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人建构再探*
——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关照

2010-02-09杜二敏

关键词:女性主义宇宙建构

杜二敏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生态人建构再探*
——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关照

杜二敏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等级制的价值思维、价值二元论、统治逻辑以及科技的负面作用造成了人们生态意识以及生态能力的缺乏,越来越多的人堕入“经济人”、“理性人”的陷阱,生态人在现实世界中严重缺失。为改变之,生态女性主义以其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心性、“圣杯”之思,为“关怀”与“联系”赋权,一直站在需要呵护的生命身边并以圣爱为条件以实现生态人的建构。

生态人;生态女性主义;“圣杯”之思;圣爱

1 何谓生态人

生态人这一概念是针对“经济人”、“理性人”而言的,它是以整体主义、和谐理念为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积极建构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和谐关系为目的的人类个体或群体。生态人具备强烈的生态意识并勇于承担生态责任,是以达到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和谐共生之生态理想为鹄的,他们是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个体或群体。

2 生态人缺失的原因

在人们对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地球及和谐宇宙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生态人愈发显示出其存在的必要与必然。然而,近代以来,对主体性的无限夸大使得人们沉浸在不断扩大的“权力之梦”的遐想中,无限膨胀的权力欲望鲜明地体现为人们意欲无限地占有并支配他者,在人们的视野中,自然、地球、宇宙无疑是他者的典型代表,其结果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堕入“经济人”、“理性人”的陷阱,处在这一“黑洞”中,人与自然、地球、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仿佛成了遥远的旧梦,生态人在现实世界中随之缺失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2.1 等级制的价值思维方式

从人类的思维方式上看,等级制的价值思维方式是造成生态人缺失的原因之一。所谓等级制的价值思维即“‘上—下’的思维方式,它把更高的价值地位或威望赋予高居其‘上’而不是屈居其‘下’者。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不同的群体被赋予不同的等级”[1],人类与自然、地球及宇宙的关系是人类高高在上,自然、地球及宇宙屈居人下,其间的关系不约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占有与被占有的“我—它”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工具主义的态度为特征,在思考与行动时,人类与他者(在此特指“自然、地球及宇宙”)相关涉依据的是他者的价值和用处,在与他者发生关系时,人类只是部分投入其中,从作为人类的优越感俯视并霸权它们。正是“我—它”关系的极端不对称性造成了人类居高临下于自然、地球及宇宙,自然、地球及宇宙沦为人类的仆人,它们无私地滋养着人类,而人类却在肆意占有它们之后千方百计逃避着自身应负的责任,正是这种不对等性造成了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关系的剑拔弩张。

2.2 价值二元论

二元论是导致生态人缺失的另一个原因。所谓二元论即在分离的二者中,分离的双方被看作对抗性(而不是互补性的)、排他性的(而不是包容性的),这就把更高的价值(地位、威望)赋予其中的一方而不是另一方(Karen J.W arren,1996)。“二元论产生于对依赖性的否认,它源于主宰拒绝承认自己对被压迫者的他者的依赖。这种被否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一种特定的逻辑结构,在这种逻辑结构当中,对依赖性的否定和统治—臣服的关系共同塑造了关系双方的身份。[2]”在价值二元论观点看来,人类否认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极尽其欲望地拔高自己,企图占有并支配自然、地球及宇宙,在人类眼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种二元论的价值论必然导致人类将作为生态人拒之千里。

2.3 统治逻辑

统治逻辑也是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关系紧张进而导致生态人缺失的重要原因。所谓统治逻辑“即立论结构,这个结构使得屈从地位被证明为合理的。”(Karen J.W arren,1996)统治逻辑是家长制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个逻辑框架内,不同群体及其特征不仅是有等级的,而且是有压迫性的。诸如,人类优于自然、地球及宇宙(非人类),所以人类压迫它们是合理的。这里蕴涵着这样的逻辑:对于甲和乙来说,如果甲优于乙,那么,乙就应该从属于甲。基于这样的观点,人类高于并蹂躏自然、地球及宇宙也就被视为合理而天经地义的行为。

