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2010-02-09周光辉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安阳455000
李 丽 周光辉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安阳 455000
郭 丽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 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性瘫痪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我国,脑瘫是造成运动功能伤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的治疗、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该病的伤残,现将小儿脑性瘫痪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院内康复护理
1.1 运动训练护理指导 ①Bobath疗法:针对上下肢痉挛,采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使上肢外展、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指;使下肢内收、内旋、屈髋及膝,背屈踝。针对联合反应,训练下肢时用 Bobath握手,用健肢将患肢伸展过头伸展位,将患肢固定不动等再训练下肢;针对异常的姿势反射,采用需伸肘时头转向肘,需促进屈肌时采用俯卧位,为避免影响伸肌或屈肌的张力采用侧卧位等,针对减弱或消失的正常反应如平衡、伸展保护反应、翻正反应等,采用在坐位到立位、站位以及在摇板、球上训练平衡、伸展保护反射等反应;针对肌张力的减弱或消失,采用轻拍、压缩关节、牵拉肌肉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②Vojta疗法: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诱发患儿的运动能力,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和康复比较适宜。
以上训练方法可按照医生规定训练,训练过程注意患儿肢体的生理活动度,避免出现脱臼或外伤。
1.2 卧姿护理指导 护士应主动让患儿采取侧卧位,这样不仅有利于痉挛症状得到改善,也利于动作对称[1],而且小儿在侧卧时两手易伸向中位线,有利于伸展肘关节和促进上肢运动的发育。对于易呈角弓反张痉挛型患儿除采取侧卧位外,还可以间歇地仰卧于悬吊床内,或使宽松的床面呈中间凹陷的形状,使患儿过度伸展躯干受到限制,变成屈曲,同时还使头保持在中线位置;屈曲型痉挛严重的患儿采用俯卧位,在胸部放一软枕,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当患儿头能向前抬起或转动时,可抽去枕头;对于弛缓型脑瘫患儿,应保持肩与上肢的稳定性,并使之放在身体的前方,同时要维持身体左右对称。
1.3 抱法护理指导
1.3.1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2]让患儿坐或卧于床上,双腿分开,先把他蜷起来,呈屈髋屈膝状态,保持身体左右对称,然后把患儿面对面地抱起来,放在胸腹前,使他的双臂围住抱者的颈部或伸向背部,把他的双腿分开放在抱者的腰部两侧。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支持,有无抓握能力,躯干控制如何给予不同的帮助。还可采取简易的抱法,即抱者用双手从患儿的双腋下伸过,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让患儿背部紧贴抱者的腹部;呈屈曲模式的痉挛型患儿的抱法:患儿背向抱者,使其四肢呈伸展状态,脊柱也完全伸展,抱者一侧上肢从患儿下侧的腋下伸出,在对角线方向握住患儿上侧的上臂,另一手从患儿两腿间伸向前方,扶持其骨盆部位,可防止两下肢的分叉。
1.3.2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主要是着重控制患儿不自主的动作,使患儿保持姿势和体位的稳定性。抱者将患儿抱起前,让患儿呈“抱球”姿势,使其双腿靠拢,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前伸抱住自己的双膝,头前屈,做好这一姿势后,再把患儿抱在胸前,或抱在身体一侧。
1.3.3 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抱者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并拢,再用手臂托住患儿的臀部,使患儿的头与躯干得以伸展,双上肢伸展垂向前下方。这种抱姿可以增大患儿双手的活动范围,同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2 饮食护理指导
训练前避免进食过多,训练后注意加强营养。护士应指导家长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另外注要切不可饮用不卫生或过期食品。
2.1 进食时正确姿势 各型脑瘫患儿进食时选择体位和摆放体位时一定要抑制全身肌张力,避免不自主运动或异常动作。保持身体两侧对称,一切动作都由身体中线开始[3]。母亲取坐位,患儿采取半坐位,让患儿侧身坐于母亲两下肢上,上半身斜靠在母亲胸前和前臂上,头微微前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双足放在母亲的大腿上。较大患儿可取坐位,让其坐于后带靠背、前附桌板的椅子中就餐。另外,还可以采取面对面的进食方法,选择一墙角或床与家具呈直角的地方,垫上被褥或用被褥叠成一个直角,让患儿靠在上面,坐在母亲双腿或床面上。对重症的患儿要同时应用口腔控制方法来改善进食障碍。在患儿进食时,还可选择一些辅助器具,如有把手的餐具、有吸盘的碗、宽底杯子等。
2.2 进食时的注意事项 进食时,患儿不要取仰卧位或使其头部向后倾,这样会使吸吮及吞咽更加困难,还容易引起窒息。不要前推患儿的头,这样会使患儿头部更加有力地向后倾。喂食时要有耐心,不要将食物倒入患儿的嘴里,这样会使患儿呛着,而且无助于患儿学会吸吮。用勺喂食时应从前面中线位置给食物,可用勺将患儿舌头往下压,以防止舌头将食物推出来,并刺激其咀嚼。当出现咬合反射时,绝对不能将勺子向外硬拉,否则会越咬越紧,需耐心等待患儿自动张开,对流口水的患儿,避免用力擦嘴,以减低唇部敏感度,可用手巾轻拍咽部,增加吞口水意识。在护理中要观察患儿的吸吮能力、皮肤弹性、肢体活动、营养状况。如患儿吸吮能力差可给予鼻饲以保证热量的供给。拒乳患儿要静脉补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适量维生素。
3 穿脱衣物的训练指导
3.1 穿脱衣物时的姿势 对于伸展模式、角弓反张的患儿,应采取仰卧位。而且头高脚低位,或让患儿坐在母亲的膝盖上,取一稳定的坐位,并且屈曲髋关节,也可采取侧卧位。手足徐动型患儿,最好选择侧卧位或让患儿坐在母亲膝上来穿。
