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与管理的多学科研究——2010年东西方文化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0-02-09王巧玲孔令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研究

王巧玲,孔令宏

(1.浙江大学哲学系,杭州 310028;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

文化管理与管理的多学科研究
——2010年东西方文化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巧玲1,孔令宏2

(1.浙江大学哲学系,杭州 310028;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

2010年东西方文化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6月18至20日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东西方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合作承办。会议有来自各国的约170余名学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立陶宛、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蒙古、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十二个国家,其中国外学者20人,港澳台地区学者7人,交流论文及摘要120余篇。会议主题是文化与管理,涉及全球视野中的跨文化管理、跨文化商务管理、全球视野中的文化与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道家与管理、佛教与管理、儒家与管理、诸子与管理、东西方文化的管理智慧、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中国文化与管理、易学与管理、跨文化问题研究与探索、企业文化与管理等领域。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学术沙龙,如从“富士康”现象看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海外浙商文化困境及其对策研究等热点问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对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在管理学中历来没有给予重视,出席本次会议的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探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发表了题名为《中国式管理——C理论:理论及实践》的主题报告,旨在探讨和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其来源和基础一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哲学的思考,二是对这种传统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的考察,从而弥补了迄今为止欧美管理学论著中实证研究比理论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多的不足,将学界的关注点引到对管理理论的探索上。成中英认为“理性主义管理(RM)”和“人文主义管理 (HM)”是管理的两个极点,“理性主义管理”的本质是将理性运用到管理之中,“人文主义管理”的本质是将人性运用到管理之中。因此管理不应只依赖于理性,还要凭借感觉、直觉、记忆与想象。通过比较“理性主义管理”和“人文主义管理”的五大特征,成中英提出了代表中国管理、创造性的管理、变化的管理和 (儒家)仁的管理的 C理论,将其当作是建立在东亚现代化经验以及对其哲学根基的思考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想化、理论化的“人文主义管理”模式,认为 C原则就是创造一个整体系统以备适中之用的原则,就是适中运用整体系统的原则。我们应该发展、利用 RM和 HM两种并存的思考、观察与评价方式,让两者在一种动态的关系中,在内在性、相互性和共同性的创造性的统一中合二为一。

英国利兹大学的 Flemming Christiansen教授的《东西方相遇:多元文化与全球文明的反思》的主题发言探讨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全球文明的多元化走向对管理提出的挑战。美国查普曼大学的贾文山教授以《1990年以来中美谈判风格的演变》为例探讨了中国全球化与跨文化管理范式问题,认为中国外交逐渐吸收了美国明快率真的牛仔风格而日趋职业化,美国外交也注重培养知华派专家而吸取了中国含蓄、圆融的谈判风格,并对两国之间交往的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美籍华裔学者蓝志勇在《文化与管理:跨越文明的诉求》中通过对文化定义的探讨说明了文化与组织、城邦和国家的密切关系,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冲突有必然性,当前中国文化存在深刻的文化危机和各种思潮。他认为,关注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之使命在于要“重塑时代文化精神,推动全球化视角下的管理效率、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

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源自西方,但管理的智慧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金矿。本次会议的相当一部分学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了儒家、周易、道家、道教、佛教、兵家、法家、风水等诸子百家的管理智慧,从不同角度比较了东西方文化在管理上的同异,分析了这些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启发性意义。

孔令宏教授指出,道教在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史上,对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作了很多的探索,留下了很多思想遗产。这首先是“道法自然”的智慧所内蕴的管理之道。道既是本源,又是本体,“自然”就是不违背事物的本性。“道法自然”是管理最基本的出发点。其次,无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要求管理者做到“无欲 ”、“无念 ”、“无名 ”、“无功 ”、“无言 ”、“无我 ”。最后 ,阴阳统一与相辅相生的原则 ,其具体运用包括“奇正相生”的管理战术,取与相得的管理核心,“以柔克刚”的成长之道,出其不意的制胜决策。韩松涛诠释了老子“不仁”思想的管理学实践,认为人才选拔不仅仅是将优秀的人才选出来,而应该在与国家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确定人才的标准并将这一选拔系统覆盖到全民。刘康乐探讨了唐代道官制度的演变历程。王希坤认为与诸子相比,老子自然管理哲学有更大的原创性与包容性。杨豹主张,管理者若有老庄哲学中淡薄名利、洞察生死的人生境界,更易成功。张博栋从道体观探讨了道家管理的哲学基础。

李玉用、顾玉凤以深圳弘法寺为例探讨传统寺庙管理采用现代管理理念的尝试,谢加力论及现代佛教寺院经济管理模式的新发展。郭延成认为,佛教可以提高企业家的情商,克服人性贪婪的弱点,使心灵得到宁静,并且其布施思想对企业业绩提升有益,企业家在决策时可受启于佛教的圆融思想。朱永华认为藏传佛教中的“选灵童”和培养灵童有助于佛教精神和教义的传承与更新,对管理有启发借鉴作用。