2.4 科技的负面影响

科技的发展也是生态人缺失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发展,科技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人们的生活也因之变得多姿而绚烂,但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的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现代科技创造的世界中,钢筋水泥筑就的现代文明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也割断了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密切联系,人们心灵的栖息地越来越远离自然、地球及宇宙,越来越多的人们堕入了“经济人”、“理性人”的陷阱,人们与自然、地球及宇宙之间不自觉沦为“我—它”的非常态关系,该关系使得人们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自然、地球及宇宙不经意间成了人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生态性地近距离接触似乎仅仅成了人们忙碌生活中的一种点缀,这种点缀有时却又显得如此渺小,小到近似于无。在人离自然、地球及宇宙渐行渐远之际,在科技的喧哗与骚动中,人们感到了无限的凄凉之感,但这种凄凉之感却很难达到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无限的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觉,似乎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底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3]。

等级制的价值思维、价值二元论、统治逻辑以及科技文明的大行其道,使得自然、地球及宇宙往往被空零化,被定义为一种欠缺,被视为非主体,被动的、欠创造的和惰性的,其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外部力量来推动,它们仅仅是一堆东西,缺乏任何类似于心智或思想的特征,没有任何目的,全靠外部的人类意识来指引方向。自然、地球及宇宙的现实处境表征着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极度不平等,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现实世界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无限扩大的统治他者的欲求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羁绊了其进入“生态人”行列的脚步。对待自然、地球及宇宙的狭隘理念致使人们生态意识及生态能力的欠缺,这更严重地地导致了人们生存于生态危机而不自知。事实上,“对我们所生存于其间的自然、地球及宇宙之最大威胁,不是那些威胁本身,而是人们对那些威胁认识不足,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生态危机发展下去绝对会把人类引向坟墓。[4]”这绝非危言耸听,要消除这些有目共睹的危机,每一个体决不可再袖手旁观,熟视无睹,更不能坐视他者的救赎,而应寻求解决的途径,培养符合人类自身发展也更符合人类本质的生态人,以促进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为达到这一目的,生态女性主义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3 生态女性主义建构生态人的思考

3.1 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心性,唤醒人类的和谐生态意识

“按照美国《生态百科全书》中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释,首先,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活动形式,它来源于妇女的权利、公民的权利以及和平和生态运动的会聚,也对这些内容的会聚作出贡献。其次,生态女性主义也是关于对社会和环境的统治支配的原因、本质及解决办法的各种理论的名称。这些理论反映了来自生态学、历史、女性主义、文学、神学和哲学的立场的多样性,也包容了彼此观点有很大差别的各种理论。[5]”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繁多,其核心内容之一为建构关爱伦理。关爱伦理赋予女性理解与尊重生命的心性,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更为倚重关心、爱护、友谊、信任,因此在看待问题、处理事务时更易于采取将协同取代冲突,关联取代分离的方式,并把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建构生态人作为他们(这里的“他们”内在地包括女性及具有女性心性的男性)的道德和人格理想。在生态女性主义看来,正因为与生命息息相关,具有深切情感体验的女性及具有女人心性之人更具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心性,在关心生命方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他们更加注重联系和情境,这有利于打通人类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密切关联的通道,相互间关联通道的打通为生态女性主义者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意识扫除了障碍。

3.2 运用“圣杯”之思激发人类的生态思维

为了更好地建构生态人,思维方式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在思维方式上它力倡从“剑式”转向“圣杯式”。“剑式”之思是男性惯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相对于男性致命的“剑式”之思,理安·艾斯勒提出女性及具有女人心性之人所具有的“圣杯”之思完全不同于男性的统治模式,是一种消除冲突、对抗和权力等男性统治话语,

