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
2010-02-11撰文许如斌王天茂
撰文/许如斌 王天茂 侯 晶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
***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京地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1月中旬开始采收,5月末至6月初采收结束,生育期由秋末开始,采收期跨越冬、春、夏三个季节,收获期长达150~200d,整个生育期长达8个月以上。这期间掌握好每个生产环节,都是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
1、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津春3号、4号、中农11号、北京101、鲁黄瓜1号等,由荷兰引进的小型黄瓜“戴多星”近年来也有一定栽培面积。
2、嫁接育苗
冬春茬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嫁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枯萎病的抵抗能力和增强黄瓜根系的耐寒性和抗逆性,克服因重茬导致的土壤连作障碍。
2.1 砧木的选择 嫁接砧木应选择嫁接亲和力、共生亲和力、耐低温能力都较强,嫁接后生长出的黄瓜品质无异味的南瓜品种,目前生产上以云南黑子南瓜作砧木最为适宜。
2.2 嫁接方法 多采用靠接法和插接法。
2.3 适宜苗龄 冬春茬黄瓜嫁接苗苗龄不宜太大,一般以3~4片叶、13c~14cm高、苗龄30~40d即可定植。
3、定植
定植前10~15d进行田间清理,重施有机肥。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约15kg,2/3用于整地前施,而后深翻40cm,耙平后按行距开沟,沟内再集中施用剩余1/3基肥。
作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垄作,另一种是高畦,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50~60cm,株距20~25cm,定植密度一般为3000~3500株/亩。定植后均采取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以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减轻霜霉病、灰霉病的为害。
4、定植后管理
4.1 环境调控
4.1.1 温度 冬春茬黄瓜定植后应密闭温室不放风,以提高地温和气温,促进缓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夜间控制在20℃以上,不低于16℃,地温控制在15℃以上,温度超过35℃时从顶部放风。缓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管理,白天温度超过35℃时放顶风,降到20℃时闭风,天气不好可提早闭风。一般室温降到15℃放草苫,遇到寒流时可在17~18℃放草苫。前半夜温度保持15℃以上,后半夜降到11~13℃,早晨揭苫前降到10℃,有时降到8℃,甚至降到5℃,短时间降温不致受害。从12月下旬到1月上旬进入结瓜期,温室内应保持较高温度,白天温度超过32℃才开始放风,使室内较长时间保持在30℃左右,白天温度高,室内贮存热量多,有利于夜间保持较高温度,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最低不低于8℃。2月下旬至3月初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根据室内气温的变化,放风量应逐渐加大,晴天白天保持在27~30℃,夜间12~14℃,高温时放腰风,后期放底脚风。5月中旬以后,夜间最低气温达到15℃以上时,应把温室前底脚薄膜打开,要昼夜通风。
日光温室秋冬茬或冬春茬生产,可按日光温室本身环境的日变化,结合黄瓜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生理活动中心来进行温度环境的管理,即“四段式温度管理”。上午是黄瓜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阶段,温度控制在28士2℃;下午控制在22土2℃;前半夜为促进养分运输,温度控制在17土2℃;后半夜为抑制呼吸,温度控制在12士2℃。放风温度应控制在30士2℃ (晴天),早晨揭苫时室内温度保持在8~10℃,当温室内温度下降到17℃时应盖草苫,具体揭盖草苫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灵活掌握。阴天光照弱,室温应比晴天低2~3℃。
4.1.2 光照 冬春茬黄瓜冬季的弱光照是限制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改善温室内冬季光照条件的主要措施:选用长寿无滴、防雾功能膜,并经常清扫表面灰尘;在保证室内温度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在北墙和两个山墙张挂镀铝反光膜,增强室内光强、改善光分布;栽培上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灌水技术,降低温室内湿度;采用宽窄行定植,及时去掉侧枝、病叶和老叶,改善行间和下部通风透光。
4.1.3 湿度 日光温室内湿度的控制主要通过通风和浇水来实现。冬季揭苫后短时放风排湿,时间一般10~30min,浇水后中午要放风排湿,低温季节一般只放顶风,春季气温升高后,可以同时放顶风、腰风,放风量大小及时间长短主要根据黄瓜温度管理指标和室内外气温、风速及风向等的变化来决定。
4.2 肥水管理 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采收之前适量控制肥水,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掌握勤施少施的原则,冬春茬黄瓜定植时应浇足定植水,在寒冷季节严格控制浇水。一般情况下,根瓜长到10cm左右时,开始追肥灌水,灌水量大,每667m2施硝酸铵15~20kg,为防止温室内湿度过高,可采用膜下暗灌的方式,有条件的还可采用滴灌的方式,追肥灌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以便中午前后放风排湿;以后20~25d基本上不再浇水施肥,缺肥时,可叶面追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2月下旬至3月初,随外界气温的回升,加强肥水管理,一般5~7d浇一次水,15d左右追1次肥,每次施尿素或磷酸二铵10kg左右,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
4.3 二氧化碳施肥 黄瓜结果期增施二氧化碳不仅可增产20%~25%,还可提高黄瓜品质,增强植株的抗病性。通常在日出后30min至换气前2~3h内施二氧化碳气肥,晴天浓度为1000~1500μl·L-1,阴天浓度为500~1000 μl·L-1。施气体条件下,昼温、夜温、湿度等都要求正常管理,要防止低温、长期不通风、湿度过大、施肥过多等情况造成生长过旺。
4.4 植株调整 植株调整目的在于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善生长条件,充分合理的利用阳光、水分和营养条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4.4.1 吊蔓 近年来,黄瓜日光温室栽培大多采用吊蔓的方式,通常在黄瓜顶部的拱架上南北向拉一道铁丝,将塑料绳的一端系在铁丝上,另一端系在黄瓜的下胚轴上,黄瓜6片叶左右不能直立生长时缠绕在吊绳上,缠绕工作应经常进行,不使茎蔓下垂。为了受光均匀,缠蔓时应使龙头处在南低北高的一条斜线上,个别生长势强的植株应弯曲缠在吊绳上。
4.4.2 落蔓和盘蔓 冬春茬黄瓜生长期长达8~10个月,茎蔓不断生长可长达6~7m以上,一般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落蔓。落蔓前应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和病叶,以减少营养消耗和病害传播。落蔓时将功能叶保持在日光温室的最佳空间位置,以利光合作用,落蔓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折断茎蔓,落蔓前先要将下部老叶摘除干净。
4.4.3 打老叶、摘卷须和雄花 在缠蔓时应摘除卷须、雄花以及砧木的萌蘖,同时,黄瓜植株上萌发的侧枝也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打老叶和摘除侧枝、卷须应在上午进行,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侵染;引蔓宜在下午进行,防止折断茎蔓。
4.5 采收 黄瓜属于嫩果采收,采收期的掌握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从播种至采收一般为50~60d。黄瓜必须适时采收,采摘太早,果实保水能力弱,货架寿命短;采摘太迟,则果实老化,品质差,而且大量消耗植株养分,造成植株生长失去平衡,后续果实畸形或化瓜。一般根瓜应及早采收,结瓜初期2~3d采收一次,结瓜盛期1~2d采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