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0-02-11马登容
马登容
四川省筠连县人民医院(645250)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过程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血液传染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能被感染的情况[1]。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常常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手术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开发性伤口、血液、体液等,很容易导致感染,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预防手术人员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家卫生部2004年4月发布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预防艾滋病感染的警惕性,同时对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和了解防范措施[2]。但是县及县以下基层医院的手术人员,由于对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预防与处理认识不够,因此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就更高。现就四川省筠连县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对60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四川省筠连县人民医院参加手术的人员 60 名,其中手术室护士10名,手术医师50名,男32名,女28名,年龄为 20~55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主要为60名医务人员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原因、暴露后处理情况及医学随访情况等项目进行调查。
2 结 果
2.1 发问卷60份,收回60份。 结果发现,60名医务人员在半年内均发生过职业暴露,占100%,其中15人还有两次以上的职业暴露史,发生原因主要为注射器针头刺伤、安培划伤、手术中刀片割伤、缝针刺伤,血液、体液贱人眼内、污染破损皮肤等。发生职业暴露后基本上都只做了挤压出血、碘仿消毒、生理盐水棉签擦拭眼睛等基本处理。只有1例上报院感科进行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其余都没有上报,也没有注射任何免疫制剂,全部没有进行医学观察及随访。
3 原因分析
3.1 对职业暴露的重视不够
①医院院内感染控制体系不完善,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专职的院内感染科及其专职的感控人员;②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的宣传教育不够,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控认知缺乏。
3.2 操作不规范
本次调查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中有80%是属于针刺或刀片、安培等割伤,血液、体液贱人眼内占20%。其原因主要与锐利器械使用中操作不规范,如工作粗心、锐利器械使用中传递方法不正确与用后处理不规范、以及术后处理未采用必要的防护用具或防护用具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
3.3 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不当
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发生后局部处理程序和方法不正确,以及未按要求落实职业暴露的上报制度和随访制度。
4 对 策
4.1 加强学习
主管部门或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医院消毒隔离规范”等知识。可通过举办有关学习班、讲座及交流等形式,使每个医务人员真正了解到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在接触任何患者血液、体液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
4.2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这是预防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据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务工作者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若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事件基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国卫生部2006年9月1日施行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强调,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障进行防护,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要注意双向防护,同时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3]。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4]。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普遍性防护原则的重要性,并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对于基层医院,更是如此。因为术前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我们就要把每个手术患者都当做阳性患者对待,一切可能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的操作均应戴手套,一切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有手部皮肤破损的医护人员应避免手术操作,感染性手术传递锐利器械时应用传递盘传递。平时尽量注意不让自己的手受伤,保证皮肤的完整性。
4.3 严格遵守锐器使用与处理操作规程
4.3.1 预防手术过程中被利器刺伤的意外
电络线和抽吸器应该放在主刀医师的对面,以确保外科助手不用伸手穿过医师和护士之间;避免用手传递尖锐仪器,应采用防穿刺的托盘来传递,一次只能传递一种尖锐仪器;如果两名外科医师同时在做手术,比如进行左右腿上的静脉曲张手术,每个医师需要有各自的托盘盛载尖锐仪器。不可使用手直接拿缝线针和手捡拾缝针,可采用镊子或针持持针。
4.3.2 加强锐器物品用后的管理
不可用手装卸刀片及拿取缝针,术中使用的锐利物品应放在固定位置,术中传递锐利器械时要放慢速度。术毕锐利物品应统一回收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漏的利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以减少不安全隐患。收集处理锐器物品时一定连同利器盒一起处理,严禁利器盒回收利用。(有时基层医院为了节约消耗,将利器盒回收利用)
4.4 正确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当手术人员不慎发生职业暴露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卫生部2004年4月发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进行正确的处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4.5 做好心理疏导
现在血液传染病在我们国家是越来越多,而且有些传染病潜伏期还很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往往会有长期的心理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医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因此,医院管理者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承担相关的费用,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总之,职业暴露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都可能遇见的问题。手术室的工作特点使手术人员成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积极面对,正确对待,不要背太大的思想包袱,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暴露对我们的伤害。
[1] 李天君,赵锋,张印则.采供血机构工作者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60-361.
[2] 韦美爱,胡素英.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468-469.
[3] 李玲,陈晓玲.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14.
[4]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