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疗区管理
2010-02-10刘玉香
雷 杰 刘玉香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134003)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诊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肺水肿、脑炎、心肌炎、脑脊髓膜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3d内导致死亡。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手足口病疫情蔓延,根据肠道病毒特点,我们对疗区医务人员、患儿、环境设施等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无1例院内感染和严重并发病发生,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现将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手足口病疗区具体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7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男孩52例、女孩23例。
1.2 方法
①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以及肠道传染病管理制度。②对疗区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手足口病知识培训。③加强对患儿各项细节管理,做好健康宣教,强调标准化预防。
2 结 果
76例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有效控制我地区手足口病疫情。
3 管理措施
3.1 医务人员管理
3.1.1 抽调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专门成立手足口病疗区。了解手足口病、危害及疫情进展情况,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1.2 加强相关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以及肠道传染病相关制度,掌握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对症处理以及防控措施,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手足病治疗、护理工作。
3.2 疗区环境、设施、物品等管理
3.2.1 按肠道传染病管理合理进行疗区规划、布局。在疗区入口醒目处张贴手卫生标识及正确洗手方法,以及就诊流程标准医护办公室、处置室、病房、洗手间、污物间位置。使患儿家长在进入疗区前对疗区整体布局、就诊程序有初步了解。疗区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合理划分。各区域标识、指示标识明显。
3.2.2 患儿诊疗、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压舌板、雾化吸入管等。非一次性使用的仪器、物品等,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擦干备用。如体温计、止血带等,配备充足,做到一人一管一用一消毒。其他设施、设备,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3.2.3 病房每个房间配备专用洗手设施,包括肥皂,250mmg/L含氯消毒液洗手桶、干手纸巾。采用正确洗手方法,防止交叉感染。每间病房配备1个脚踏垃圾筒,患儿生活垃圾一律以医疗垃圾处理,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统一焚烧处理。
3.2.4 病房每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每次1h,并随时用活氧化离子水空气喷洒消毒,注意通风。医务人员、患者走廊、污物间、洗手间备专用拖布,每日2次使用500k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床头柜、椅子、门把手及患儿可接触物的表面。玩具等可采用500k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次/d。
4 患儿管理
4.1 因患儿明显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口腔极易感染,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每日4次口腔黏膜雾化,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因患儿皮肤出现丘疹、疱疹,应每日给患儿洗澡,禁用刺激性洗涤用品,更换柔软棉质内衣,剪短指甲,防止抓挠,避免疱疹破溃,引起病毒传播。
4.2 患儿内衣每日清洗、暴晒,及时更换。被服用500k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放置专用污衣袋内,做好标识,送洗衣房清洗。患儿出院后,拆除被套、床单、枕套等集中消毒、清洗,并用500kg/L消毒液擦拭所有物品、设施表面、地面,紫外线照射消毒1h后,更换清洁床单、被套、枕套,迎接新入院患者。
4.3 患儿食具、奶瓶等在每次使用后,均用500k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4.4 患儿排泄物管理:盛装排泄物容器用500kg/L含氯消毒剂浸泡2h后清洗,排泄物倒入厕所,经污水处理检测合格后排入下水道。
5 陪护管理
告知每位患儿陪护正确洗手方法。在接触患儿前后、喂饭、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医护人员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陪护人员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进行感染知识宣传,必要的教育,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以便提高家长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