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附120例临床分析)
2010-02-10王敬霞赵振刚姚成花
王敬霞 赵振刚 姚成花
黑龙江省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154106)
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20例确诊活动性胃溃疡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无胃溃疡穿孔、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②排除癌性溃疡或未能排除癌变的溃疡;③排除卓-艾综合征;④无严重性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⑤排除不能按照服药或未复查胃镜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胃溃疡患者共120例,其中男例,女38例,年龄18~72岁,平均51岁,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为胃溃疡,溃疡灶直径0.2~1.8cm,其中胃窦溃疡73例,胃角溃疡47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采取胃窦幽门前区黏膜标本作快速尿素酶测定,其中HP阳性81例,阴性39例。
1.3 治疗方法
将12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60例,其中HP阳性41例,HP阴性19例,给予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早餐前口服1次,黄连素片每次200mg,3次/d,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60例,其中HP阳性39例,HP阴性2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片1次/d,每次20mg,早晨空腹服,阿莫西林0.25g,饭后0.5h服用,3次/d,4周后剂量减至为0.125g,继续用2周,6周为一个疗程。所有病例在疗程结束后,均经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复查HP。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判定标准[1],以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疗效判断依据。痊愈:溃疡和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溃疡面积缩小超过50%或溃疡数目减少。无效:溃疡面积缩小<50%或无变化。愈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6周后HP阳性的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6周后HP阳性有效率为71.80%,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8.33%,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由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胆盐等)和防御因子(胃黏液分泌重碳酸盐,黏膜因子增强和防御因子)减弱,导致消化性溃疡[2]。临床一般使用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用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可达到95%~100%,但对胃溃疡疗效欠佳。本组研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黄连素片联合治疗胃溃疡,溃疡面愈合快,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与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是对HP阳性的胃溃疡,观察组治愈率为92.68%,对照组治愈率仅为71.80%,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HP阴性的胃溃疡,两组无明显差异。奥美拉唑具有强大的抑制H+-K+-ATP酶的活性作用,进入人体内16h就大部分集中在壁细胞的微管膜和少数细胞壁上,通过选择性、非竞争性抑制壁细胞中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故能强力地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幼年期的胃酸分泌,具有持久、快速、可靠的缓解疼痛及使溃疡愈合的作用。HP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黄连素对HP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黄连素口服不易吸收,胃内浓度高,对HP敏感,破坏HP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定植,有杀灭HP的作用,根除HP感染,阻止胃上皮化生,促进溃疡愈合。辛胜利[3]用黄连素加铋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周后,溃疡治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0%,HP清除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3.3%(P<0.01)。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
[2] 梁湛聪.消化性溃疡中西医内科治疗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0,5(1):38.
[3] 辛胜利.痢特灵、黄连素加铋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2001,29(6):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