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10-02-10刘维伊
刘维伊
(贵州日报社医务室 贵州贵阳 550001)
本研究根据“五脏之滞、皆心痛”和“胸痹之因,痰凝血滞”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对45例冠心病,运用调畅五脏气机,祛痰化瘀,痰瘀同治的法则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45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40岁以下3例,41~50岁16例,51~72岁26例。病程在1年以内5例,1~3年26例,4~8年14例。心电图检查:慢性冠脉供血不良2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16例。其中高血压29例,胸透示左心室扩大28例,眼底动脉硬化20例,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以上)26例。
1.2 临床表现
45例中心绞痛36例(稳定型12例,不稳定型24例),其中轻型20例,中度11例,重度5例。其他主要症状:面色晦暗15例,胸闷32例,气短32例,心悸30例,头晕35例,身重倦怠21例上腹痞满26例,纳呆21例。舌苔薄白6例,白腻15例,黄腻12例,厚腻8例,少苔4例。脉弦滑29例,沉细10例,细濡6例。
1.3 治疗方法
方剂:橘皮、莲子、牛膝、菊花、紫菀各12g。生薏仁15g、泽泻15g、丹参30g,每日1剂。辩证加减:痰湿偏重,体胖湿盛,加莱菔子15g,苍术12g;瘀血偏重、疼痛,舌紫暗,加川芎15g,赤芍12g,三七6g;气血不足,四肢乏力。脉细弱加党参15g或西洋参6~10g;心肾阳虚,气短自汗,肢厥,脉微细,加桂枝10g,附子10g。20g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做一次心电图,2个疗程查一次血脂。本组45例治疗1~3个疗程21例,4~6个疗程14例,8个疗程7例,10个疗程3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医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改善:疼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2 结果
本组病例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倦怠、纳呆、痞满等主要症状显效52%,改善48%。36例心绞痛改善29例,占80%。高血压29例治疗后降至正常20例,改善4例。45例心电图改善者28例。治疗前血脂胆固醇增高22例,治疗后降至正常14例(5.7mmol/L以下)
3 讨论
3.1 冠心病中医辨证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以及年老体虚等因素导致脏腑亏损。其病位以心为主但可累及肝脾肾。
痰瘀内阻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从两方面探讨:(1)心脉血行迟缓痰瘀内生,发为胸痹心痛。心主血脉,脉内血液中亦有津液成分,“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液循行脉内周流不息,须赖心阳(心气)之鼓动,如果心阳不振,心气不足,不能推动津血正常运行,可使易凝聚成痰瘀,痹阻心脉,脉供血不足,轻者心悸气短,重者疼痛胸满。尤其是老年人,古人就有“年老多瘀”之说,年过六十,“阳痿气大衰”,气道涩,气虚不行血,多发生血瘀痰阻。(2)脏腑气机失常,痰瘀因虚乘心。心与其他内脏主要联系一是相互气机联系,二是血脉相通联系。与肝脏血主疏泄,脾统血为化生之源,肾主骨生髓,相辅相成,若在不良因素干扰下,气机升降失调,则气滞血瘀,脉络壅塞,血流不畅,久则脉络失养形成胸痹,而肝脾肺肾亏损,又促使胸痹病情恶化。总之在胸痹发病过程中,心肾亏损是病之本,痰瘀是病之标,标实痹阻而发病。
3.2 治疗原则
对痰瘀冠心病的治疗应从通畅五脏气机,调整人体气血功能着手。气血平和,百脉而生。采用祛痰化瘀,痰瘀同治之法为宜,因五脏阴阳平衡,气机顺畅,则五脏安定,血脉和利,气顺则痰浊消,气行而血瘀化,才能改善冠脉缺血及供血不良从而恢复心脏功能。
临床治疗时应注意,明确痰与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与正气相对而言属于标。临证要视痰结和瘀血之轻重,痰结较重,以祛痰为主佐以化瘀:若两者瘀较重,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痰:若气血两虚则益气补血为主佐以祛痰化瘀。
[1]杨大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吉林中医药,2000,20(1):23.
[2]阳晓.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81.
[4]李忠宇.心痛辩治八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69,8(1).
[5]钱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机研究[J].吉林中药,2008,28(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