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如何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2010-02-10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陶汝宪吴柳锋袁文兴周显珍
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查 飞 陶汝宪 吴柳锋 袁文兴 周显珍
○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兽医站 李吉香
云南省陆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钱建富
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标志着设施畜牧业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养殖场应运而生。但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中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免疫失败或疫病失控,造成重大损失。
一、疫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实验支持,易造成临床误诊。面对日益复杂的发病因素,大多数饲养者对本场动物的健康状况并不完全清楚,什么时间进行免疫接种,什么是最合适的疫苗,疫苗免疫后是否产生并达到了相应的抗体水平,抗体维持时间有多久,疫病感染的压力有多大,母源抗体水平如何,动物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解释缺乏有效的实验支持,易造成误诊。这也是盲目用药和疫苗的主要原因之一。
2.注射疫苗过早或过晚,易造成免疫失败。多数养殖场仅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疫苗,甚至仅根据饲料、兽药公司提供的方案应用疫苗,还有一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说明书使用疫苗。由于饲养环境不同,母源抗体水平不同,疫苗注射早了,疫苗就会作为抗原中和动物的母源抗体,使母源抗体降低;注射晚了,母源抗体或免疫抗体消沉完后,就存在并会增大感染风险。
3.制度完善,但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学习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大多养殖场已形成共识。但不管怎样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都需要人来具体实施。很多养殖场的管理者都忽视了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得制度非常完善,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养殖场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力资源。
4.忽视监测。在日常的疫病监测中,常遇到采血难的问题。养殖场往往认为防疫工作是政府防疫部门的职责,采血会对动物产生损伤、应激而导致损失,对养殖场没什么好处,忽视了监测工作对免疫和疫病诊断、安全用药的指导作用。
5.注射过疫苗不等于做好防疫。很多养殖场主都误以为注射过疫苗后就不会再发生该种疫病。事实上,注射过某种疫苗后只会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并不能100%的保证疫病的不再发生。免疫注射疫苗只是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如疫苗保管、储存、运输、免疫剂量、注射部位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疫苗的效价和免疫效果。
二、对策措施
1.适时监测,加强管理。规模养殖场应适时进行常规保健监测及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能降低发病率。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还应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无条件的也可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监测,确保临床诊断准确,并通过监测抗体的消长规律,建立与本场相适应的免疫程序。在免疫注射后,也要适时进行抗体监测,若达不到要求应立即更换其他厂家的疫苗进行补免,直到产生相应的抗体。
2.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强对养殖场员工的教育培训管理,培养和激励他们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执行力,使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的用药方案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养殖场环境达到相适应的要求,这样各项管理措施才能实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
3.走健康养殖新思路,树立疫病预防新理念。为有效控制日益复杂的动物疫病,规模养殖场应实施“以防为主、养防结合、加强管理、建立和谐养殖场”的发展新思路,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创建良好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场整体健康水平,达到控制、净化疫病、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十几年的“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理念,我国整体动物防疫工作有了突破性发展。2006年以来,从我国发生的动物疫病可以看出,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多是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水平差的一些不规范养殖场。由此可见,只有健康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才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