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2010-02-11胡建方蒋兴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心理

谭 洁 胡建方 蒋兴荣

认知行为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作为心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认知行为干预是指从患者的认知角度入手,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图式和由此产生的错误信念及自身破坏性的观念和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控制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发挥正确心理防御机制作用[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1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健康宣教,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7例,其中男35例,女92例;年龄6~66岁,平均年龄41岁;诊断依据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诊断标准)[3]:①晨僵至少1h/d,持续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炎肿胀持续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手X线片应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如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的狭窄。⑥类风湿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标准4项或以上。

2 认知行为干预

2.1 院前干预

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发放宣传册,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及变化、预后转归及治疗的目的。纠正患者或家属在认识上的一无所知和偏听偏信,正确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特点、诱发因素,避免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2 住院期间的干预

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其对病情的倾诉,给患者关心与体贴。采取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健康教育的形式,将健康宣传的内容与方法,如病情的发展、治疗中的可能反应、用药和治疗的目的与意义,床旁指导、示范训练等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前后及护理过程中。

2.2.1 药物的认知(药理、药性)

介绍药物知识,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服用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起效较慢,交待患者应根据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用药。

2.2.2 对疾病的发展认知

认识疾病发展的程度,鼓励患者参与、协商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决策和实施,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3 住院患者间的相互讨论鼓励患者间的沟通交流,组织患友们座谈,互相交流心得和对疾病的经验和体会。介绍疗效显著的成功病例,鼓励患者自强。放映有关疾病知识、自我防治等科普影像,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2.2.4 关节功能保护

常规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物只能控制疼痛,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保护和改善关节活动及增强受累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有重要意义。锻炼前,应热疗僵硬关节。锻炼时,运动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活动方式由被动到主动,逐渐增强到可耐受的程度,不能过量、过猛,不能超过耐受力。

2.2.5 心理支持

疾病的迁延、反复以及给身体、生活带来不便,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自身心理调试和家人、朋友的关心、理解、帮助、支持,可减轻和去除焦虑,减少患者的孤独和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 饮食的禁忌

强调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宜过多的吃高脂肪的食物、动物内脏和海产品,也不宜过多的摄入糖,因其中含较高的嘌呤,可能会使关节症状加重。患者饮食应定时定量清淡为主。如青菜、水果、香菇、黑木耳等食品。

2.3 出院的健康宣传

2.3.1 关节功能锻炼

坚持关节功能的正确锻炼,锻炼目的主要为改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和纠正畸形。在关节功能的康复锻炼时,需进行整体锻炼,以保持整体关节、肌肉的平衡,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如腕掌部运动、足部运动、髋膝关节运动等,正常的关节功能锻炼可延缓关节畸形、避免关节失用,提高生活质量[4]。

2.3.2 饮食的注意事项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供给足够的热能,还应补充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另外,多喝牛奶等高钙食品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蜂王浆、苹果及蒜等有利于症状缓解。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多进一些含钾含钙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及冷食,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

2.3.3 家人的心理支持和照顾

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患者心理的坚强后盾,可提高患者的幸福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3 小 结

认知行为干预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适应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防治。目前,国内外已把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新的重要观察指标[5]。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对患者的提问给予科学的解释,患者信任医务人员,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有病程长、患者治疗周期较长、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特点。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存在认知方面的障碍。认知行为干预对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控制疾病发展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并值得推广。

[1]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8-133.

[2]Kiecolt-Glaser J,Glaser R. Psychoneuroimmunology and cancer:Fact or fiction [J].Eur J Cancer,1999,35(11):1603-1607.

[3]Shang J.Effect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rhumatoid arthritis by combine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J]. Chin J Pract Chin Modern Med,2005,18(1):20.

[4]吕敏,徐萍.功能锻炼在类风湿关节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6,5(5):365-366.

[5]朱元珏.评估生命质量逐渐成为临床试验的新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53.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