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种多乱杂的原因与对策

2010-02-09王未光

种子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种者名称新品种

王未光

(忻州市种子管理站,山西忻州 034000)

当前,种子市场品种多、乱、杂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仅给种子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更给广大农民正确选择品种带来不便。因此,加强种子市场的品种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本文通过近年来观察到的一些问题,粗浅地分析一下品种多、乱、杂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现象

1.1 品种名称数量多。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在春季供种阶段,一个县级种子市场经营的玉米品种有的多达100多个,在乡、村级种子经销门市有的也在四五十个。当然,真正优良的品种多是好事,问题是突出好的品种少,兄弟姐妹品种多。尤为严重的是,一个品种多个名称,同一品种却出现完全不同的特征特性。

1.2 品种名称乱。有些企业将同一品种在甲地审定一个名称,在乙地审定又一个名称。有些经销商为了迎合用种者的心理,乱改品种名称,把某某玉米品种称为“玉米王”、“丰产王”。同一个玉米品种前几年推广一个名称,几年以后推广又改换一个名称。

1.3 品种标准杂。同一玉米品种有红轴的,有白轴的。同一个品种,在甲地推广一个标准,在乙地推广又是一个标准。

1.4 介绍说明不同。同一个玉米品种,这个企业推广时品种介绍说明及大田表现一个样,另一个企业介绍说明及大田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又一个样。

1.5 未审定就销售的品种较多。这不但造成了品种混乱,有的已给生产上造成了很大损失。

1.6 品种介绍不切实际,品种销售不对路。有的品种本是早熟类型品种,却在晚熟生态地区销售;有的品种本来是晚熟品种,却介绍在早熟地区种植,给生产上造成了惨重损失。

1.7 品种审定时和推广时不一样。有的品种审定时是一个样,审定后推广时又是一个样。

总之,种子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应该有的现象,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 原因

2.1 育种单位急功近利出品种。随着品种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一些中小种子企业和原来并不涉及育种的科研单位看到了新品种的赚钱效应,纷纷加大育种力度和投入,致使育种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杂交种育种,有的将父本或母本换一下就成一新品种。有的新品种性状尚未稳定,果穗及植株不一致,穗位不整齐,就要拿出来参加试验,勉强通过审定,结果大多昙花一现,很难在市场上持久推广。

2.2 品种审定缺乏科学鉴定手段。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育种单位增多,参加区试的品种成倍增长,而品种审定仍然沿用过去通过区试鉴别品种好坏的传统方法,无法验明是真正的新品种还是抄袭别人的品种甚至是把旧品种当作新品种审定,这就给一部分育种投机者带来可乘之机,把别的省通过审定的品种拿过来当作自己育成品种在本省审定,导致一个品种多名称重重审定。

2.3 市场管理重质量轻品种。目前,市、县一级的种子管理大多经费紧张,人手不足,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基本以质量管理为主,力保不出事,对品种的管理也仅限于未审先推的品种和引进非生态区域的品种,而对于通过审定的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品种无力管理,想重视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也是造成品种过多、过乱的原因之一。

2.4 终端经营户各有各的代理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经营完全放开,因为有利可图,各种资本竞相进入。物别是终端零售市场,几乎没有准入条件,只要不拆包装,人人都可经销。终端经营户为了自身利益纷纷看好独家代理品种,不管当地适应不适应,只要利润空间大就代理、就推广,吃亏的肯定是广大用种者。

2.5 品种区划种植形同虚设。种子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出台当地品种区划种植意见,但对品种区划种植意见宣传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指导广大用种者科学选购种子,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地阻止品种多、乱、杂现象的蔓延。

2.6 品种退出机制不健全。建立健全品种退出机制喊了几年,但还没有真正实施,导致一部分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但在市场上仍或多或少出现,既影响生产上真正需要的新品种推广,也影响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对策

3.1 建立新品种展示田。由当地种子管理部门牵头,将各经销商推广的新品种根据品种的生态特点按生态种植区集中展示,并应在水肥、地形、耕作、栽培等不同的条件下多点展示,防止局限性、偶然性,增强代表性及品种选择性。考察展示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从中选择适合当地不同条件下推广的优良品种。在展示期间,组织有关领导、专家、种子经销商、农民代表实地观摩,让事实说话,确定适宜当地推广的品种。

3.2 实行科学的品种审定制度。为防止品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发生,对于主要农作物应全部实行编码试验,并限制育种单位到区试点活动。还要引进先进的DNA鉴别品种手段,对于参试品种必经验明正身,防止品种张冠李戴,保证品种审定的纯洁性。

3.3 引导育种单位培育过硬的品牌品种。国家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引导育种单位培育出像农大108那样过硬的品牌品种,不要仅是为交账、为争取项目来凑数出品种。为此,一是制定育成品种与推广面积相挂钩的政策,实施后补助办法,改变育种单位只管出品种不管推广的做法;二是对于培育出过硬品种的育种人员给予重奖;三是同一科研单位合并有关育种科室,集中力量选育过硬品种。

3.4 把品种退出机制落在实处。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定期公布退化的、生产上种植面积严重缩减的、新审定但有严重缺陷的品种名单,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集中力量监督管理这部分品种,使之切实退出市场流通渠道,切实保护广大用种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5 加强新品种维权管理工作。种子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种子企业加强新品种维权工作,一是狠抓供种季节市场整治工作,二是广泛开展识假辨假维权知识宣传培训,三是强化假冒品种案件查处和加大曝光力度,保证品种所有权企业利益不受侵害。

3.6 加强基层销种人员的技术培训。当前,乡(镇)、村销种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其农学基础知识差,种子知识缺乏。要结合实际所需所用,重点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3.7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当前,广大农民科技意识薄弱,对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了解不够,掌握不多,接受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较慢。市、县级科技人员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猜你喜欢

种者名称新品种
“互联网+”多模式健康教育在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中的应用
青菜新品种介绍
如何减少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置?中疾控专家给出建议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价值评价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