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预防
2010-02-11姚娟丽
姚娟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北滘医院内一科,广东 佛山 528311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因此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输液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由此可见,输液的安全质量很重要。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笔者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2008年发生与输液有关的安全隐患31例,其中输错液1例,药物过敏性休克3例,发热反应11例,穿刺部位渗漏12例,滴速过快引起心衰3例,心跳骤停1例。
2 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2.1 医嘱因素 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多变,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一药物名称的药有不同的商品名,医生对新药品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未经严格核对,将药物剂量、单位输入错误,,导致药物剂量与患者实际年龄、病情不符。
2.2 药物配伍问题 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对新药的配伍禁忌在现在的《280种注射液的药物配伍表》上不能找到,不能够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护士们在注射中合理安全使用药物有了困惑。有些药物的配伍变化是可见的,如沉淀、混浊、变色或气体形成等,有些药物配伍变化是不可见的,如液体缓冲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或对药物作用时间的影响[1]。输入的药液制剂不纯,或患者对输注的药物过敏,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2.3 职业素质因素 输液环节繁琐,医嘱是否确切是安全输液的基础,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药、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出错。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由于不够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二人查对制度,核对医嘱粗心,没有把错误的医嘱核对出来及时更正,对配药时张冠李戴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轻者引发医疗纠纷或影响治疗效果,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2.4 健康教育宣传因素 护士本身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宣传缺乏认识,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抽查中发现,滴速过快引起心衰的3例中,都是由于患者自行调节滴速而引起的。并轻信病人自述需皮试的药物为继用,未做皮试即对病人输入此类药物。
2.5 其他因素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要求药液的洁净度高,若达不到要求,细菌及微粒进入体内,轻者引起发热反应,重者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在进行静脉输液处置时,治疗室环境状态和空气污染程度对药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在细菌超标的环境下配药及输液,将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会,且放置时间越长,污染机会越大。穿刺时皮肤消毒不严格,穿刺不成功时未更换针头,多次反复穿刺,均可造成细菌污染,可直接把细菌及微粒带入静脉,反复的静脉穿刺还可造成血管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痛苦。输液过程中空气未排尽,滴管漏气,连接不好,连续输液接瓶不及时,尤其加压输液时,很容易导致空气栓塞。如输液穿刺部位肿胀,药物漏出血管外未及时发现,导致皮肤肿胀、疼痛、充血等;特别是升压药、垂体后叶素、化疗药物、高渗体液等,一旦药液渗漏出血管外就易发生局部组织及皮肤坏死、溃疡等并发症。护士未掌握药品性能,输注降压药时未作血压监测,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如不严格控制滴速,引起血压迅速下降,造成不良的后果。
2.6 热源反应 热源是细菌、霉菌及病毒产生的致热源,由于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导致微生物各种微粒等热源污染液体或液体质量检查不严,而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源反应,临床中最为常见。如果大量热源进入人体超过人体的耐受量就会产生寒战,高热可达40℃到41℃,出冷汗,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头疼、腰部及四肢关节痛等输液反应症状。微粒是输液的液体及药物在生产应用与处理过程中所污染的各种微小颗粒及杂质。如微粒超出《中国药典》规定输液中的数量,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就会造成血管栓塞发生静脉炎,当微粒进入肺内可因微粒刺激引起巨噬细胞增值形成肺内肉芽肿,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异物,由于微粒碰撞作用,影响体内抗凝血系统,而影响血小板减少,少量的不溶性微粒会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等。
2.7 静脉血管炎性反应 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方法增多,使静脉输液中的PH值过高和体液浓度增高都会给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消毒不严和加药时反复穿刺脱落的微粒污染等均可导致静脉炎。
3 预防护理
3.1 首先要重视输液安全,要认真抓好操作技能训练及专业理论巩固,在全程静脉输液中,严格执行操作细节,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2]进行查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已执行过的医嘱在再实施前要认真询问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护士从登记、转抄医药嘱、配药、接液、注射、拔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查对,下一个环节必须为上一个环节做好查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执行完每一环节后在注射单或输液卡上签名,做到互相督促,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于常用药物的配伍,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就能查到,但由于有些新药还没有列入在配伍禁忌表中,没有理论指导,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配药室、治疗室每天消毒2次,每人次注射前后洗手或皮肤消毒液擦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正确切割与消毒安瓿,对“非易折”安瓿割据痕长应少于颈段的1/4,开启前用75%酒精棉签擦拭颈段,安瓿切割掰开时避免造成玻璃微粒脱落污染药液;选用合适大小针头,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现象等。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
3.3 日常工作中,护士多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要调动主动工作心理,注意观察病人病情等无形工作的完成[3]。护士在输液前向病人解释输液目的和意义,输液后交代注意事项,解答病人关心的问题。在解释交代时要讲究技巧,既通俗易懂又要灵活机动,避免生硬机械。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治疗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以免导致电解质紊乱或循环负荷过重等输液反应,并交待患者或陪护者不能随便调节滴速,杜绝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现象发生;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实告诉患者[4],并告知患者不能擅自离开输液室;输液操作结束后一定要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告诉病人“您有任何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们”。有的病人第一次输液,出现不良反应极力忍着,以为输液就是这样。因此,护士认真详细的解释与交代对病人很重要。输液过程中要按时巡视,并在巡视过程中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出现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检查、诊断的目的。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与护士的专业知识、穿刺技术、工作责任心、液体的质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提高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必须引起每一位护士的高度重视,输液护理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输液是否完成,更重要的是检查输液全程是否安全,药物配制是否合理、无菌。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5]。把握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1]东梅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灭津护理杂志 [J].2005,13(5):307.
[2]闫洪冈,孔杰,程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3.
[3]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4]卢人玉,彭君.静脉输液护理存在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 [J].现代护理,2002,8(11):865-866.
[5]梁榕,杨燕宁,蒋巧兰.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4,19(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