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瘀清热法治疗肾病综合症36例

2010-02-10赵立波

中外医疗 2010年36期
关键词:内蕴覆盆子浮肿

赵立波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 吉林大安 131300)

肾病综合症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不同原因所致的肾脏病,目前西医多采用激素疗法,但因副作用多,患者不愿接受。中医以为本病大多属脾肾阳虚,湿热内蕴,淤血阻络而致,我们采用化瘀清热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

1 病因与病理

肾病综合症常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但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脏疾病亦不少见,本病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其病因与外邪侵袭和脏腑虚损有关。

1.1 外邪侵袭

(1)风寒袭表,肺气内闭,宣降不畅,通条失职而致。(2)居处卑湿或涉水冒雨,水湿之邪内蕴于中,郁而化热,湿热内困伤及脾阳,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内停蕴于肌肤而成水肿。(3)温热内蕴,久而化热,热拙津热,久则化血阻络。

1.2 脏腑虚损,内脏之正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协调

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景岳全书》指出:“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为病[1],其本在肾,水化气,故其标在肺,水惟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治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故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1)外邪内侵,湿热内蕴,耗伤气阴,上侵于肺,中伤于脾,下损于肾,造成“宣发”“升降”“开阖”失常,使精微失布,逆而泄出,故临床可见大量蛋白尿。(2)正气亏损,邪毒内盛,由于本病失治,误治日久迁延不愈及大量蛋白尿丢失,使脾脏功能更加受损,肾失开阖之职,故临床进一步出现低蛋白血症及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总而言之,脾脏是疾病损害的主要部位,湿热之邪是贯穿本病的始终,而淤血则是本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

2 辨证施治

对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如《内经》:去宛除莝,开鬼门,洁净府等治疗疾病的大法,通过对本病病因病理的分析,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清热为主,兼补脾脏,均不外辩证求因,治病求本的道理。

参芪地黄汤加减[2]。处方:丹参20g、当归20g、川芗15g、坤草30g、赤芍15g、山栀子15g、萹蓄15g、巨麦15g、黄柏10g、覆盆子30g、黄芪30g、茯苓30g、大黄10g、牛功30g、党参30g,每日1剂,水煮至5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上方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利温,益肾健脾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川芗、丹参、赤芍、当归、坤草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山栀子、黄柏、大黄具有促进炎症吸收及消散的作用;茯苓、黄芪、覆盆子、牛功具有固涩脾脏,提高自身免疫和修复的能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于变态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常有血液高凝状态的表现。从上方的药理作用看其作用是与肾病的病理变化相吻合的,同时也为祖国医学运用化瘀清热治疗肾脏综合症提供了理论根据。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辩证求因,采用化瘀清热治疗肾脏综合症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 治疗标准[3]

治愈: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水肿及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其中治愈32例占43.7%,好转33例占50.7%,无效1例占6%,总有效率94.4%。说明化瘀清热法治疗肾脏综合症疗效可靠。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20岁,2例。于1996年来我院就诊。症见:患者全身浮肿,蛋白尿反复发作3年余;3年前因受潮湿,发热咽痛,口服解热镇痛药咽痛渐愈,1周右眼睑浮肿,去医院诊治,诊断为“原发型肾小球病”予激素口服液治疗,肿消。停药则仍肿,反复3年故要求中药治疗。症见:患者咳嗽,胸闷,全身浮肿,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3个,白细胞偏高,血尿素氮57mmol/L,血清蛋白23g/L,胆固醇20.7mmol/L,脂蛋白99.8/L。

中医诊断:“阳水”,西医诊断:“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处方:丹参20g、川芗15g、坤草30g、赤芍15g、山栀子15g、覆盆子30g、黄芪30g、茯苓30g、大黄10g、萹蓄15g、土苓30g、党参30g,连服10剂,患者自觉浮肿减轻,尿量明显增多,仍周身乏力,腰痛在上方基础上加枸杞15g,山药30g又服十剂肿消退,诸症皆无,多次复查尿常规正常。随访2年无异常变化。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其发病原因及机理来看,淤血和湿热则是导致本病的关键,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应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法,单在内经中已明确指出。《灵柩·制节真邪篇》“血道不通,日大不休,府印不传,趋翔不能”,此病蒙然有水,后世医家亦有“血不利而为水”“血积即久,其水乃成”的观点,尤其是肾病晚期,患者多由脾湿热,阳气虚弱,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导致血行瘀滞,而致水肿。应用化瘀清热法,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改善肾血流,抗变态反映及抗感染等作用。从而在治疗上达到祛瘀生新,清除湿热的目的,因此在用药上应根据人的年龄、体质、季节及疾病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不可拘于一格,此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228.

[2]许济群.中医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134.

[3]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内蕴覆盆子浮肿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超级果实”覆盆子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外感发热误治转湿热内蕴发热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