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2010-02-11尹建荣
尹建荣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277500)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对62例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02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发病时间12h~2周(脑梗死在发病2周内为脑梗死急性期[1])。排除有明确脑出血和其他脑血管病,有意识障碍,有严重的言语理解障碍患者。其中女42例,男60例;43~84岁,平均46.3±5.9岁;病程12h~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康复治疗前上肢肌力0级11例,Ⅰ~Ⅲ级63例,Ⅲ级以上26例;下肢肌力0级2例,Ⅰ~Ⅲ级72例,Ⅲ级以上28例。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62例,常规护理组40例。
康复护理
床上翻身训练:①保持患侧肢体处于良好肢位,防止患肢的肌肉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腘窝处再加放一小软枕,使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一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 90°。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腹内收。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105°~155°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13~14cm),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②经常性变换体位。每1~2h翻身1次,一般为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翻身,减少患侧卧位,预防肢体受压,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5°~85°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90°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瘫肢活动训练:患者入院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不妨碍治疗时,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患者患肢。①首先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按摩。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1~2次,每次30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进行轻缓按摩。②被动运动(肌力Ⅲ级以上患者无需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患者思想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每天2~3次,每次30min。③主动运动。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a.Bobarth握手:帮助患者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其余4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在 30°、60°、90°、120°时,可视患者情况 ,要求保持5~10min,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b.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晃动,两膝关节尽量收拢。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患者最大能力为限,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从5s开始,渐至1~2min,每天2~3次,每次5遍,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c.床上移行: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Ⅴ级,可教会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坐位及站立行走训练:在坐位训练时,开始角度不宜过大,一般30°~45°开始。背部垫以被褥,让患者能独立坐稳。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行走,主要是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日常生活训练:针对患者进行技巧训练,如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心理护理:护士应用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治疗情绪;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康复产生很大的帮助。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和安慰,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采取循序渐进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和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患者应多食蔬菜、水果、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自我护理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关系到患者日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将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告诉患者及家属,先讲解再示范。可有效防止出院后盲目超负荷性走路,促进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护理结果
疗效评定:常规治疗组康复护理1月后,采用肌力恢复评定法[2]及ADL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康复评定。肌力达Ⅲ~Ⅴ级为有效(其中肌力达Ⅴ级为显效;肌力达Ⅲ~Ⅳ级为一般有效)。肌力0~Ⅱ级或肌力无恢复为无效。
结果:康复护理组62例患者中有44例显效,13例一般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91.94%。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中15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6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仅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短暂的变化,而且还能锻炼和加强大脑皮层活动能力,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映性大为增加。早期予以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1]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2]王晓欣,张秋美.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护理方法探讨.中国临床康复,2002,6(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