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常规稻赣晚籼3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
2010-02-09曾海峰
曾海峰
(宁都县钓峰乡农技站,江西宁都 342811)
优质常规稻赣晚籼3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
曾海峰
(宁都县钓峰乡农技站,江西宁都 342811)
赣晚籼38号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科所从泰国引进的优质常规一季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08002)。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县作一季稻栽培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为更好地适应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需求,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及生育期
赣晚籼38号栽培表现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剑叶微卷,着粒较密,稃尖无色,熟期转色好;株高125.0 cm左右,亩有效穗18万 ~20万穗,平均每穗总粒数170~190粒,结实率88%~92%,千粒重28.0 g。该品种感光性和感温性都为中等,全生育期160~165天。
1.2 产量表现
2008年、2009年,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本县钓峰乡曾村村进行高产示范栽培。2008年种植87亩,理论亩产量692 kg,实收亩产量634.5 kg;2009年种植102.5亩,理论亩产量712.5 kg,实收亩产量652.5 kg,高产田块亩产量达到682.3 kg。
1.3 稻米品质优
赣晚籼38号稻米外观好,手感细腻,米饭松软而不黏,口感好。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78.2%,精米率68.7%,整精米率49.1%,垩白率5.5%,垩白度0.99%,直链淀粉17.7%,胶稠度62.5 mm,粒型长宽比2.82。
1.4 抗性表现
该品种比较抗病耐虫,试验示范田显示: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中等强度发生,稻瘟病、黑条矮缩病轻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
2 高产栽培技术
经过多年种植,我县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重点以增加有效分蘖、攻大穗为中心,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2.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该品种生育期较长,适时播种至关重要,所以采取早播早栽来提升增产空间。根据最佳齐穗期及本地气候特点,播种期一般安排在4月下旬。播种前用“旱育保姆”拌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 kg,大田亩用种量1.0~1.2 kg。采用湿润育秧,做到稀播匀播,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加强秧田管理,及时追施断奶肥,在秧苗两叶一心时亩施尿素10~15 kg,移栽前2~3天喷施送嫁药。
2.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肥力中等稻田,亩插1.2万~1.4万穴,株行距20 cm×26 cm。提倡宽行密株,有利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能在足穗的基础上发挥大穗优势。主攻目标,每穴有效穗14~15株,亩有效穗在18万穗以上。
2.3 科学施肥,搭好丰产苗架
该品种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需肥量大。一般在中等肥力、亩产600~650 kg的稻田,亩施纯氮11~12 kg,氮磷钾配比为1.0:0.5:0.8;基肥亩施有机肥 1000 kg + 50%(N21P10K19)配方肥 25 kg、农用硫酸锌2 kg;移栽后20~25天施分蘖肥,亩施50%(N21P10K19)配方肥 15 kg、尿素 3 kg;幼穗分化期巧施穗肥,亩施 50%(N21P10K19)配方肥 4 kg、尿素 2 kg;在抽穗期追施粒肥,用1%尿素加0.8%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确保养分均衡供应,防止前期群体过大,后期早衰。
2.4 加强水浆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前期浅水勤灌,促壮苗早发,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当苗数每穴达到10~12株时开始搁田,分多次轻搁,到二叶露尖时中止。幼穗分化阶段至抽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以协调根系对水分的需求,控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培育优质群体和提高成穗率。后期干干湿湿到黄熟,以养根保叶,以叶促粒,严防断水过早,直到收获前7天为止。
2.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赣晚籼38号比较抗病耐虫,高产栽培中需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化学、生防等综合措施防治。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和苗瘟;大田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重点在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三个关键时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时防治;由于该品种大田生育期长,稻田湿润灌溉有利于杂草发生,因此在移栽后7-10天及时进行稻田化学除草。在防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防效,减少用药次数,达到既防病灭虫,又减轻农药污染环境的目的,实现水稻生态高效栽培。
1005-2690(2010)11-0042-02
511.3+30.48
B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