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配合手法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2010-02-10马福彦
马福彦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114200)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颈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产生上肢疼痛、坠胀、麻木,难以忍受为特点的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临床常见的突出位置有以下3种:①侧方突出;②旁中央突出;③中央突出[1]。2006年7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埋线配合手法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男 45例,女 31例;年龄最小 28岁,最大69岁,平均40岁;侧方突出 48例,旁中央突出14例,中央突出14例;病程3~7天。
治疗方法
材料选取与制备:选用扬州市邗江国祥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埋线针,将1、0/1、0/2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和1.5cm长数段,浸泡95%酒精中备用,用时取出所需要的数量,先用生理盐水浸泡,然后再用丹参注射液浸泡。
取穴:在病变部位的椎体及相邻上下椎体的棘突旁开1寸处取相应的病根穴,配手五里、手三里、曲池、外关等穴为进针点。
埋线操作: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医者选准穴位,可用棉棒蘸龙胆紫做标记,局部皮肤消毒,戴口罩、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将所选穴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用的羊肠线,从针尖前端,将羊肠线完全放入针孔,后接针芯,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可稍作提插,患者有针感时,将针芯向前推进,边推进针芯边退针管,把羊肠线埋入穴位中,用棉球按压片刻,检查无出血后贴上创可贴。嘱术区护理以防针孔感染,30天为1个疗程。
手法按摩:患者取坐位。①点按双侧风池、肩井以及患侧合谷、曲池,各30s;②单手或双手拿揉颈椎两侧自上而下;③掌揉两侧肩部自内向外3~5遍(患侧为主)。共施术15~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经治疗颈肩臂痛、酸沉、坠胀、麻木症状体征消失,可参加工作和劳动;好转:颈肩臂痛、酸沉、坠胀、麻木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时有轻度感觉不适为好转;无效:经治疗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结果:临床治愈45例,好转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与颈椎病有很大区别的另一类独立性疾病[2],其发病机制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颈椎受外力、受寒后或颈部持久不良姿势作用造成椎间盘破裂,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一侧或双侧产生疼痛、坠胀、麻木等临床表现。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特点:①疼痛剧烈难以忍受;②有外伤、受寒或无明显原因,发病前无明显临床症状;③治疗困难,起效慢;④影像学上CT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等。
埋线疗法是集针刺、放血、埋线、穴位注射多种方法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3]。埋线初为机械性刺激穴位,产生针刺效应。后为化学刺激,随羊肠线分解、液化和吸收,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温和的良性刺激作用,埋线时由于针头粗,进针深,针感强,放出局部淤血,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加上羊肠线在穴位长期刺激,针感直达病所,再配合拿揉、拨揉、点穴等手法,共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作用,使椎间盘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增加,组织间隙水肿消除,使突出的髓核炎性水肿吸收缩小而解除或缓解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另外,埋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异体蛋白)刺激,埋线的15天内埋线处可出现酸、麻、胀的“针感反应”,发生低热是羊肠线在体内异体蛋白的反应,一般2~3天可缓解。总之,埋线配合手法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施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特点,适宜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和推广。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
[2]王少波.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核磁共振表现及临床意义.中国脊椎脊髓杂志,1997,7(4):6-9.
[3]杨才德,宋建成,包金莲,等.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8例.中国针灸,2007,27(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