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2-10刘雪松
刘雪松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人民医院 江苏张家港 215631)
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以中药结合常规化疗方法治疗中肠癌获得较好的有效率且耐受性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例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肠恶性肿瘤,分期参照2005AJCC肠癌分期标准:IV期,有可供测量的临床或X线、CT学等肿瘤观察指标。挑选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共5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5±10.5)岁;其中溃疡型腺癌5例,浸润型腺癌5例,乳头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戎细胞癌2例,粘液性腺癌2例。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8±7.9)岁;其中溃疡型腺癌4例,浸润型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12例,印戎细胞癌2例,粘液性腺癌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方案化疗,即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希罗达2000mg/m2,每日分2次饭后30m in口服,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第1天同时采用中药治疗,基本药物有黄芪30g、党签15g、茯苓12g、白术12g、鸡内金10g、当归12g、白芍12g、蜈蚣2条、全蝎8g、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2次服用。连服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和进展(PD),以CR+PR为总有效,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0-Ⅳ度)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26例中。CR1例,P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53.8%; SD5例,PD7例(占46.2%)。对照组26例中,CR0例,PR9例,总有效率为34.6%;SD6例,SD11例(占65.4%)。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
观察统计到2009年8月31日为止,治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3~11个月,平均7.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2~8个月,平均5.1个月,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2.3 生存期(os)观察
观察统计到2009年8月31日为止,治疗组患者生存期3~24个月,平均11.5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3~22个月,平均10.7个月;2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1)。
2.4 不良反应
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感觉神经异常。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居第3位,但死亡率则位居第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我国全民体检意识较低,再加肿瘤的无痛性生长特点,所以大多数发现已达晚期,全身化疗及外科的姑息造瘘治疗疗效欠佳,5年生存率不及25%。
肠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如化疗等方法,化疗药物大多数具有细胞毒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引起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对机体免疫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进展转移期以及非根治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探寻有效的中西药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并且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中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又可以长期间断服药,具有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以及全身调整作用,因此受到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为设计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思路。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医药界的研究热点,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肠癌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已经显示中医药能多靶位、多环节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
4 结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与肿瘤无进展生存都明显优于单纯化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中西药在提高治疗疗效反应中的确切作用。同时中医治疗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从而使化疗可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陶丽,杨金坤.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6,4:101.
[2]毛毳,胡志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癌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3]王贵英,肠癌微转移检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