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低血压两则
2010-02-11姜宏伟浦声波赵鸿亮
姜宏伟 浦声波 赵鸿亮
山东省蓬莱市中医院(蓬莱 265600)
四逆汤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本方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主要用于少阴病之亡阳厥逆,症见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在临床中广泛用于休克、重症腹泻、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咳喘等辨证属于虚寒的急慢性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就笔者应用四逆汤的临床体会,结合众多医家临床使用该方的急救经验,将临床急危重证涉及四逆汤证者列举如下,以飨同道。
1 典型病例
案例1 赵某,男性,78岁,因“被家属发现意识不清1d”于2008年8月9日收住院。症见:意识不清,呼叫能睁眼,交流不能,下肢尚能活动,家属发现周围有数片”安定”药物,呕吐2次,为胃内黏液;患者平素血压偏低。急查颅脑CT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查体:T 36.5℃,P 80 次 /min,R18 次 /min,Bp80/50mmHg,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鼾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瘫软,双上肢肌力约0级,右下肢肌力约Ⅱ级,左下肢肌力约Ⅰ级,Babinski征(+),右侧显著,脉沉弱。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气血亏虚 证。西医诊断:意识不清原因待查,脑干梗死?感染性休克?药物中毒?直肠癌腹壁造瘘术后。经对症治疗后,2008年8月12日血压持续下降为70/40mmHg左右,伴咳嗽、咯痰、发热,体温39.5℃,呼吸困难,双肺闻及湿性音,给予多巴胺60mg、间羟胺20mg升血压,经会诊后考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衰、肺性脑病”转入我科治疗。急查:大便常规:隐血(++),考虑胃黏膜应激性出血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先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补充血容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脑蛋白水解物营养脑细胞,氨基酸补充能量、化痰、扶正、止血、促醒、保护胃黏膜、补钾,予升压药多巴胺80mg、间羟胺40mg 24h维持,血压在100/70mmHg至50/30mmHg之间,但随后出现四肢冰凉、呼吸微弱、心率减慢等体征,为了维持生命,升压药连续使用20d。在2008年8月31日经辨证予以中药汤剂(四逆汤加味)鼻饲辅助升高血压治疗,并减少多巴胺、间羟胺升压药物剂量和滴速。组方一:人参20g(另煎),制附子12g(先煎),干姜15g,细辛3g,肉桂6g,炙甘草10g,3剂,每日1剂,每次150ml,鼻饲,每日3次。服中药期间,减少多巴胺至60mg、间羟胺至30mg,第1~3日滴速依次减为10滴/min、8滴/min、4滴/min,血压维持在 125~95/90~65mmHg之间,于第3日下午停输多巴胺、间羟胺,持续观察4h,测血压为95~80/70~50mmHg之间,未出现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等体征,心率由第1日的48次/min升至70次/min,密切观察后撤掉升压药物。组方二:人参20g(另煎),制附子12g(另煎),干姜15g,细辛3g,肉桂6g,麻黄6g,砂仁10 g(后下),焦三仙各15 g,炙甘草10g,第4~6日喂服本方维持治疗,用法同上。液体以低分子右旋糖酐、脑蛋白水解物、生脉针维持,经治疗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声音低微,四肢较前温和,已能言语,进食流质饮食,能与他人交流,大小便自解,至第28日,病情好转后出院。
案例2 李某,女性,52岁,“自服降压药约90片、安眠药48片8h”于2009年5月9日由急诊收入院。家属述患者于入院前8h与家人争吵后自服降压药(复方利血平片约90片)、安眠药(梦乡片12片,睡眠卫士36片),家人发现其晕倒在地,当时意识尚清,未予重视,1h后病情加重,急来我院救治。当时予催吐、静脉输液706代血浆后急送我科系统治疗。症见:呈嗜睡状态,呼之能应,尚能言语,能简单交流,随后又再入睡。查体:T 36.1℃,P 76次/min,R 19次/min,Bp 74/43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存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76次/min、律齐,心音低,剑突下有压痛。四肢肌力Ⅲ级。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中毒-药毒,药邪内侵。西医诊断:急性降压药中毒,急性安眠药中毒,癔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甲状腺瘤切除术后。治疗经予补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纳洛酮、奥美拉唑、维生素支持及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同时予以多巴胺60mg、间羟胺20mg静滴升压,滴速20滴/min,观察10min后调至30滴 /min。但患者血压上升不理想,多巴胺、间羟胺剂量分别加至120、60mg,加参附辅助治疗,禁食,多饮水,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升压药维持48h后,为免升压药依赖,予以四逆汤加味辅助升压。组方:人参20g(另煎),制附子12g(先煎),干姜10g,细辛3g,肉桂6g,麻黄3g,砂仁10g(后下),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d。同时减多巴胺、间羟胺剂量和滴速,予多巴胺80mg、间羟胺20mg升压,滴速由10滴/min逐渐减量至6滴/min最后降至4滴/min,至第6日停输多巴胺、间羟胺,继续服用中药汤剂以及其它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持续观察血压2d,在正常范围,至第10日痊愈出院。
2 讨论
以上两则顽固性低血压属中医学“厥证”、“脱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概念中的“休克”一证相吻合,为阴阳气血严重耗损的体现。对于虚脱证,应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基本方由四逆汤加人参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合而成,方中附子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人参补中益气生津,干姜、桂枝温中通阳,附子、干姜等相配温阳散寒力胜,麻黄、细辛驱散寒邪,砂仁温中行气和胃,甘草益气补中,诸药合用,对心、肾、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效专力宏。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研究认为四逆汤中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化学成分为附子中的生物碱,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均具有抗休克作用,对休克的各期均有作用,可有效对抗休克的发展[1]。另外,本方的加减应用,关键在于对病机的认识,对药性的深刻掌握。鼓动阳气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治疗之初阳气的启动在于附子;人参本身无温补回阳的作用,益气生津是其原有的作用,可治脉络枯滞以利阳气的运化,可谓阴中求阳;肉桂气厚纯阳,其性下行,益火消阴,善补阳气,与四逆汤配伍,无疑增强了扶阳抑阴的作用。总之,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四逆汤加味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而且有明显的升压效果,具有增强机体对升压药物的反应、拮抗升压药依赖、稳定血压的作用。
[1]杨学伟,崇卓,郭云良.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1):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