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血治疗疼痛验案举隅及机制初探

2010-02-10张玉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面容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周 莹,张玉莲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笔者在跟从导师张玉莲主任医师学习期间,发现放血治疗疼痛具有很好疗效,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及舌咽神经痛等。对于此类病症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手术、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但药物易产生依赖及耐药,手术创伤大,神经阻滞远期疗效差,临床控制病情及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大量疼痛患者进行放血治疗,发现放血治疗疼痛具有疗效佳、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的经济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放血方法:视患者疼痛部位、年龄、体质选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三棱针,于疼痛点、疼痛带及周围腧穴,常规消毒并点刺出血,每次放血量约 5~10 ml,为增加出血量,可用手指挤压点刺处周围,或在出血部位闪火拔罐,留罐 5~10 min,隔日 1次,5次为 1疗程。

1 刺血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1.1 三叉神经痛

王某,女,52岁,2007年 9月 21日就诊。主诉:右侧面颊阵发性疼痛 1年余。病史:患者于 2006年 9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颊阵发性剧烈疼痛,如刀割样,初起每月发作 1~2次,后发作程度及频率逐渐增加,近 3月发作频繁,每日发作 3~5次,卡马西平用量由每日 1片增至 6片(每片 100 mg)不能控制发作。患者不敢洗脸修饰面容,甚至不能咀嚼进食,靠吸管吸食米汁。查患者精神萎靡,痛苦面容,面色紫黯,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三叉神经痛。治疗:颧髎、下关、翳风、太阳总放血约 10 ml,颊内粘膜散刺放血约 5 ml。放血治疗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1疗程后可洗脸刷牙,修饰面容,触及面部无疼痛点。可咀嚼米饭,吃水果等较硬食物,精神爽朗,无痛苦面容,面色红润。巩固治疗 3疗程随诊未复发。

1.2 带状疱疹疼痛

李某,女,65岁,2007年 4月 25日就诊。主诉:左侧胸胁及背部皮肤灼痛伴疱疹 3天。病史:患者 3天前因劳累自感左侧胸胁背部疼痛,如针刺样,后自觉加重呈灼热刺痛,局部不能贴靠衣服,稍触摸便觉疼痛,夜间不能入睡,就诊时视患者痛苦面容,左侧胸前腋下及后背可见带状分布透明疱疹,疱疹之间可见紫红色丘疹皮损。

诊断:带状疱疹。治疗:选取疱疹群周边正常皮肤消毒,并注意选择疱疹带的两端,点刺 5点 ~6点即可,说服患者无恐惧心理后适当增加点刺处。拔罐:在点刺处拔罐,留罐时间 5~10 min,总放血量约 15 ml。嘱患者注意卫生,勤换内衣,勿摩擦患处。隔日 1次。经上述方法治疗 1次后,疼痛明显缓解,疱疹结痂,烧灼痛消失,夜寐得安,继巩固治疗 3次,临床痊愈。随访 2月未再复发。

1.3 舌咽神经痛

杨某某,男,54岁。初诊 2008年 9月 8日。主诉:右侧咽部及耳部阵发性疼痛 5月。病史:患者 3年前偶出现右侧咽部,伴耳部疼痛,自服卡马西平 1片(100 mg/片,下同),疼痛缓解。近 5月以来,频繁出现持续右侧咽部及耳部针刺样疼痛而失眠,逐渐加大卡马西平剂量至 6片,不能控制发作。疼痛发作时不能咽唾沫,吞咽时上述部位出现针刺样放射痛,由咽部放射至内耳及周围。患者痛苦面容,畏惧卡马西平加量会导致更大副作用而寻求中医治疗。查舌紫黯,舌下静脉迂曲。

诊断:舌咽神经痛。治疗:金津、玉液及舌下曲张静脉用 1.5寸针灸针点刺放血,出血量约 10 ml。血色紫黯,疼痛立即减轻,睡眠中没有发作疼痛,减服卡马西平至 2片。继针刺放血,法同前,复诊两疗程后,停服卡马西平。睡眠安稳,仅有轻微咽部异物感。随访3月未再发疼痛。

2 刺血疗法治疗疼痛的血液微循环机制初探

疼痛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但与血液微循环有密切关系[1]。当机体受到各种体内外刺激时血液微循环发生改变,血液微循环受到神经——血液——体液系统调节,当血液微循环改变超过此系统的调节能力,即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体液、激素、酶类、细胞分泌异常,使机体组织受损,释放出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环素、白三烯等各种致痛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神经末梢,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阈异常[2~4],从而引起疼痛感觉。在血液微循环及神经——血液——体液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些致痛物质可以被局部血液微循环灭活、转运、清除,不致产生疼痛。当血液微循环障碍时,这些致痛物质生成堆积,不能被有效灭活、转运、清除,同时又加重了微循环障碍,从而产生更多致痛物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放血疗法是通过排除血液,尤其是疼痛局部血液排出,直接使部分致痛物质随血液排出,从而减轻疼痛和微循环障碍,在微循环障碍解除后,又通过神经——血液——体液系统,可以有效灭活、转运、清除全身过量的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环素、白三烯等各种致痛物质,使整个系统达到平衡,同时激发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内啡肽的产生,从而产生镇痛作用。中医认为疼痛主要责之于瘀血,病在血络,“瘀则生痛,痛则不通”。血瘀是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也是其病理表现[4]。现代研究表明放血后微血管的血色、流速、流态、瘀点等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解除后,瘀血消除则疼痛自止,即所谓:“菀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综上所述,放血疗法治疗疼痛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经济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1]王峥.中国刺血疗法大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

[2]李建武.头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33

[3]郭迎喜,李树学,王晓源.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8例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10

[4]赵永坡,韩薇.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8,36(3):35-36

[5]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

猜你喜欢

面容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遗忘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盲人
真相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