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高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02-09张文彬

中国糖料 2010年4期
关键词:黑穗病高粱越冬

孙 炀,张文彬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佳木斯 154002;2.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凡是能在粒用高粱上发生的病虫害,在甜高粱上也同样能发生。甜高粱病虫害是影响甜高粱生长发育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掌握甜高粱发生的病虫害和潜在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生产意义。

1 甜高粱病害发生情况及其防治

从世界范围看,普遍发生的甜高粱病害约有15种。其中,发病率占首位的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高粱粒霉病,其次是紫斑病(Cercospora sorghi Ell.Et.Ev.)。 其他依次是炭腐病(Macrophornina phaseolina)、霜霉病(Sclerospora sorghi)、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高粱坚黑穗病(Sphacelotheca sorghi)、高粱散黑穗病(Sphacelotheca cruenta)、高粱长黑穗病(Tolyposporium ehrenbergii)、锈病(Puccinia sorgii)、高粱炭疽病(Colletrichum graminicolum)、高粱豹纹病(Glococercospora sorghi)、高粱煤纹病(Ramulispora sorghi)、高粱紫轮病(Ramulispora sorghicola)、麦角病(Claviceps purpuea)、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在中国,为害甜高粱常见的病害有10多种。叶部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包括条纹病、条斑病、斑点病,还有病毒引发的高粱矮花叶病、高粱花叶病;真菌性叶斑病,包括炭疽病、大斑病、紫斑病、煤纹病。穗部病害有丝黑穗病、坚黑穗病、散黑穗病、麦角病。茎部病害纹枯病在春播高粱区间有发生。

1.1 叶部病害

1.1.1 条纹病 属真细菌纲假单胞菌科高粱假单胞菌。病原菌Pseudomonas andropogoni(E.F.Smith)Stapp.。主要发生在高粱叶片和叶鞘上,病斑着生于叶脉间,沿叶脉上下延伸成不规则条纹。通常为红色、紫色或棕色。条纹先出现在下部叶片上,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条纹的长度为0.7~27.0cm。条纹的两端或呈钝形或延长成锯齿状。条纹上出现大量的细菌黏液或溢泌物,特别是在叶片背部,黏液干涸后形成小小硬痂或鳞片,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掉。

防治方法:处理前茬植株和病残枝叶、越冬寄主等可以有效地消灭菌源;药剂拌种有助于降低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1.1.2 叶炭疽病 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苗期为害能造成死苗,以为害叶片导致叶枯影响最大。初期叶尖上出现褐色小点,随后扩大成椭圆形或合并成不规则的病斑,边缘紫红色或紫黑色,中央淡褐色,叶片两面的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在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大时发病严重。病害发生时,叶片功能降低,影响茎秆和籽粒的产量。

防治方法:⑴药剂防治: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或福美双拌种,用量均为1kg药拌种100kg,用0.35%的50%萎锈灵拌种防治效果也很好。此外,用50%敌菌灵500倍液,或40%福美砷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50%托布津或50%代森铵的10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或65%代森锌的1000倍液,在高粱孕穗至抽穗前后每隔7~10d喷药1次,连续喷2~3次。⑵农艺方法:彻底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实行轮作可以防止病原菌的积累;适时早播可使发病期避开高温多雨季节,中耕松土和及时排水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均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用适宜的杀菌药剂浸种消毒,冲洗后播种;选用如M-81E、贝利、考利等抗病品种。

