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并血栓栓塞20例临床分析
2010-02-09楼军飞郭兰中浙江东阳市中医院322100
楼军飞 杨 平 郭兰中 (浙江东阳市中医院 322100)
为提高对肾病综合征(NS)并血栓栓塞的认识,我们对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的NS并血栓栓塞2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地整理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NS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4~46岁,平均(31.8±3.2)岁;原发性NS14例(70.0%),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继发性NS4例(20.0%),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各1例(各5.0%)。14例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其中膜性肾病11例(11/14),狼疮性肾炎2例(2/14),微小病变1例(1/14)。
1.2 实验室检查 20例均血脂高,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 19例(95.0%),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18例(90.0%)。
1.3 血栓栓塞情况及确诊依据 肾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0%),其中2例为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肉眼血尿,2例表现为持续性腰痛,8例无明显血尿、腰痛等症状,经肾脏彩色B超确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10.0%),患者表现为单侧肿胀或双下肢不对称水肿(两侧肢体周径相差1cm以上),下肢胀痛、麻木;均经血管彩色B超证实。肺栓塞3例(15.0%),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胸痛、发热和呼吸困难;1例行肺动脉造影示左下肺肺血栓栓塞,2例行肺通气灌注造影报告双肺多发梗死灶。其他部位栓塞3例(15.0%),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左下肢动脉栓塞各1例,心肌梗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者因不明原因腹痛行剖腹探查;左下肢动脉栓塞者突发左下肢剧痛伴第三趾末端皮肤变紫,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考虑足背动脉栓塞,经进一步检查明确;心肌梗死者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证实。
1.4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连用5~7天后改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皮下注射等溶栓抗凝治疗。结果肾静脉血栓形成者13例治愈,2例好转。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治愈,1例好转。3例肺血栓栓塞中2例治愈,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
2 分析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患者早期一般无症状或缺乏特异性症状。本组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和12例肾静脉血栓形成者,均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原发病无法解释的症状或体征,或疗效不佳又排除了其他原因时进行针对性检查才发现此并发症的。而肺血栓栓塞漏诊和误诊率更高,NS并肺血栓栓塞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胸片无特异性X线征,故极易误诊为肺部感染。血管造影特别是肺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有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除肺部外,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并不多见,本组仅见3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左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行相关检查后才确诊。
NS时机体存在高凝状态,NS的高凝状态为抗凝和溶栓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组20例均有高脂血症特别是胆固醇增高,10例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7例患者血脂报告单上标注“脂血”,所以血液黏滞度很高。尽管有19例发生血栓前1~2周已给予口服双嘧达莫,肝素静脉滴注治疗;但同时口服泼尼松,给予呋塞米利尿等治疗,可能致血液浓缩、黏滞度增加而促进血栓形成。另外,因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灭活了纤溶酶,使患者纤溶作用减弱,也易致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