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2010-02-10余伟强

中外医疗 2010年20期
关键词:高血糖心血管血脂

余伟强

(广东省高要市禄步中心卫生院 广东高要 5 2 6 1 2 4)

1961年Dr.Kannel于Framingham(FraminghamHeart Study,F HS)心脏研究首次提出疾病的危险因素(risk factor)这个概念,它是指在一群体中,使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高的某种;当这种因素被消除后,该病的发病率又可以下降。深入研究后,不断地发现和证实众多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300多种。现如今公认的确定的危险因素应主要有如下标准:(1)在多种人群中的高存在率;(2)独立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危险能够通过治疗和控制降低。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性别、家族史。(2)高血压、血脂异常、餐后高血糖、糖尿病。(3)吸烟、超重/肥胖、不健康的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

1 餐后血糖的研究

1.1 餐后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表现就是餐后血糖增高,若不予纠正餐后血糖就会愈来愈高,将加重胰岛素的分泌缺陷和加速胰岛细胞的凋亡,其结局无疑是糖尿病的产生。

1.2 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1)在众多研究中证实,高血糖状态可造成血管损害,餐后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这可能是因为:①餐后血糖增高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间接造成了间质水肿、基质增多;②一氧化氮生成减少造成舒血管作用降低,内皮素增加缩血管作用增强,从而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③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促进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④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⑤促进凝血。餐后高血糖还可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引起细胞组分改变[5]。

(2)餐后血糖、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并与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Chiasson等[1]亦发现,在糖耐量减低人群中控制餐后高血糖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另外,Kawasaki等[2]及Nosadini等[3]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在控制餐后高血糖后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Framingham30余年的随访研究中有证实,与非糖尿病者相比之下,糖尿病患者在脑卒中、冠心病、心衰的发生的危险比率上增加了2~10倍[4]。如今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几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高度相关。赫尔辛基警察研究、Honolulu心脏项目(Honolulu Heart Program)Balkau等历经10~20年的随访研究显示,OGTT 1h、2h血糖水平较FBG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发生率;餐后2h血糖与全因死亡率和CVD病死率增高有关[6]。Inlington糖尿病研究及Hoorn研究中,选择不同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负荷后2h血糖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要优于FBG或HbA1c[7]。

1.3 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和预防

(1)饮食疗法-控糖吃法,可以帮助控制餐后高血糖。①“菜团子”主食,“菜团子”即是富含膳食纤维的棒子面粗杂粮、高纤维的蔬菜,以及少量的肉类做成。②纯正麦片,这对轻度糖尿病患者或餐后血糖增高者都可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③肉桂粉的食用,肉桂中的一种化合物能增强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2)运动+饮食。

(3)药物干预,主要以降低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药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2 血脂、血压的研究

2.1 血脂、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包括餐后高脂血症)被公认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显著上升,并分别将之命名为高血压前期及正常血压高值[8~9]。

2.2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血脂中的T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首要发病因素是血清TC增高[10]。

(2)血脂异常可导致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3)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另外,血脂异常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4)预防血脂异常的方法建议:①饮食改善,膳食纤维可调节血脂,其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包括:树胶、果胶、藻胶、豆胶、琼脂和羧甲基纤维素等;不溶性的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膳食纤维代表性的食物有:谷类,水果,蔬菜,大豆,小麦,燕麦等。②药物干预,如一些降脂药的使用。

2.3 血压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国内外已有一致的结论即高血压是CVD极为重要的危险因子,降低CVD应主要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脑卒中的首要发病因素[10]。

(2)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血管重构。

(3)血压指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强力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11]。

(4)预防和治疗血压增高:①一般疗法。首先对血压进行规律性的监测,限制高钠高盐饮食,多运动,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等的发生,饮食较清淡,睡眠规律,预防代谢紊乱的发生。②降压治疗。一旦发生血压增高的情况,应立即选用合适、长效的降压药进行规则,有效地降压治疗。高心血管风险患者更应时刻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的情况,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选择长效的降压药可以更有效预防高心血管风险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且应选择作用于血管的降压药物,防治血管病变的恶性循环性的损害,因为通过药物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便可以有效改善血管的疾病进程。

由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在心血管病的发生过程中往往是多因素,多疾病协同的结果,如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增高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其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及各种并发症的相互作用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考虑多因素,进行综合防治,全面治疗已取得较为显著地结果。

[1]Chiasson J,Josse RG,Gomis R,et al.STOP-NIDDM Trial Research Group.Acarbose can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STOPNIDDM Trial[J].JAMA,2003,290:486~494.

[2]Kawasaki T,Ogata N,Akanuma H,et al.Postprandial plasma fructose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Metabolism,2004,53:583~588.

[3]Nosadini R,Tonolo G.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glucose control,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 2004,15(Suppl 1):S1~S5.

[4]Iso H,Shimamoto T,Kitamura A,et al.Trend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s in Japan:implications forprimordial prevention[J].PrevMed,1999,29(6):102~105.

[5]杨丽辉.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J].西藏科技,2008,7:48~49.

[6]韩佳琳,马山英,董砚虎.餐后血糖调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3):173~175.

[7]Alssema M,Dekker JM,Nijpels G,et al.Proinsulin concentration is an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n 11-year follow-up of the Hoorn Study[J].Diabetes Care,2005,28:860~865.

[8]胡大一.解读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第七次报告(JNC-7)[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1):1~2.

[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10]杜福昌,王海燕,朱杰,等.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病差异的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19.

[11]张俊,罗开良,刘增长,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21~1823.

猜你喜欢

高血糖心血管血脂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你了解“血脂”吗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