1.1.3 病毒病 ⑴高粱矮花叶病(高粱红条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田间症状分花叶型、坏死型和混合型3种。花叶型受害叶呈条状褪色,与正常组织黄绿分明,沿侧脉向上扩展,出现褪绿的小条点,后发展成条斑或成断续的虚线条状。后随病斑扩展,病叶呈淡绿色,夹杂有深绿色的条点或斑块,一般不变红,形成斑驳花叶。坏死型上述条纹变红即成为红条,褪绿斑变红或红条融合即出现红叶。红条部分最后失水坏死。有些品种心叶变黄,后变成紫红色或红色卷曲;有的品种心叶未见显症,仅下部叶片先变紫色或部分失绿,部分沿脉出现平行的紫红色条纹,呈红条状。混合型心叶出现红色枯死条斑或扩展成枯死条斑。最后病株矮化或枯死。病原:Maize dwarf mosaic virus-B,简称MDMV-B,即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在田间病毒主要靠麦二叉蚜、禾谷缆管蚜、桃蚜、玉米蚜等传播,夏播高粱苗期主要由禾谷缆管蚜和玉米蚜传播。因此田间传毒蚜虫发生量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建立无病留种田,防止种子带毒。间苗、定苗时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在保证高粱成熟条件下,适当晚播。④及时防治高粱田蚜虫,发现蚜虫迁入高梁田时及时喷洒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 (一遍净)可湿性粉剂3000~3500倍液。必要时可试喷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称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⑵高粱花叶病: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卵圆形至长圆形斑,浅绿色,与中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新展开幼叶症状明显。有些品种产生坏死斑,韧皮部坏死,叶片扭曲,有的矮化。分布在全国。病原: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甘蔗花叶病毒)及Sorghum mosaic virus(SrMV,高粱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毒介体主要是蚜虫,汁液也能传染。生产上越冬毒源和早春传毒蚜虫数量影响春播高粱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参见高粱矮花叶病。

1.1.4 高粱大斑病 叶片上病斑长梭形,中央浅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可见不规则的轮纹,大小20~60mm×4~10mm。后期或雨季叶两面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雨季湿度大扩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7月可造成较重的为害。常温多雨的年份易流行,引致高粱大面积翻秸。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大斑病的品种。②加强高粱田管理。适时秋翻,把病残株沤肥或烧毁,减少菌源。③增施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提倡沟施农用活性有机(粪)肥。也可喷洒奥普尔有机活性液肥800倍液或“垦易”微生物有机肥500倍液。④药剂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d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1.2 根和茎部病害

炭腐病:病原菌在菌核期通过根冠侵入根部,被害根起初在根基部发生褐斑色,以后变黑,皮层腐烂,并延及侧根。病原菌进一步侵染植株下部的茎秆;被害茎秆变软,可使植株过早成熟,以致穗小粒瘪,或者遇风时容易在近地面处折倒。该病侵染幼苗时,自叶尖变黄枯死,勉强存活下来的病苗也往往长得矮小,拔起观察,根多坏死。在高粱籽粒灌浆期如遇干旱和土壤高温则诱发炭腐病。

防治方法:炭腐病菌不处于土壤高温度和土壤低水分条件下,能够被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群落所抑制,使其不能发展起来,因此防止土壤高温低湿的出现对防治炭腐病的发生是最经济可行的。可选用抗病品种。

1.3 穗部病害

高粱黑穗病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在抽穗后症状明显,病株一般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散黑穗病一般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却变成长圆形小灰包,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坚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部充满黑粉。发生特点:高粱丝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cm时,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①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米汤拌种)或50%禾穗胺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子。用20%粉锈宁乳油100mL,加少量水,拌种100kg,力求混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用20%萎锈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0.5kg,加水3kg拌种40kg,闷种4h,晾干后播种。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③提倡适期晚播,争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时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连根拔除拉出地外深埋。④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2 甜高粱虫害发生情况及其防治

从世界范围看,甜高粱害虫有近百种,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害虫有芒蝇(Atherigona soccata)、蛀茎禾螟、摇蚊、穗蝽象、黏虫、玉米螟等。芒蝇分布于(东)南亚、中东、欧洲地中海地区、非洲。玉米禾螟(Chilo partellus)和大螟(Sesamia inferans)发生于印度、东南亚、非洲。高粱蛀茎夜蛾(Sesamia critica)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地区。 玉米蛀茎褐夜蛾(Busseola fusca)、栗草螟(Acigna ignefusalis)、非洲大螟(Sesamia calamistis)分布于非洲大陆。小蔗螟 (Diatreae saccharalis)和巨座玉米螟 (Diatreae grandeosella)分布于美洲。高粱摇蚊(Cotarinia sorghicola)世界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盲蝽象(Colocoris angustatus)是印度严重的高粱虫害,麦长蝽(Blissus leucopterus)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拉丁美洲等地区分布较广泛。

