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2010-02-10赵静
赵 静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南阳 473058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收治患者中常见的急重症,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我科在2007-07~2008-12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102例患者,男67例,女35例;年龄在22~71岁,平均40.3岁。消化性溃疡60例,急性胃黏膜损害21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18例,胃癌3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尿素氮增高,不同程度的发热,大多数患者在24 h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 d,白细胞计数升高、出血后上腹部疼痛,精神不振,活动无耐力等。
1.2 相关标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以屈氏韧带为分界线,其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本组102例均为该症。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首先对患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每30m in测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低血压休克、肝昏迷等并发症;仔细观察呕血、便血先兆,一旦发现出血先兆症状应迅速处理;准确观察并记录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和量,用以判断是否有再出血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卧床应取平卧位,抬高床头30度,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吸入法效果较好。
2.2 应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奥曲肽、善得定、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非常有效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及药物性质合理选用,同时注意传统药物和新药合理搭配;掌握好其禁忌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出血严重并且属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可以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2.3 严密观察是否有再出血 如有下列情况提示有再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红细胞计数、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不断下降[2]。
2.4 防止继发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尽量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5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给患者耐心讲解饮食卫生和规律的重要性,进食营养丰富、宜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向患者解释,吸烟过量、饮酒过度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诱因。因此,应叮嘱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戒烟、戒酒是避免该病复发的基础,同时禁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强的松等。
2.6 饮食护理 大量出血急性期伴恶心、呕吐患者必须禁食1~2 d,然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食物温度勿过热,一般不超过40℃;对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血氨升高时应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应选择植物蛋白,如豆浆、豆腐。
2.7 心理护理 当患者看到自己大量呕血、便血时,会出现恐惧、悲观厌世、沮丧等情绪,特别是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出血患者,甚至出现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合作。护士此时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并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及时清除一切血迹、污迹,以免不良刺激,并告诉家属不要远离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在护理工作中尽力做到多观察、多巡视、多解释,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减轻他们的疑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脱离危险到疾病痊愈过程中,护理观察是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就是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发病突然,患者心理较脆弱,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因治疗,对症护理,严密观察,尽量避免和消除诱发因素,以达到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在选用止血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适应证,根据不同病因合理选择,如善得定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变,对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肯定。在使用药物上应注意传统药物和新药的区分,甲氰咪胍和云南白药等传统药物止血效果不如新药,尤其是甲氰咪胍,难以有效抑制胃酸,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临床上应尽可能选用止血效果好的新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1]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2]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