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安全用药的监督与管理
2010-02-11郑月玲岳晓莉
郑月玲 岳晓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人民医院 新疆 阜康 831500)
1 用药安全监督是保障
2009年1月起,我科联合药剂科对护士的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定期的理论及实操考试,针对存在的药品安全隐患加强教育。同时不定期抽查各科室、救护车的药品摆放、医生开具处方的内容、溶媒的选择、静脉配药步骤、输液滴速等,全面了解护士对药品制度规范、药物知识的掌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药品的使用、监督、宣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规范,并耐心与护士交流,收集合理的建议。
2 找出安全隐患是关键
2.1 药品的保管设施设备不足
个别科室配备未配备药品的冷藏设备,降低了受温度影响的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不仅降低药效,更增加了药品不合理损耗。由于药品储柜体积限制,多半药品的未按规定分类放置,如,内服与外用药品混放、高危药品无警示标示、救护车内药品标签模糊、近期失效药品未作登记。
2.2 液体药品配置欠规范
个别护士配置液体时责任心不强,调配处方时不按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导致病人用药不足或过量,既加大了患者安全隐患,又易引起医患纠纷。许多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一组液体多种药物加入,提前配置多部液体,影响药物的效价,增加了拿混药品的风险。
2.3 医生处方潦草不规范
如临床上常会有这样的处方“头孢曲松钠1g+0.9%氯化钠250mL,静脉注射”,正确应为“静脉点滴”。由于大多数药品名称相近,潦草的字迹容易造成药剂师发药错误,潦草的数字也易造成护士配置液体药量出错,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
2.4 药物知识浅薄、配伍禁忌不熟
如: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溶液同时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头孢类抗生素在中性溶媒中的抗菌活性较高,宜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氨基酸苷类和某些头孢菌素注射剂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头孢类的某些药可能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同患者说明: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h内应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1]。不熟悉配伍禁忌的护士就无法及时有效的排除不安全用药因素。
2.5 记录不完整,药效反映缺乏连续性的观察记录
在一些忽视的护理记录中,并未严格的记录药效反映和患者用药状况。如:对静脉点滴中出现的过敏、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并未连续记录;药物在静脉滴注的过程滴注速度及病人对滴注快慢的适应程度也未能在记录中反映。这样不仅不能为医生对患者的后期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更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3 加强安全用药管理是核心
3.1 增加硬件、规范储存
药品的效价受温度、酸碱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如不按药品说明储存,药品就容易变质,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各个配药室应配备冷藏设备,并保持干燥整洁卫生。配备功能齐全的药品储柜,对内服、外用、注射药品应分类摆放,并加注明显标示。尤其对于高危药品,更应该根据药品性质专门摆放,并加注明显表示说明。
3.2 完善制度、督促落实
影响药品稳定性与配伍结果的因素很多,护士由于缺乏药物配伍禁忌常识或粗心执行医嘱,易造成药物浪费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医生、药剂师、科室负责人、院方领导应根据相关药品使用规范、医疗卫生准则及药学知识共同制定适用的临床常用药物指南,指导护士规范配药,如,高、低浓度药品配置顺序、带色的药物加入时间、配伍禁忌、药物间隔使用、接空液体冲管、注射器单用制度等。不定期抽查,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加强培训,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机制,督促落实临床安全用药。
3.3 规范医嘱、明确责任
医生有义务通过诊断患者病情并开具处方,护士是患者医嘱的执行者,因此护士是保障患者安全临床用药的把关人。护士条列规定:如果发现医嘱中溶媒的选择、静脉给药稀释浓度不恰当,护士有权指出。对于不规范医嘱,药剂师在查房过程中也应给与及时指出,并同护理人员一起向科室负责人反馈意见,及时督促整改。明确责任,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3.4 牢记药品信息、宣传用药知识
临床上的药品种类繁多,名称相似,计量单位相近、外观类似等,护理人员在加药过程中如不细心分辨就会使用错药。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经常记忆相关药学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临床用药常识,牢记药效特点,药物动力学、加强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科室负责人应及时联系药剂师叮嘱护士、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和时间。院方负责人还可以聘请权威专家组织临床安全用药讲座宣教,如,头孢菌素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使如药源性双硫样反应的预防及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合用用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的患者;奥美拉唑为质子汞抑制剂,可控制胃酸分泌,会降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的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而多潘立酮可加速胃的排空,降低奥美拉唑的疗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4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目标
通过2009年1年的时间,我科对护理人员临床安全用药进行多次考试、抽查和规范,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有了明显的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包括: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科室负责人的共同努力创建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临床用药环境。由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对药品知识的了解认识较低,然而却和患者联系最多,尤其在临床用药、输液等方面。因此,从各个方面监督和管理护理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李皓.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安全用药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