在中国,为害甜高粱的害虫有10多种。为害播种后种子和幼苗的有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 食叶害虫有黏虫(Leucania separaita Walker)、蚜虫(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高粱舟蛾(Dinara combusta Walker)、长蝽象等。 蛀茎害虫有芒蝇、高粱条螟、玉米螟等。食穗害虫有高粱摇蚊、棉铃虫(Helicover armigera Hubner)、高粱穗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liere)、桃蛀螟(Dichocrosis punctiferalis Guenee)等。食根害虫有高粱根蚜(Tetraneura ulmi Lisnsaeus)等。总的来说,高粱蚜虫、黏虫和玉米螟是中国高粱三大主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2.1 食叶害虫

2.1.1 粘虫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我国各地发生世代因地区纬度而异,纬度越高,发生世代越少。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强趋性。是禾本科作物共同的害虫,幼虫啮食叶片,甚至啃咬穗子。

防治方法:①诱蛾灭杀:根据成虫白天潜伏于枯草干柴的习性,自成虫产卵初期开始,每公顷插小谷草把150把诱其产卵,每2d换1次,将谷草把烧毁,也可在产卵时在田间采卵;在成虫发生时,每0.13~0.20hm2设置1个糖醋酒诱杀盆或每公顷设置30~45个杨枝或谷草把,逐日诱杀,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密度。②药剂灭虫:2龄前幼虫容易用药灭杀,用0.04%氯菊酯粉剂,喷洒22.5~37.5kg/hm2,或施用灭幼脲等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进行药剂防治。

2.1.2 蚜虫 为害甜高粱的蚜虫很多,但以甘蔗蚜为害最为严重。高温、干旱少雨时可大量发生。该虫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草上越冬,春季温度达到10℃后孵化,在草根部取食,后上移至嫩茎取食。第2代以后产生的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至高粱上,寄生在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使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故称为“起油株”,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片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增加、米质涩,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

防治方法:①化学防治:仍是该虫的主要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等喷雾;用0.5%乐果粉剂37.5~45kg/hm2,或1.5%甲基对硫磷粉剂22.5~30kg/hm2等喷粉。②农业方法:在开始发生时,将带有蚜虫的叶片轻轻打下,带出田间深埋,对控制蚜虫的蔓延有一定作用;可以采用大豆间作的方法,改善田间的小气候。

2.1.3 舟蛾 在华北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6~10cm深处越冬,翌年6月下旬羽化,7月中旬成虫盛发,交配后在高粱叶背面产卵,卵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为害期1个月左右,以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潮湿、阴暗,常在叶背面。7月间如果阴雨连绵、气候凉爽,则易大发生。粘性土壤较沙质土壤发生重。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该蛾幼虫体肥大,不活泼,容易捉拿,可根据被害状捕捉并杀死;越冬期间挖蛹,或在卵期摘除卵块;灯光诱杀。

2.2 蛀茎害虫

2.2.1 玉米螟 玉米螟可为害200多种植物。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的高粱产区均有为害。玉米螟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每年可发生1~6代。幼虫可为害高粱植株的任何部位,但主要是茎部。在高粱孕穗之前幼虫集中于心叶为害,较大的幼虫钻蛀叶卷,待叶片展开后呈排状孔。在高粱生育后期主要为害穗颈和茎秆,蛀入部位多在穗颈中部或茎节处,造成折穗和折茎。蛀孔外部茎秆及叶鞘出现红褐色,影响籽粒灌浆,使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2.2.2 条螟 在华北、河南、江苏等省1年发生2代,低龄幼虫在心叶内蛀食叶肉,只剩表皮,呈窗户纸状,龄期增大则咬成不规则小孔或蛀入茎内取食为害,有的则咬伤生长点,使高粱形成枯心状,茎秆易折。老熟幼虫在高粱茎秆内越冬,主要为害夏播甜高粱或其晚熟品种。

