正如《素问·逆调论》所说:“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因此,营卫功能正常,营卫调和则能保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开展;反之,若营卫失调、营卫不和则会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而引发各种病证的产生。故重视营卫功能和营卫关系,对指导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R241.8

A

1006-3250(2010)07-0537-02

2010-02-08

修琳琳(1985-),女,山东人,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

△通讯作者,杨柏灿,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201203,E-mail:bcy2002@sina.com。

猜你喜欢

循行卫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督脉循行考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