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兴谷主任医师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经验

2010-02-11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5期
关键词:痞满枳实干姜

黄 静

重庆市渝中区中医院(重庆 400015)

黄兴谷主任医师为重庆市渝中区名中医,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长于脾胃病的诊治;在临床中灵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痞,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蒙受教诲,获益良多。现将黄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胃痞《内经》称“痞”、“满”、“痞满”、“痞塞”等,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备化之纪,……其病痞”,以及“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等均有此方面之论述。黄师认为,胃痞以自觉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或为寒热中阻,或为湿热留恋,或为脾胃虚弱,或为饮食积滞,或为情志抑郁等等。尽管病因十分复杂,但其病位在胃,又常与肝脾密切关系,病机多属寒热互结,中虚气滞而使胃肠动力障碍,脾胃升降失调,胃气壅塞所致。黄师在临床治疗中还发现,单因素所致胃痞的相对较少,以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以某因素偏胜所致的较多。

2 临证论治

张仲景《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黄师认为凡临床具备胃脘痞塞、满闷不舒、纳呆等症,辨证属气机痞塞、升降不利、寒热错杂者,无论其疼痛与否,均可应用半夏泻心汤,不可拘泥“但满而不痛”之说。方中半夏、干姜为辛开之品可散寒化饮、降逆散结、化痰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沉降之味可清热燥湿以和其阴;人参、甘草、大枣等甘温益气之品健脾和中以养其阳。全方集甘温苦辛于一体,寓温清消补于一方,具有辛开、苦降、甘补之效,具备降逆散结、调和胃肠之功。黄师根据胃痞的病因和不同兼证,将胃痞分为寒痞、热痞、寒热互结痞、胃虚痞、食(湿)积痞、肝郁脾虚痞等不同证型,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寒温失调、脾胃受损的寒热交结痞,单用原方即可。对症见痞满,伴发热恶寒、汗出恶风、四肢关节疼痛等表证者,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生姜、柴胡、桂枝、白芍,取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和胃降逆、散结除痞之效外,其内尚含柴胡、桂枝发散表邪、和解少阳之意;对胃虚痞,则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重用甘草,加枳实、白术、升麻、黄芪等益气升提之品,治疗胃下垂、胃肠功能减退、低钾综合征所见之胃痞疗效亦佳;若兼痰热内结者,加全瓜蒌,即有合小陷胸汤之意;若兼内热便燥,去干姜加大黄,合大黄泻心汤之义;若兼腹胀、消化不良者,加枳实、焦三仙、莱菔子、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品;若胃痞呕逆为重,去干姜加生姜为生姜泻心汤,再加陈皮、竹茹、吴茱萸增强降逆止呕;若胃痞兼疼痛者,则加白芍、木香、延胡索、郁金行气开郁止痛。

3 典型病例

罗某,女性,41岁,司机,2007年6月11日初诊。诉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多年,常因情绪变化或冷热不均而反复发作。现胃脘痞满,隐痛,泛酸,嗳气,纳差,大便不调,口干苦,苔薄黄,脉弦细。此乃湿热中阻、寒热错杂兼肝胃失和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辛开苦降、疏肝和胃。处方:姜半夏12g,黄芩9g,黄连3g,干姜 10g,党参 15g,炒吴茱萸 6g,炒白芍 15g,柴胡 10g,茯苓15g,砂仁 6g,枳实 9g,白术 10g,厚朴 10g,炙甘草 6g,大枣 10g。服药7剂后,胃脘痞满,隐痛,泛酸明显减轻。继续守原方治疗半月,诸症消失。

按:胃痞由寒热之邪互结,兼肝胃失和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治宜清热利湿、辛开苦降、疏肝和胃。方中半夏、干姜、吴茱萸辛温开结,散其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柴胡、白芍、枳实、厚朴等疏肝降逆,和其胃;党参、茯苓、炙甘草、白术补中益气健脾,以复脾胃升降之枢,故临床收效甚佳。

猜你喜欢

痞满枳实干姜
枳实的炮制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