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繁殖技术

2010-02-09杨连荣

种子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芽眼原种切块

杨连荣

(大同市种子管理站,山西大同 037006)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需要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重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繁殖基地必须选在高海拔的山区

高寒山区是繁殖马铃薯脱毒种薯最理想的基地。大同盆地海拔高度为1 000~1 100 m,由于每年春季干旱严重,夏季少雨,极易发生蚜虫。蚜虫是传播马铃薯病毒的媒介,故不宜选择平川区作为繁种基地,以海拔1 300 m以上的山区为宜,这一高度气候冷凉,日照充足,蚜虫稀少,毒源传播的概率低,有利于马铃薯的无毒繁殖。

2 繁殖的品种必须是优良的脱毒原种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是繁殖种薯的首选材料。原种无性繁殖的后代为一级种,比未脱毒的普通马铃薯一般增产30%~60%,高的可成倍增产。由一级种无性繁殖的后代为二级种,增产幅度虽比一级种低,但仍可作种供大田生产用。二级种生产的后代应慎作种用。品种类型一般分为早熟品种(如津引薯8号、夏波蒂、大西洋)、中熟品种(如紫花白、系选1号)、晚熟品种(如晋薯7号、晋薯8号、克新1号)。

3 轮作倒茬

马铃薯种植不宜重茬,可与禾本科、豆科、油料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以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养分的作用,但绝不可与茄科类作物轮作。只有合理轮作才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

4 精细选种

实践证明,播种前精选种薯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以上。精选种薯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薯块整齐一致,无病虫害,没有冻伤,芽眼深浅适中,表皮光滑。严格淘汰薯皮粗糙老化、芽眼突起、薯块的畸形和混杂的异品种薯块。

5 薯块处理

播种前20天左右对出窖的薯块在通风透光良好的室内进行催芽,堆放二三层,约10天后可催出0.3 cm的壮芽。然后再晒种3天,翻动时要避免碰伤种芽。经催芽晒种的薯块可提早出苗,幼苗不但生长健壮,光合作用也强,更具早结薯、多结薯的优势。

6 种薯切块与小整薯的利用

大种薯切块时要保持切块上有一两个有效芽眼。切种薯时必须纵切一刀,破坏掉具有顶端优势的芽眼,然后切取分布在薯块中上部的壮芽作种,淘汰基部的弱小芽,切块重量以20 g左右为宜。

小整薯作种的优点是既可防止病毒和病害的传播,又具有顶端的生长优势,可使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小种薯作种以20 g大小为宜,只要薯块整齐、光滑、幼嫩就可以充分利用。相应的是要淘汰那些表皮粗糙老化或畸形薯块。

7 增施钾肥

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人们普遍重视施用氮肥和磷肥,很少有人施用钾肥。在历次土壤普查中,山区旱坡地普遍严重缺钾,加之马铃薯对钾肥的需求比其他作物都高,补充适量的钾肥,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质量至关重要。播种时随基肥亩施硫酸钾15 kg,也可施用含钾高的复合肥,如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可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两次,起到补钾的作用。

8 合理密植

黄土丘陵山区马铃薯大田生产一般亩留苗2 600株左右,主要是为了保证增加单个薯块的重量,以适应商品性的需要。繁殖种薯一般亩留苗不得低于3 000株,种薯块头小是正常现象,种薯大了反而是一种浪费。因此,种薯与大田生产的留苗密度要以不同用途而作相应的调整。

9 喷药防蚜,拔除病株

蚜虫是马铃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高寒山区一般很少有蚜虫,但并非绝对没有。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经常留心观察田间有无蚜虫及其活动的虫情动态,一旦发现要及时用氧化乐果或灭蚜类新农药及时防治。

黑胫病、晚疫病、环腐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一旦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干净、彻底地清除出繁种田,以保证种薯质量。

10 新薯贮藏管理

高寒山区霜冻来得较早,因此马铃薯脱毒种薯要适时收获,避免冻伤薯块而失去种用价值。收获后的种薯需风干数日,入窖贮藏时要求薯块表皮不带泥土,剔除感染病害的薯块。

贮藏窖最好是新开挖的土窖。如果是旧土窖,应把土窖的四壁,包括窖底刮一遍。土窖要留有通风换气孔,寒冷的冬季要注意防寒,必要时封堵通风口,使窖温控制在3℃左右为宜。翌年春天气温转暖时要及时通风换气散热,以备春播时用上高质量的种薯。

猜你喜欢

芽眼原种切块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