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施护
2010-02-10王艳
王 艳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枣庄277101)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阻塞,视网膜中央血管为终末血管,动脉阻塞后,该血管供应的视网膜营养中断,视网膜发生急性缺血,导致视功能急剧损害或丧失。本病发病急骤,多为单眼发病,若治疗不及时,视功能难以恢复[1]。本病属中医学“暴盲”、“落气眼”范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利用辨证施护的原则,对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21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21眼,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28~66岁,平均54岁;其中右眼14例,左眼7例;伴高血压9例,视网膜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6h 11例,12~24h 8例,25~48h 2例。
1.2 临床特征21例均为突然发病,视力急剧下降,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均少于眼前指数。瞳孔不同程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间接反射存在,眼底血管线细状或完全无血供,后集部视网膜灰白、混浊、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色。
1.3 治疗方法西医予扩张血管,吸氧、按摩眼球、降眼压、溶栓、扩容等急救措施,合并全身疾病者给予相应治疗。中医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为基本治法。
1.4 疗效标准显效为视力≥1.0;有效为视力提高≥3行;好转为视力提高1~2行;无效为视力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21例,显效5例,有效11例,好转4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5.24%。
3 急救护理
3.1 入院后配合医生积极抢救(1)吸氧,立即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白天每小时1次,晚上4h 1次,每次10min以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2)对患者进行眼球按摩,并教会患者自行按摩眼球,即闭眼后用手指指腹以中等力按压眼球5~15min,然后突然放松5~10min,如此重复10~15次,从而提高视网膜的血流量。(3)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每隔1~2小时再吸入1次,连续2~3次。三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每次0.3~0.6mg,每日3次,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4)球后注射654-2注射液5mg,每日1次,以解除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5)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液30mL以扩充血容量。高血压患者按医嘱服用降压药。(6)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前房穿刺术。(7)针刺睛明、瞳子、承泣、攒竹、太阳、风池、合谷、内关、太冲、命门、肾俞、肝俞等穴。每次选眼部穴位2个,远端穴位1个,以活血化瘀通络。
3.2 心理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引起高级神经系统紊乱,使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小动脉痉挛,从而加重视网膜缺血。因此,心理护理在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在紧张抢救的同时,要保持镇静,动作要轻,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让患者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特点、治疗方法、目的、预后以及如何配合治疗,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消除心理障碍,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急救治疗及护理工作。
3.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视力和视觉的变化;注意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有无改变;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血压及眼压是否正常;视盘颜色的变化;是否有视神经萎缩的早期改变等并做好记录。
3.4 急性期健康教育条件允许应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进舱前指导患者测量血压,穿棉质衣服,排空大小便,携带口香糖。进舱后若有头胀、耳鸣可咀嚼口香糖以减轻不适。若感到不能耐受时,可向医护人员求助。球后注射扩血管药物时要和护士密切配合,注射后需用干棉球用力按压针眼处5~10min,可防止血肿发生。应用扩血管药物后可出现面色潮红、头痛等血管扩张反应,属正常反应,但易引起大脑一过性缺血产生眩晕及低血压状态。指导患者在起床及行走时,幅度不宜太大,动作轻缓以免发生意外。
4 辨证施护
4.1 气滞血瘀型情志不舒或暴怒之后突然发病,视力骤降,眼底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现象,兼见头晕头痛,胸胁胀痛,舌质红,有瘀点,脉弦或涩。治则行气活血,通窍明目。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施护:(1)观察头痛头晕。胸胁胀痛的时间、部位和伴随的症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症状重者须卧床休息。戒烟酒,不饮咖啡、浓茶等兴奋类的饮品以及辣椒等强烈刺激的调味品。(2)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注射。或麝香保心丸,每次5丸,每日3次。以活血通窍。(3)选择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容易消化之食品。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如百合、佛手瓜等。用沸水泡杭白菊代茶饮。(4)配合药膳治疗,如三七饮:三七30g,青葙子10g,白菊花30g。先将三七入锅加清水1500mL,煎至300mL,再入白菊花、青葙子煎15min,待温取汁,分2次服。(5)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常选睛明、球后、承泣、翳明、合谷、外关等穴。(6)中药汤剂宜温服。汤剂中的生姜、葱白按医嘱使用。
