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痰瘀病机探析
2010-02-09张敬卫曾庆华
陈 丽 张敬卫 曾庆华
2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成都中医药大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障碍的主要眼病之一,归属祖国医学的“视瞻昏渺”范畴。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提出本病的病机“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1〕。 然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痰瘀致病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在此,仅就本病的痰瘀致病机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痰瘀相关之生理基础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瘀乃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留着不去所成,由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的密切相关,所以造成了痰瘀胶结同病的必然性。血液、津液密切相关,同源于水谷精气,化生于后天脾胃,异名同类,均属阴精。又气、血、津液之间相互濡渗、互相转化。一方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2〕;另一方面,血也能化生和涵养津液,血运如常,有利于津液的调节运行和生理功能的发挥。
2 年老体衰,脾肾亏虚,痰浊内生
早在《灵枢·大惑论》〔3〕就有“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言眼之能视凭借于精,与脾化生精微和肾藏先天与后天之精无不相关。《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4〕有言:“神光者,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夫神光源于命门。 ”《兰室秘藏·眼耳鼻门》〔5〕亦言:“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说明脾肾功能的盛衰直接影响到眼的视觉功能。神光藏于瞳神,赖肾精以滋养,靠命门之火以温煦。瞳神为水轮属肾,黄斑区色黄居中央属脾,目能视物辨色,全赖五脏六腑之精气的滋养。而AMD作为一种增龄性疾病,与人的衰老直接相关。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脾、肾的虚衰尤为突出。由于脏腑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其运化、统摄、升清降浊之功也随之减弱。古人早就提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6〕,认识到随人体逐渐走向衰老,肾主骨藏精功能日渐衰竭。脾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老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潴留,停聚为痰。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7〕,“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瘀而成痰”〔8〕,可见,脾虚运化功能失常则水湿痰浊之邪内生。年老之人脾肾虚衰,脏腑功能减退,代谢紊乱,痰浊内生,蕴结于目络,滞留于黄斑,使瞳神、黄斑失养,发生视物昏渺,蒙昧不清。亦如《银海指南·气病论》〔9〕所言:“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而目安能烛照无遗乎……”。
3 痰浊凝聚,蕴结目络
痰的来源为水谷津液所化。《景岳全书·痰饮》〔10〕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脾气散精必须通过经络血脉来完成,故血脉不仅是其生理通道,也是其主要受邪部位,痰浊留滞眼部脉络正是AMD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医学正传》〔11〕说:“津液稠黏,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同时张介宾认为:“凡实痰本不多,其来也骤,其去亦速,其病亦易治,何也?以病本不深也。虚痰反多甚,其来则渐,其去则迟,其病亦难治”〔10〕。由此推知,老年期痰浊是在脏腑机能衰退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老年痰浊证一旦形成,多属疑难之病变;从病情来看,当归“虚痰”之属。
4 因痰致瘀,痰瘀互结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瘀是人体血运不畅的病理表征,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和致病因素。然而,临床上痰瘀常互相胶结、错杂为病。《灵枢·百病始生》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12〕。因痰浊内聚,注入血脉,滞塞脉络,日久营血瘀滞,痰瘀互结,沉积脉管,脉道失柔,气血不畅。因此,血瘀证的出现是AMD进一步发展和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是演变为视衣不荣,变生虬脉的必然转归。《灵枢·血络论》说:“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13〕。 此处“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血黑以浊”,实为“痰浊”加之“凝血蕴里而不散”,终因“脉不利而血留之”。然年老多瘀是老年人中常见的证候表现,《医林改错》亦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1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也云:“五十岁至七十岁,和气如秋,精耗血衰,血气凝泣”〔15〕。所以五脏功能衰退,血液运行不畅,是老年多瘀的病理基础。另一方面,血脉中之瘀亦可致痰,痰瘀互结于眼底脉络同样引发本病。《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中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16〕,《血证论》〔17〕亦云“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血中之痰浊是痰与血的混合物,是造成痰瘀互结的初始阶段,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这种病理状态持续发展下去,痰借血体,血借痰凝,凝血为瘀,痰瘀互结,使眼目脉络受损,加之久病气血耗伤,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均致血瘀、视衣出血、渗出,神光难以发越,而发生视力骤降,甚至暴盲。
5 现代临床AMD痰瘀病机研究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AMD与高脂饮食和高血脂水平相关〔18〕,血脂异常动物模型眼部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改变与AMD的病理改变十分相似〔19〕。动物实验发现,高脂喂养小鼠后其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高;RPE厚度明显变薄,而 Bruch 膜明显增厚〔20,21〕。 还发现血脂水平与血浆粘度高低相关,血脂异常是造成血浆粘度增高的重要原因,而血液的高粘滞状态,使血流阻力增加,引起脉络膜灌注压的改变,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诱发玻璃膜增厚、破裂,RPE细胞、内皮细胞增生移行,炎症作用破坏脉络膜周围正常组织结构,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并参与CNV中纤维组织生成〔22〕。Friedman〔23〕报道AMD可能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结果。曾庆华等〔24〕检查182病例AMD患者中血流变和血脂异常患者占80.77%,将其辨证分型为湿痰瘀滞证和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证,发现两组证型中血流变、血脂异常者所占比例都很大,表明AMD发生与血流变、血脂异常关系密切。李珍〔25〕等对27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十项指标测定,提出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上述改变均提示AM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痰瘀致病的发展过程。
综上分析可知,AMD证属本虚标实,虚因脾肾虚衰、气血不足,实为痰瘀同病、痰瘀互结,病机关键是痰瘀同病。故在施治时应重视化痰祛瘀,补益肝肾,这也是中医治疗AMD痰瘀互结致病的必要手段。只是治疗痰瘀胶结的着眼点仍是辨证,以便能更精确地把握机体某一阶段的病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王肯堂.证治准绳·眼目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147.
2 任廷革.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47.
3 任廷革.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49.
4 傅仁宇.审视瑶函[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5 李 杲.兰室秘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9.
6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
7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53.
8 李中梓.医宗必读[M].大同: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77.
9 顾 锡.银海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30.
10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41.
11虞 抟.医学正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88.
12任廷革.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00.
13任廷革.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1.
14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16.
15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06.
16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2.
17唐宗海.血证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8.
18 Leslie Hyman,Andrew P,Qimei He,et al.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1,13(1):25-29.
19 Miceli MV,Newsome D A,Tate D J Jr,et al.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and Bruch’s membrane of fat-fed atherogenic mice[J].Curr Eye Res, 2000, 20 (1): 8-16.
20曾庆华,王春晖,魏 爽.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90.
21王春晖,曾庆华.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4):212-216.
22 Grossniklaus HE,Green WR.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J].Am J Ophthalmol.2004,137(3):496-503.
23 Friedman E.A hemodynamic model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Am J Ophthalmol, 2000, 130(5):658-663.
24曾庆华,王丽英,张 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机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四川中医,2004,22(2):13-14.
25李 珍,周培兰,马 汀,等.海军老年性黄斑变性血液流变学改变[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7,14(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