推进温情、友谊,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在此思维方式关照下,对话、互补和共识取代了矛盾、冲突和对抗。从“剑式”到“圣杯式”思维方式的转向有助于消解二元对立思维,统治逻辑在这里将无以藏身,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关系将得到改观,其间不平等的“我—它”关系将转向平等基础上的“我—你”关系。正是“我—你”关系的建构有利于消解人们俯视自然、霸权地球、蔑视宇宙的强势思维,进而助于人们确立关注整体性的“生态思维”。具备整体性“生态思维”的人们将“把个人当作社区的一部分,把社区看作社会的一部分,把社会看做是人类的一部分,而人类则是生物社会的一部分,最终是更为广阔的存在共同体”[4]。在这种存在共同体中,个体及群体间彼此呵护,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人们更为强烈地体验到自然、地球及宇宙间乃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具有多样性的联合体,在该联合体内每一个体都在其“生境”或“生态位”①一种生命一旦创生,一定要寻找一个寄居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生境或生态位。参见倪胜利.大德曰生——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3。中与他人、他事、他物密切相联,其间进行着平等的对话交流,是通过相互关联的多样性而和谐共生,这正是“生态共同体”之所谓。

3.3 为“关怀”和“联系”赋权,增强人类的生态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的本质在于权力,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权力的表达。和其他生命一样,人的生命必须通过权力才得以存在。因此,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就是权力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这一事实并不因生命具有精神性的因素而改变。[6]”权力之于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生态女性主义对之有着清醒的认识,为生命、尤其是为建构生态人而赋予权力更为人性化的内涵并且为行使这种权力建构生态人成为生态女性主义一以贯之的追求。为此,生态女性主义为“联系”和“关怀”赋权,这种权力亘古以来就是以“圣杯”为标志的,其特征是给予生命而不是夺取生命,是以“联系”和“关怀”促进自然、地球及宇宙的和谐共生,而非以之压迫自然、地球及宇宙。正是这种“联系”和“关怀”之权使得人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并对之加以生态批判以增强人类的生态能力。当然,这种批判非要完全否定工业和科技本身,其目的是从批判的角度确立人们的生态预警,使更多的人们意识到人类现存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致命缺陷,促使人们思考和探寻发展工业和科技的正确道路,在关爱自然、呵护地球及宇宙的意义上使用之以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态工业和生态科技。

3.4 以“我一直站在这儿”为立场,坚定人类的生态立场

“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是你所站的立场,重要的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上。[7]”生态女性主义将“我一直站在这儿”作为自己的立场。他们深知生态人的建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因此,就主体而言,“我一直站在这儿”的立场绝不仅仅意味着少数女性的孤立独行,生态女性主义一直将具有女人心性并认同生态人建构且为之积极行动的男性吸纳到进来,从而不断扩大生态人的队伍,这也是女性主义争取更多“我们”的内在要义。随着生态人队伍的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范围也将变得更大,越来越多的“你、你们、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将能自觉且自愿称作“我们”以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壮大“我们”的队伍;就建构生态人的场域而言,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也绝不意味着画“这儿”之地为牢,他们一直努力着手将“那儿”纳入“这儿”进而扩大建构生态人的场域。由上可见,生态女性主义“我一直站在这儿”可以解读为:我们永远和需要呵护的自然、地球及宇宙站在一起为建构更多的生态人而不懈努力。

3.5 以圣爱为条件,建构生态人

谈到生态女性主义建构生态人所施以的圣爱,我们需要将与圣爱相关联的互惠之爱或互爱加以对比。“互惠之爱或互爱受到历史因素的限制,是比圣爱低一级的道德规范,它在含有功利性的成分,在行为前、行为时或行动后,潜意识中即在期许他人的回报;而圣爱的完美首先在于它的超历史性,它不是历史中的行为,也无法在历史中得到证明。[6]”圣爱的完美内在地包含了它的超功利性或者说无功利性,它是生态女性主义建构关心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以圣爱为条件,生态女性主义者将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生存规则不可仅仅表现为“丛林哲学”的适者生存或优者生存,而更应表现为更具人文关怀的相互性生存,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看,相互性生存是生存的应然状态。正如17世纪的诗人和神学家约翰·多恩所言:“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了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刷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8]”约翰·多恩的箴言让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生态责任的重要意义。