4.2 痰热上壅型视力骤降,眼底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兼形体肥胖,头眩而重,胸闷烦躁,痰稠口苦,食少恶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则涤痰通络,活血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施护:(1)观察头眩而重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症状重者尽量避免头颈部转动和弯腰动作。(2)胸闷烦躁时应保持室内安静,光线宜暗,温湿度适宜。(3)食少恶心者,进餐前避免做治疗护理工作,可配合针刺内关。痰稠口苦者嘱患者多饮开水,或用银黄液漱口。(4)鲜竹沥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或半夏天麻丸,每次10g,每日3次。(5)宜细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瓜、冬瓜、海蜇、西红柿、淡菜、紫菜、鲜百合、白菜等。忌食辛辣油腻之品。(6)可配合药膳治疗,如三仁饮:薏仁50g,瓜蒌仁15g,冬瓜仁15g,三七15g。上药加清水1500mL,煎至300mL,待温取汁,分2次服。(7)中药宜少量频服,热服。
4.3 肝阳上亢型视力骤降,眼底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兼见头痛眼胀或眩晕时作,心悸健忘,面时潮红,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治则滋阴潜阳,活血通络。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施护:(1)头痛眼胀,眩晕严重者宜闭目养神,或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避免晃动床铺、座椅等。素体阳盛,急躁易怒者,须调节情志,戒躁怒,多沉静。(2)少寐多梦者,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看容易影响情绪的书报和电视节目。可服朱砂安神丸;按摩天庭、内关等穴。多食酸枣、百合、桂圆肉等。(3)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宜消化之食品,如胡萝卜、菠菜、芹菜等。不宜过饱,忌膏粱厚味,生痰动火之品。(4)可配合药膳治疗,如钩藤饮:钩藤15g,天麻10g,白菊花 15g,三七15g。先将天麻、钩藤、三七入锅加清水1500mL,煎至300mL,再放入白菊花煎15min,待温取汁,分2次服。(5)中药汤剂宜温服。若眩晕伴恶心者中药宜温凉服,或姜汁滴后服,或采用少量多次服法。
4.4 气虚血瘀型视力骤降,视网膜水肿,视盘颜色淡白;兼见短气乏力,面色白,倦怠懒言,舌淡有瘀点,舌苔少,脉涩。治则补气养血,化瘀通脉。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施护:(1)短气乏力者宜闭目养神,多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2)宜选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通脉的食物。(3)可用药膳配合治疗,如黄精黄芪炖乌鸡:黄精15g,黄芪30g,川芎10g,乌鸡500g。4味洗净,共入炖锅中,加清水750mL,加盖密封,文火炖60min,待温取汁,分2次服。(4)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5 相关疾病的护理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有直接关系,是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2-3]。有的患者在发病前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也未曾治疗。因此,在治疗本病时,积极治疗全身病,并做好相关疾病的护理至关重要。如伴有心血管病,应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对高血压患者指导低盐饮食外应戒烟酒,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对有糖尿病的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胰岛素治疗者,指导患者按时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再次介绍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指导他们出院后要继续内科系统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按摩眼球的方法。告知患者病后应迅速就诊,不要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失去复明的机会。要注意在数月或数年内有再次栓塞的可能性[4]。
7 讨论
中医护理不是因“病”而护,而是因“证”而护,它充分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便是辨证施护本质所在[5]。本病多因忿怒暴躁,气机逆乱,气血上壅血络瘀阻;或偏食肥甘燥腻,或嗜酒嗜辣,致痰热内生,遏阻脉络,血脉闭塞;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并逆,瘀阻脉络;或心气亏虚,推动乏力,血行滞缓,血脉瘀塞。上述原因致目中脉络闭塞,神光无以发越,视力急剧下降。针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症状,对其辨证施治。急性期扩张血管,吸氧、降低眼压和支持营养治疗,分秒必争,积极抢救。配合中药及针灸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并给予相应的辨证施护。中医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寓医于药,寓药于食。故辅以食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可有效地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尽最大的能力挽救了患者的部分视力,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约费用,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1]丁淑华,席淑新.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52.
[2]李凤鸣.眼科全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2-2227.
[3]张慧容.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02-108.
[4]赵林,吴群.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4小时抢救成功一例[J].眼科,2003,12(5):292.
[5]孙琴琴.辨证施护与循证护理[J].家庭护士,2007,5(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