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2010-02-10黄秀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弹簧圈尼莫地平脑血管

黄秀莲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53300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其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随着神经血管介入技术的开展,动脉瘤栓塞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创伤性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百色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共实施11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本文总结其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3±2)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及颈项强直,其中3例伴有意识障碍;2例以眩晕、重影就诊。数字减影(DSA)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直径大小分别为4~12mm。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气管全身麻醉满意后,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导入指引导管,采用平行法分别置入球囊辅助引流及微导管,将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腔内,在球囊辅助下分别依次向动脉瘤填塞弹簧圈。术中造影观察动脉瘤栓塞满意、填塞物稳妥。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不再有造影剂充盈为止[1]。术毕拔除导管,自然中和肝素,待其在体内自动降解[2]。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方式及必需性,嘱患者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手术顺利进行。交谈时保持态度和蔼、语言简练,不要夸大病情,以免造成或加重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

2.1.2 生活护理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加强巡视病房,满足患者生活需求,必要时专人陪护;让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及其他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动作,以免造成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可适量应用缓泻剂。

2.1.3 术前准备

测量体质量,以便准确计算术中肝素的用量;空腹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肝肾功能,头颅CT、心电图等检查;按医嘱做好两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备皮、药敏试验,检查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6h禁食、禁饮;术日左下肢体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术前一般予尼莫地平针稀释后1mg/h持续缓慢静脉滴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经静脉使用尼莫地平时,如果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易引起血压下降甚至血压过低,应注意监测;术前15~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不同,准备相应的介入栓塞材料;备齐监护及抢救用物。

2.2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心电监护,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如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一侧瞳孔散大,同时DSA显示屏上的影像显示有造影剂外溢等,提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处理,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mg鱼精蛋白中和125U肝素),恢复机体自身凝血功能,协助医师尽快完成动脉瘤栓塞[3]。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的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12h,平卧,可向患侧或健侧轻微侧身,交替更换体位,翻身时用手压迫沙袋,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

2.3.2 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

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h。因股动脉穿刺置管,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肿,因此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血流缓慢等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是否正常,下肢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等,并与对侧肢体进行对比。如果出现肢端皮肤苍白、湿冷,小腿麻木、剧烈疼痛,则提示有下肢动脉血栓可能,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大小不等等变化时,应警惕有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可能,立即通知医师,按医嘱给予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了解出血情况,并做好开颅手术准备。

2.4.2 脑梗死的观察

术后早期应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言语情况以及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等。如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失语,甚至意识不清,应考虑有脑梗死的可能。文献报告GDC栓塞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约为10%[4]。

2.4.3 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2~3d内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如患者出现失语、肢体麻木或偏瘫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由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延迟性脑缺血梗死及脑水肿,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死亡或重残的主要原因,发生率为35%~60%,1周内为高峰期[5],术后按医嘱合理予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常规术后用尼莫地平针稀释后1mg/h缓慢持续静脉滴注、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改善脑灌注,用药后密切观察痉挛症状缓解情况。同时快速静滴20%甘露醇或静脉注射速尿,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危重患者同时行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氧监测。

3 小 结

随着新技术电解可脱弹簧圈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疗效,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知识及介入手术护理常规,帮助患者解除疾苦,促进康复。

[1]Asakura F,Tenjin H,Sugawa N,et al.Evaluation of intra-aneurysmal blood flow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 giography: blood flow change after coilembolization[J].Surg Neural,2003,59(4):310-319.

[2]贺慧兰,申向英.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02-103.

[3]马红.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269.

[4]许奕,刘建民.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2):72-77.

[5]王云丽,李科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5):155-156.

猜你喜欢

弹簧圈尼莫地平脑血管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