玉米螟和条螟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可利用黑光灯诱蛾或在田间查卵,以掌握产卵密度和孵化进度。用50%对硫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经过筛选(20~60目)的煤渣或砂石颗粒25kg拌和均匀制成颗粒剂,投放60kg/hm2;也可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配成颗粒剂使用。②生物防治:采用以蜂、以菌治螟。用含菌量50~100亿个/g的白僵菌粉0.5kg,拌过筛的煤渣颗粒5kg,制成颗粒剂,于心叶中期施入心叶。穗期用白僵菌200倍液喷雾;利用Bt乳剂每公顷15g(含1500亿以上孢子)的乳剂3000mL,制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③农业方法:秸秆铡碎沤肥或作燃料,条螟越冬幼虫在秆上部较多,在收割时可采取长掐穗的方法减少越冬幼虫量。

2.3 穗部害虫

2.3.1 桃蛀螟 该虫在抽穗期为害,幼虫蛀食籽粒,3龄后爬出结网缀合小穗,在内穿行,食害籽粒,严重时可将整穗吃光,幼虫蛀孔处排满粪便,易引起发霉,使高粱品质降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3代,长江流域4~5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蓖麻残株及向日葵花盘和仓贮库缝隙中越冬。成虫趋化性较强,羽化后的成虫必需取食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场所内的越冬虫,脱粒时将穗子等上面的越冬虫集中消灭。仓库缝隙和果园树皮的越冬幼虫也要杀灭;在高粱抽穗始期要进行卵与幼虫数量调查,当有虫(卵)株率达到20%以上时即需药剂防治。

2.3.2 粟灰螟 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东北及西北地区越冬幼虫约在5月下旬化蛹,为害期为6~9月,田间世代重叠,以1~2代幼虫为害幼苗,造成枯心,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翻耙田地,将根茬暴露在地面,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将越冬幼虫杀死;人工摘除枯心苗,集中烧毁;掌握虫情,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灯光诱杀。

2.3.3 棉铃虫 为害高粱时,幼虫咬食高粱穗部的籽粒,对籽粒产量影响很大,甚至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做好预测预报。可采用抗虫品种和散穗型品种;用高压汞灯诱蛾,每盏300W的灯泡有效诱集面积约6.7hm2,灯下用大容器装水,水面滴柴油,诱杀效果是黑光灯的几倍以上。②化学防治:采用2.5%抑太保或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在卵孵化高峰期喷施。24%灭多威水剂,或25%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在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喷洒。③生物防治:用天敌如赤眼蜂寄生卵,齿唇姬蜂、侧沟茧蜂、绒茧蜂等寄生幼虫,草蛉、瓢虫、小花蝽、蜘蛛等捕食卵和幼虫,对控制棉铃虫的为害有良好作用。此外,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和棉铃虫病毒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4 地下害虫

2.4.1 蝼蛄 我国发生的主要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非洲蝼蛄则分布全国各地。生活史较长,1年或多年1代。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嗜好香甜物质,为害甜高粱的根部,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前或播种时在种植沟中条施杀虫剂;药剂拌种;在高粱田中,每隔20m左右挖一个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将虫诱入后,白天集中捕杀。或在坑内放毒饵;春季可以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2.1.2 蛴螬(金龟子) 主要有朝鲜金龟子和东方金龟子。其生活史较长,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以后者居多。夜出的种类往往具有趋光性,通常有假死习性。为害幼苗根部,造成缺苗断条。

防治方法:沿种植沟条施适量杀虫剂;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成虫;施肥时必须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否则易孳生蛴螬;可以间作蓖麻,对多种金龟子有诱食、毒杀作用;羽化期采用人工灯光诱杀;利用细菌杀虫剂防治蛴螬也有一定效果,主要用日本金龟芽孢杆菌。

注意:高粱对有机磷农药非常敏感,不能使用。在生长期间对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乐果等农药也非常敏感,对磷胺、辛硫磷、甲胺磷等农药比较敏感,也不能使用。

[1]卢庆善.甜高粱[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甜高粱病虫害及其防治[EB/OL].http://www.lyingo.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998.

[3]王卫兵.植物病毒侵染寄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黑穗病高粱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高粱名称考释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高粱红了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金秋时节高粱红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