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三维增强M R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2010-02-09顾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附壁动静脉供血

杜 焱 顾志强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450014

我们通过三维增强M R血管造影(3D—CE-MRA),配合3D TOF MRA图像,为诊断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对41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年龄23~67岁。其中正常血管2例,大脑颈内动脉阻塞3例,海绵窦部附壁血栓1例,动静脉畸形9例,脑动脉瘤8例(大脑中、后、交通支等较大动脉),外周血管瘤9例(末梢动、静脉间),脑部肿瘤9例。病例中37例经由手术或DSA证实。

1.2检查设备使用GE Echospeed 1.5T磁共振扫描仪,梯度磁场 33mT,颅脑8通道正交线圈。3D TOF M RA SPGR 序列,FOV 24×24、NEX 1、层厚 1.4、矩阵 256×192。Ce-M RA 选用 Fast TOF SPGR序列,FOV 28×28、NEX 1、矩阵 256×224。iDrive实时监控序列,在 Gradient Echo中选取 Fast GRE Et序列。在 Imaging option中选取 Real Time和FC。首先使用3D TOF MRA扫描,获取颅脑动脉影像,再使用iDrive实时监控序列获取主动脉对比剂到达时间。

1.3检查步骤使用bode体线圈,获取胸部定位平片。在主动脉区规定iDrive扫描区域(体线圈)。iDrive启动后,通过绘制线段〔Draw Line〕得到主动脉的横截面图像。启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4mL、生理盐水 10ml、注射速度3mL/s。按下注射按钮的同时点击iDrive界面中的〔Timer〕计时。待观察到主动脉对比剂到达(主动脉明显亮起)数秒钟后,暂停iDrive扫描(点击〔Pause Scan〕)。如主动脉亮起不明显,应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更多的图像资料(以20~25s为宜)。然后,在图像存储器中观察所获得的图像资料、并加以保存。在主动脉明显亮起时那幅图像中读取对应的计时时间。如观察不良,应通过Functool 2后处理软件中的SER作出主动脉对比剂浓度曲线。从曲线中找出对比剂高浓度到达时相应那幅图像。再从图像中获取对比剂到达的时间。获取对比剂到达时间后(以13 s为例),启动Ce-M RA序列,规划Ce-MRA扫描范围,使其包括整个颅脑。通过预扫描进入扫描准备状态。调整高压注射器,对比剂25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注射开始同时计时,在第 14s(对比剂到达主动脉延时1 s)开始启动扫描,获取Ce-M RA血管图像。连扫两期获得动静脉双期图像。通过IVI或3D后处理软件获得颅脑血管的三维图像。

2 结果

通过Ce-MRA动脉期的三维图像与3D TOF MRA三维图像的对比,我们发现在正常颅脑血管和大动脉血管阻塞(如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等),以及大动脉血管瘤Ce-M RA和3D TOF M RA的结果和诊断价值基本相同。有两例大脑中动脉较小的血管瘤3D TOF M RA经过后处理,良好地显示了小动脉瘤的位置、大小。Ce-MRA血管成像却未能良好显示。(这与时相的掌握和静脉污染的干扰,或动脉瘤内血液的涡流有关)。结合以往诊断的经验我们认为Ce-MRA在正常颅脑血管、大动脉血管阻塞、以及大动脉血管瘤的诊断方面并不优于3D TOF MRA,而且,Ce-MRA还需要注射对比剂,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而,在上述几方面Ce-MRA的实用意义不大。在海绵窦区附壁血栓的诊断中我们看到,3D TOF MRA由于血管血流方向和涡流的影响,对此较难作出明确诊断。Ce-MRA在注药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外侧血管壁有一局限性狭窄,诊断可疑附壁血栓。后经B超和DSA证实为附壁血栓。对于动静脉畸形,由于畸形血管位于动脉末端动静脉间,且血流方向流速不规则,3D TOF M RA会将其当作背景来抑制,而无法显示或显示不良。Ce-M RA在动脉期可显示动脉末端的的一些部分杂乱的畸形血管,也有少数不显示畸形血管(这与时相的掌握和畸形血管的血液流速有关)。静脉期可良好地显示畸形血管的全貌以及回流静脉的情况。在外周血管瘤的显示上,和动静脉畸形一样3D TOF MRA很难对其进行良好显示,甚至不如脑部平扫。Ce-MRA却能良好地显示血管瘤,同时还能反映血管瘤的动静脉情况。在9例脑部肿瘤的供血血管的观察中,2例脑部肿瘤的供血血管Ce-M RA和3D TOF M RA均显示不良;4例肿瘤的供血动脉的显示Ce-MRA明显优于3D TOF MRA,回流静脉均显示不良;3例肿瘤的供血动脉的显示Ce-MRA明显优于3D TOF MRA,而Ce-M RA对肿瘤的回流静脉也有良好显示。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颅脑Ce-MRA在血管附壁血栓、动静脉畸形、外周血管瘤、脑部肿瘤的供血血管的观察和诊断方面明显优于3D TOF MRA。在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三维对比剂增强MRA(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RA,3D Ce-MRA)具有成像速度快、扫描视野大、检查血管多、安全无辐射的特点[1]。颅脑Ce-MRA血管成像在血管附壁血栓、动静脉畸形、外周血管瘤、脑部肿瘤的供血血管的观察和诊断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诊断价值。可是,颅脑Ce-M RA血管成像毕竟需要注射对比剂,仍有加重肾脏负担、偶发不良反应等检查风险,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颅脑Ce-M RA血管成像的适用范围,根据需要合理运用。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颅脑Ce-MRA脑部动脉成像时,由于脑部血液循坏速度较快、动静脉血管多、纵横交错,脑部动脉极易受到静脉的污染。且不同患者血液循环速度不尽相同。因此,准确得知每个患者颈动脉的显影时间,正确把握脑动脉期的显影时相,成为颅脑Ce-MRA血管成像成败的关键。使用iDrive实时监控透视窗直接观察颈内动脉的显影是最直接的方法。

[1]李澍锴,刘 汀,尚存海,等,3D CE M RA在颅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904-906.

猜你喜欢

附壁动静脉供血
附壁分离元件性能研究
掘进工作面附壁风筒控尘特性研究
附壁射流式姿控发动机推力切换动态响应特性*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辣语
心脏MRI诊断左心室巨大附壁血栓合并室壁瘤形成1例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