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免疫

2010-02-10河北省涿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局刘春红

中国畜牧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母源免疫力机体

○河北省涿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局 刘春红

一、免疫的目的和种类

通常我们所说的免疫接种是将疫苗或菌苗经过一定途径接种于动物体,使动物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免疫应答,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免疫力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长期与疾病斗争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而获得性免疫是动物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力,它具有高度民主的特异性。获得性免疫又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二者又有天然的和人工的之分。

1.天然被动免疫。它是动物通过胎盘、初乳、卵黄由免疫母体被动获得抗体而形成的一种免疫力,如母源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将多次免疫的动物血清——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的血清人工输给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一病原体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3.天然自动免疫。它是指动物自然感染某种传染病痊愈后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也可由于经受某种不显临床症状的隐性传染或轻微传染后而产生的免疫。

4.人工自动免疫。动物由于接种了某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后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力。这种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因生物制剂的性质、机体的反应性等因素而不同。

二、疫苗的种类和特性

1.灭活疫苗。它是将免疫性好的菌种和毒种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而制成,故又称死苗。如现在用的禽流感、新城疫、蓝耳病等油乳剂灭活苗均属此类。其特点是安全性好、不散毒、不受母源抗体影响,适用于多毒株或多菌株制备,容易保存;但免疫性能不如活疫苗好,抗原性差,产生免疫力较慢,易引起过敏反应,而且应用剂量大,常需加入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性能。

2.弱毒疫苗。它是用人工培育减弱的毒(菌)株或天然的弱毒株经大量繁殖后制成。这种疫苗进入动物机体后仍然繁殖一段时间,但因其毒力弱,故很快被机体的抵抗力所扑灭。机体通过这一斗争后获得免疫力。使用这种疫苗具有产生免疫快、免疫效力好、免疫方法多、用量小、使用方便、不易引起过敏反应,有时还可以用于紧急预防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发生接种反应和呼吸道反应,对产蛋鸡影响产蛋量,免疫时易受母源抗体干扰。由于弱毒苗大多是用人工方法由弱毒株致弱制成,如果减毒不够或毒力不稳,或毒力残余量过高,或发生反强现象后容易造成散毒或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则引起死亡,反之如果减毒过头,毒力过弱,则免疫力不持久。

3.类毒素。将细菌的外毒素用适量的甲醛处理适当时间(通常用0.4%甲醛在39~40℃放置20~30天),外毒素即失去毒性,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就是类毒素,常用的有破伤风类毒素。

三、免疫成功的条件

免疫程序科学、合理、正确。疫苗质量可靠。接种操作认真。畜群、禽群的健康免疫应答能力好。饲养环境要干净卫生,病原微生物不是太多。

免疫程序是针对畜禽从出生到出栏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有关疫(菌)苗的接种要求所制定的接种程序。国家没有固定的、统一的免疫程序,各场(户)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无论是单个病的免疫程序或多种病的综合免疫程序,都要根据情况而定,不能照抄照搬。

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本着两个原则和四个关键点。两个原则:一是免疫程序必须是有效的,能够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包括对其子代有效的免疫保护。二是免疫程序一定要简便易行,不仅要在生产实际中便于推广应用,还要尽可能减少免疫应激对动物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四个关键点:既是抗体保护的临界点、首免日龄、免疫时间间隔以及使用何种疫苗。

当免疫程序确定之后,疫苗的质量、疫苗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景况均会影响免疫效果。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控制疫病均应注意药物本身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问题。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用疫苗免疫而不是发病后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尽可能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受母源抗体干扰最大的如法氏囊、新城疫。避免干扰素影响,一种疫苗接种后会对机体产生干扰素,数日内再接种任何疫苗都会受到干扰,因此,两种免疫接种间隔至少5天。避免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对新城疫弱毒苗的干扰,这种情况同时进行或者间隔7~10天。

五、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1.正确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根据疫病在当地流行特点、畜禽免疫状态、母源抗体水平等制订出正确、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预防接种和适时补针,使疫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点。

适时补针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群免疫时,由于疾病、购买运输、应激等一些原因未进行免疫的动物在康复后要适时补针。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后,抗体水平不是很高,免疫保护期短。因为免疫抗体的产生靠B细胞和T细胞,这两种细胞中有一部分是长寿细胞,这种长寿细胞具有记忆功能,当每次接触同种抗原时,都能很快激起这种长寿细胞的记忆功能,使其抗体水平迅速上升,并且保护期持续时间长。因此,许多疫苗进行初免后,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加强免疫。

2.认真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每种疫苗均有不同的特性,在说明中都会注明:如疫苗的使用范围,仔畜多大日龄可用此种疫苗、孕畜多长时间禁用,有些疫苗需要在怀孕期间、产前多大日龄注射,我们要严格掌握;同时,这些疫苗是饮水的还是注射的,均要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3.操作要恰当。每种疫苗在使用时,如果不清楚其特性,为了避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养殖场可先选择一圈或一舍或少量要免疫动物进行小批量试验。饮水免疫的疫苗一般要加倍,要保证饮水清洁卫生,每只畜禽都能饮用到。注射免疫的要一畜一针头,注射人员的服装及用具要一圈一舍一消毒,以避免针头和人为传播疾病。注射疫苗不要打飞针,针头的长度要适当。若畜禽已感染某种疾病或饲养条件突然改变、环境恶劣、长途运输以及发热生病等情况下,均不能注射疫苗。若是个别畜禽发病,应该剔除、隔离,先接种健康畜禽。免疫接种前,要准备好抗过敏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便于对出现过敏反应的动物及时抢救。免疫接种后,特别是在1小时内,要认真检查畜禽中有无过敏反应或严重应激反应的,如果发现,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认真把好疫苗质量关。所使用的疫苗必须到农业部批准的单位进行采购。认真检查疫苗的包装、生产单位、批准文号、产品生产批号、规格、失效期、产品合格证等,并且要有书面记录。免疫接种前,要对所使用的疫苗逐瓶进行检查,检查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任何一项不合格均不能使用。解冻或开启的疫苗要尽可能在3小时内用完,解冻或开启后剩余的疫苗应销毁,千万不可再用。用完后的疫苗瓶、器具、包装物要彻底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免疫失败原因

免疫失败是指经某种疫苗接种后,在该疫苗的免疫有效期内仍发生该种传染病,或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仔畜或雏禽体内存在过高浓度的母源抗体中和了疫苗;应激因素影响了动物的免疫应答;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被免疫的动物已潜伏着某种病原;畜禽患过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疫苗的毒株或血清型不符;疫苗使用剂量不足;免疫次数过多或用量过大引起的免疫麻痹等。

猜你喜欢

母源免疫力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猪母源抗体的应用
培养免疫力
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