3.2 穿脱衣物时的注意事项 保持患儿的姿势左右对称,患儿肩后缩时应将其上身前倾,并屈曲患儿的髋关节,以便于手臂伸出,但不要强拉,以免引起屈肘。穿裤子、鞋、袜时要保持患儿髋、膝关节弯曲,应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再穿健侧的,脱时相反。
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疗法应用于小儿脑瘫领域意义重大,患儿对医院环境感到比较陌生,加之进行针灸治疗,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患儿往往表现焦燥不安、哭闹、拒绝治疗,医护人员应多亲近患儿,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与孩子玩耍、听音乐、多鼓励患儿,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使患儿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提供针对性、有步骤的心理咨询。对患儿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咨询,使其建立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包括对家长心理的指导,医护人员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认识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半途而废。
5 中医护理
5.1 针 刺 仰卧位取穴:顶颞前斜线上段(双)、额中线、人中、曲池 (双 )、合谷 (双 )、足三里 (双 )、解溪 (双)、太溪 (双 )、太冲(双 );俯卧位取穴:顶颞后斜线上段(双 )、四神聪 、肩 (双 )、肾俞 (双 )、大肠俞(双)、环跳(双)、委中(双)、承山 (双)、昆仑 (双 )等。以上穴位,根据患儿病情选穴。时间以具体情况制定[4]。
5.2 推 拿 仰卧位:搓摩胁肋,腹部揉,按、捏、拿四肢,活动关节,弹拨挛缩肌肉。俯卧位:点按从大椎到腰俞的督脉诸穴,并着力叩打,按、揉膀胱经一、二线,横摩腰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位:按、揉、摩、点风池 (双 )、哑门、天柱(双 )、百会 、络却 、后顶、太阳(双),1天 1~2次。
5.3 中医护理注意事项 ①饥饿、过饱、剧烈运动和大哭后暂不宜进行腹针治疗。进针后注意有无弯针及全身反应,如出现不适反应及时处理。拔针后按压,并注意有无血肿。作推拿按摩动作时,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动作要轻,用力适中,冬季应注意护士手的温度,按摩时间不宜太长可采取短暂多次的方法。②针灸治疗护理,准备好急救措施,选针适度,选穴精准,注意消毒防止感染,电针注意电位高低,婴幼儿颅骨缝骨化不完全,头针治疗时要格外注意,小儿哭闹时不宜进针;防止弯针或断针,当出针时要注意消毒及观察是否有血肿发生,即时消肿、消毒防止感染。在针灸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反映,应立刻结束针灸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做好抢救工作。③中药喂服护理,中医称小儿科为哑科,婴幼儿常以哭闹或用动做表达感情,加上中药特有的味道,所以喂药时要细心,防止烫伤或呛咳,不能采取强暴方式,动作要亲柔。喂药要有耐心,不因小儿哭闹而放弃治疗。服药后注意观察小儿的反映,要拥抱小儿,轻轻拍打小儿后背,促进消化。同时积极转移小儿注意力,防止小儿吐药。若吐药,再次补服时应间隔一段时间。
6 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脑瘫患儿的护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由于脑瘫患儿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的存在,往往会使其运动发育向着异常发展。对于脑瘫患儿而言,要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单靠医生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的积极参与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5]。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抱姿:将患儿竖直抱在怀里,让患儿搂住家长颈部,双下肢分开于家长两侧髋部,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他的肩背部,从而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伸展上肢的目的。侧卧位是适合各种脑瘫患儿的卧位。卧姿中,在患儿两上肢、下肢间分别夹一软枕,使上下肢伸展,两腿分开。休息时以患侧卧位为佳,这样可使患肢固定,有利于抑制患儿异常的姿势。俯卧位可锻炼患儿抬头和低头控制能力,但不宜长时采用俯卧姿势。功能锻炼:按照正常儿童神经生理发育的规律即抬头、翻身、坐起、爬行、蹲起、站立、行走以及各运动的分解训练,医护人员根据不同的脑瘫类型、病情特点给予讲解和示范,直至家长完全理解和掌握。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过程比较繁琐,将医院康复护理和家庭康复护理结合起来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家庭护理是院内护理工作的延伸。为此,护理工作者,要细心且要有耐心,把没有危险的方法认真传授给家长,不要怕麻烦,要把应该注意的事项告知家长。即便出院回家治疗,护理工作者也应该开展家庭随访,把新技术和新方法告诉家长,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1] 王芸,王爱红.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101-1103.
[2] 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6-337.
[3] 傅玲,曾宪斌.小儿脑瘫[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3-104.
[4] 谢安树,刘立席.中医治疗小儿脑瘫 26例小结[J].四川中医,2003,10(21):77-78.
[5] 李月梅,郭彦力.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1,16(9):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