然则何谓生态责任?它是指在关爱生命、建构和谐生态的基础上,人类对自然、地球及宇宙的责任。生态人关注人的权利,但更强调人对他人、他事、他物的关怀与责任,特别是人对自然、地球及宇宙的关怀与责任。以“圣爱”为条件承担生态责任,需要人们怀有持久的同情心并站在他者的立场“行使母爱者”②在这里我们强调以“行使母爱者”的概念替代“经济人”或“理性人”的概念,强调的是母亲般的关怀或“行使母爱”的实践,而非生理意义上的“母亲”。赫尔德使用“行使母爱者”,而不是用“母亲”,她是有意使用性别中性词,其目的是使这一概念的含义具有替代性,意即“行使母爱者”不一定是女性,包括男性在内的每一个体都可以“行使母爱”或者像母亲般地关怀孩子,这种爱扩而言之可包容宇宙间的每一个体。virginia held.fem inist morality[M].Chicago:the university press,1993:198。积极地“行使母爱”以自觉打通自我与他者的密切联系,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情境中,在“我—你”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关照他人、他事、他物,尊重生命存在的神圣性、多样性及整体性,勇敢地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及使命:作为人类一分子而对全人类负责,作为生物一分子而对所有的生命负责,作为自然的一分子而对整个地球负责,作为宇宙的一分子而对整个宇宙负责,在关爱生命的层面上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强烈的生态责任及生态使命敦促下,“人们由狭隘的、仅仅关注自我的意识转变到地球意识,这样人们才能使用其大脑去理解生命之网,才能作为维护者生活在这个生命之网中。[9]”在该生命网中,人们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相互合作、相互照料、长相厮守。当人们具备逐渐承担起生态责任并与自然、地球及宇宙融为一体时,此时人们可谓初具生态人的规模,他们必将能够建构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和新的人类学,这种宇宙观和人类学承认自然、地球及宇宙中的生命是合作、相互照料和用爱来维护的。[5]”

4 远未结束的结语

纵观以上论述,我们深知生态人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朝夕而就。在建构生态人的过程中需要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本文仅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加以论述,这绝不意味着生态女性主义是建构关心共同体唯一可资借鉴的理论。在和谐生态的境遇之下,生态人已成为众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论题,哲学、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学科在不同程度上为建构生态人而不懈努力,而建构生态人作为一项重任也正需要众多领域协同努力;第二、建构关心共同体需要多元主体取得一致认可的合力。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方对目标的偏离、懈怠、放弃都足以使它的实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尚且存在不认同生态人者,更有甚者排斥生态人的存在,这些群体足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建构生态人的道路漫长且充满荆棘,但已有的生态人及走向生态之路的群体必将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实现和谐共生而奋斗。

[1]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95.

[2][澳大利亚]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自然的主宰[M].马天杰,李丽丽,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28-29.

[3]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66.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3,47-48.

[5]刘兵.在激进的理论中寻找启示——读M ies与Shiva的生态女性主义[J].妇女研究论丛,1999(1):62.

[6]刘时工.爱与正义——尼布尔基督教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1,72-73.

[7][美]卡梅尔·伯格,彼得·梅奥,罗纳德·苏丹娜.革新与现实:彼得·麦克拉伦访谈录[G]∥威廉·派纳,主编.陈时见,潘康明,等,译.陈晓莹,谢登斌,审校.课程:走向新的身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36.

[8]张荣伟.当代基础教育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0.

[9]Rosemary R.Ruether.Gaia and God:an Eco-fem inist Theology of Earth[M].Harper San Francisco,1992:250.

Re-Explora tion of Constructing Eco-Hum an——Eco-Fem inism as a Theory Ca re

DU Erm in
(School of Chinese L iterature,ChinaW est NormalU niversity,N anchong 637009,China)

The hierarchical value thinking,dualism,the rule logic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d to man's lack of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ecological capacity,which caus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be reduced into the trap of “econom ic man”and “rational man”,and accordingly eco-human becomes severe scarcity.In order to change it,Eco-fem inism,w ith the m ind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for life,thinking of “Holy Grail”,empowering for the care and contact,stands by the life that needs care and takes Saint love as a condition to achieve construction of eco-human.

eco-human;eco-fem inist;thinking way of “Holy Grail”;saint love

G40-059.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2.002

1673-1646(2010)02-0004-05

2009-11-12

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资助(07SB053)

杜二敏(1978-),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宇宙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宇宙第一群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这宇宙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