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丧障碍报告
2010-02-11房伟
房伟
(白山市中心医院 吉林白山 134300)
1 临床资料
A女士,42岁,大学文化,经理。学识渊博,思维相当缜密深刻,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身体健康,无家族性疾病史。丈夫42岁,乐于助人,身体一直很好,连感冒都很少得。有个14岁的女儿,聪慧乖巧可爱。
为A女士做了SCL-90、SDS、SAS的心理测验。根据测验情况看,A女士的抑郁情绪较重,不能工作,睡眠及饮食障碍比较明显。
2 个人陈述
2008年5月27日,令我锥骨挖心痛不欲生的日子,我的丈夫在一家中突发心脏病,撒于人寰了……。他才42岁,正当华年啊!那么健康,那么善良,与他接触过的亲友无不称赞他有爱心善良体贴他人,老天为什么不长眼,要残忍地夺去他?好人为什么不能长寿,不能善终啊?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啊……我处于极度的悲伤中,每天都沉浸在回忆的痛苦里。回家时老是觉得他还在沙发上坐着等我……晚上根本无法入睡,想着想着就失声痛哭。白天遇到熟人问候,便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吃饭也是应付,毫无胃口。完全不能工作了,一心就想知道他究竟到哪里去了,过得好不好?我能否再见到他,能否帮得上他?我怎么能够相信这个事实?我问了旁观的人,怕我是幻觉。老公啊,难道你很高兴离开我们吗?你离开的那一天我为什么没有在家啊?还有女儿才14岁啊,哪怕到了女儿上了大学也好啊!老公单位效益不好,留下的—个存折上面是2800元钱,这个存折就给女儿留着吧。一个多月来,我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甚至想跟着走了算了,以求解脱。女儿倒反过来安慰我,主动承担起做家务和照料我起居的事,我更加难过了!我怎能忍心丢下这么早熟懂事的女儿去那个地方么?每日的煎熬,随着时间流逝,不减反增,整夜整夜不能合眼,自己知道对女儿还有未尽的责任,不能这样倒下去,但就是无法控制……见到您之前,我已是面色萎黄憔悴,上到二楼就心慌乏力;已发过一次高烧,一次胆绞痛。自觉我的人生惨淡,没有未来,过一天算一天了。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这个案例是A女士的亲戚介绍来的。她很愿意来。
咨询师的观察:A女士中等身材,瘦弱,恍惚;精神状态果然如其所述。步履沉重,语带嘶哑:面色菜黄,苍老憔悴。看起来比我还大得多。丧夫的打击对一个人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
4 讦估与诊断
根据求助者的自述、咨询师的观察,以及心理测试结果,A女士的知情意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迫切、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h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4.1 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如迫切追寻亡夫的去处、不眠不休的“回忆”等)。(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4.2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如完全不能工作,回避必要的人际交往等)。
4.3 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A女士的病程稍有例外,1个月后未有缓解)。
4.4 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求助者基本与该标准相符,据此可初步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
《心理咨询师》二级教程P28对此有个条目:居丧障碍—Z63。
主诉:患者感到丧失不可承受,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丧失也可引起躯体症状。诊断要点:正常的悲哀过程包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但是,居丧障碍伴随着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境低落或悲哀、睡眠障碍、兴趣缺失。患者还可能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的退缩,很难考虑将来。显然,A先生的症状与“居丧障碍”更为接近。本文据此采用“居丧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抑郁症相鉴别:居丧障碍虽然伴随着一些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根源指向单一且集中一一丧失亲人的结果。病程短暂,极少超过1个月,也是关键的鉴别要点。因此,与抑郁症鉴别并不很困难。若丧亲后抑郁的全部症状持续达2个月以上,或有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则要考虑下抑郁症的诊断。至于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求助者既往的健康史即可予以排除。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依据以上收集的临床资料与评估诊断结果,经与求助者商定,制定以下咨询目标。
近期具体目标:尝试走出认知死角,疏缓情绪的不合理过激反应,较为理智的看待和接受亲人(也是所有人迟早都要面对)的生离死别。
长远目标:学会和掌握建立合理的情绪、理念来强化认知的正确性,以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生活中必然会反复出现的各种压力,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末来人生。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询方法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美国埃利斯于50年代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渭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某个人观念正确,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女士遭受的丧夫之痛是很严重。如美国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该评定表列出了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为指标加以评分。该量表丧失配偶达到位列第—。离婚第二。
6.2 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①真实资料;②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权利:①有权选择和更换咨询帅;②有权提出中止咨询;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保密。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②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6.3 咨询时间和收费
安排3次咨询,每周1次,每次1h左右。收费每次100元。
7 咨询过程
2008年9月3日下午,协会办公室。
7.1 评估和诊断阶段
使用摄入性会谈法。主要运用了共情、倾听和积极关注等方法,鼓励求助者尽可能地倾诉,时刻注意对方的语态、表情变化以及相应的肢体表达信息。交谈中,我捕获了求助者一些重要的理念:即如求助者丈夫那么优秀的好人,为什么却华年早逝?都说善有善报,为什么不能善终?这些问题搅得求助者不得片刻安宁。尤其恩爱夫妻,骤然阴阳殊途,那种痛,一般人哪里体会得到?我们商定了具体的咨询方案,然后做了SCL-90、SDS和SAS的测讦。制定了下一步的任务:实行RET疗法。
7.2 咨询帮助阶段
次日上午八点,协会办公室。当A女十迫切地询问该怎么办时,我先给他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方法。之后问求助者:您觉得在丈夫病逝后,自己的理念,以及随之产生的应对方式,会有哪些问题?一般也会在1个月内逐步缓解和理智地接受现实,进而在半年左右完全恢复正常,不至于长期深陷痛苦中而不能自拔。医学上将之称为“居丧综合征”。心理学称为“居丧障碍”。可是当一个人面对诸如丧偶这样的重大创伤性事件,心理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时,就会因为错误思维的诱导,对事件产生不合常理和逻辑的判断,雪上加霜的无限“放大”刺激事件的破坏性影响,随之派生的破坏性情绪有增无减,反过来又会刺激错误认知的“强化”,形成恶性循环。仔细剖析一下那些“崩溃”的病例,恐怕大多数都是被自己的歪曲认知的理念夺去了康复的希望。
A女士,若有所悟。(1)你有什么遗憾,他有什么遗憾?换位子对话。他走了还有别人陪你。(2)放一张照片,告别仪式。
7.3 咨询结束阶段
2009年9月10日上午八点。“我终于睡着啦!”A女士面色红晕;说话声调也高了许多。尤其走路,轻快了,提醒他合理信念的正确性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的确立。连连赞同。接着我们又做了下SCL-90和SDS,结果显示:抑郁因子分降到了1.3,睡眠饮食的因子只有0.7分;SDS的标准分也降到了48。我告诉她,回去后,要经常检查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通过自我辩论将其纠正,代之以正确合理的信念。要开阔心胸,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米换位思考,象故去的丈夫那样善待他人。虽然这些话简直就是说教,但她一点阻抗都没有的全盘接受了,很令我欣慰和高兴,身心轻快地踏上返程,我长出了一口气。
8 咨询效果的评估
(1)咨询师的评估:通过结束时的心理测验,以及2个月后的电话回访,A女士症状基本消失,工作效率恢复了,人际关系也比过去和谐了。在健身,好女儿,照顾好老人。(2)求助者的评估(来信):老师:您好!您跟我素昧平生,与您相识后,您的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对工作,对家庭,对亲戚朋友的理念都有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也感觉到他们对我也更好了。目前我的心态和与周围的关系应该说是很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