林国雄探讨了企业、家庭的八卦因果链条,郭刚认为《周易》德性系统权变理论是解决执行力管理的关键,刘韶军则以训诂和文本解读的方式探讨了《周易》元亨利贞中的管理智慧,桑振中发现了阴阳五行与系统经济的“同一性”,郑醒尘揭示了洛书所表达的天道衍化机制的内在规律。

李明友主张企业文化应以儒学精神为本,陈寒鸣探讨了“仁”学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联系,孟军本从孟子人性法则中“求利”、“为善”的角度探讨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类管理行为的本源并以“恕”的态度制定规则。王志从孔子拥有众多“隶弟子”出发探讨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张兰花探讨了曹操的为政艺术,奚刘琴则关注第三代新儒家在全球文明对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陈昆福强调运用《孙子兵法》在东盟发挥“巧实力”可为中国崛起作出贡献,刘爱军则关注孙子带有东方特色的竞争战略体系对现代企业的应用价值。杨先举、魏万磊将老子、孔子、孙子、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作了比较。董俊武探讨了超自然信仰在华人企业家进行管理决策时的影响因素,王巧玲探讨了风水名篇《雪心赋》所蕴含的管理之道,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明成满指出敦煌寺院经济文书中含有丰富的会计思想,王亚民认为传统乡村管理思想中融合了“教养兼施、先教后刑”的管理习惯、重农的核心理念、孝治与官民善治的管理伦理、政德、情法与宽严、动静的辩证法,对进行现代农村管理启示意义。蒋华论证了以“孝”、“民本”、“中”、“和”为核心范畴的舜文化价值。这些新观点,为充实现代管理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关于跨文化问题的研究

在跨文化问题研究与探索的议题下,学者们认识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致力于探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这是研究国际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前提。

Amrita Batchuluun以台湾和蒙古的中小型企业为例说明管理权力和管理方法使用的重要性及所带来的差异。EdwardMcDonough、林杏娥研究了把各种资源的整合对企业持续性创新力提高的意义。Hamid Nakhaie认为文化资本是决定人的社会能力和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James Keith揭示,仅靠科学技术并不能维持可持续性发展,而应该建立一个真正积极的社会政治环境以便让思想自由交流,才能消除由于地域、科技、经济等造成的国际壁垒。Robert Guang Tian关注商业交流中的隐形文化障碍,Yong Cao探讨了东西方管理者在理念和文化上的差异与融合。董琳侧重于研究如何让合作双方更好的度过跨文化敏感期和培养适应性问题。其他的研究者探讨了消费者双重身份认同与品牌定位、中国交通业、广告本土化文化融合等问题。

Hora Tjitra以旅游业为例探讨了处理不同文化敏感性的本土化方法,吴洁论证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导游对英汉身势语了解并正确运用的重要性,厉玲玲以西方礼貌准则遭遇中国导游为例,说明杭州旅游国际化进程中的中西礼貌文化差异带来的启示。此外,Munkh-UlziiBatmunkh探讨蒙古和台湾两地医护人员不同的人格与价值观,Nijole Petkeviciute以立陶宛为跨文化交流竞争力为例说明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周杏英分析了中外从事贸易人员的跨文化敏感度与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

梁颖以自己的国外教学体会来探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空间符号的差异、契合与超越,简均宇探讨了在台湾教授英语的外国教师受当地文化的影响而反应在教学效果上的不同,黄瑞红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几位学者从日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现象。

韩源研究了全球问题治理的文化视角,李晓红认为当下所用的许多文化关键词都是西化产物,与其固有含义并不吻合,应该探讨文化关键词的语义流变与中西文化会通问题,朱孟路探讨了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沈维维探讨了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管理,强调跨国公司要克服狭隘主义思想,高歌探讨了跨国公司内文化交流方面的培训问题。

四、关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

在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议题下,学者们多用比较方法研究了东西方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同异。吕培川、戴志榕比较了东西方中等学校校长不同的领导模式,安蕴贞比较了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在自我约束方面的异同,康蕾比较了墨子尚同观念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观;刘国梁比较了柏拉图和老子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的思想同异,楼靖比较了佛教和基督教“出世与入世”的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周建波把《老子》思想和西方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比较。

几个学者作了个案研究,如贾文红关注沃尔玛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种海峰基于“富士康现象”揭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宏观探讨方面,何轩指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也能够产生理性与现代契约的关系,但是与传统伦理共生的中庸理性,而非西方的工具理性。郭英之的调研表明,与传统文化资源相比,在华外国人对现代中国文化资源软实力的认知度更高。吕力提出,建设中国本土管理学必须坚持“中西互为体用”和“接着讲”,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坚持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如胡承波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黎永泰认为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刘月霞认为当代中国企业家哲学素养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向,姚丽娜关注转型时期管理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高闯探讨了企业惯例及其演化机制,安应民提出业柔性管理思想具有注重人的潜能开发和网络式组织的特点,其发展前景日益凸显。李少惠提出,公共组织文化建构不应以维系组织的平稳为目的,而应使组织具备创新求变的精神来随时调整、变革。王建光则从企业管理伦理的角度指出,现代以效率为标准的管理造成了管理的异化,应该在管理中体现“善”的人生哲学。

五、结论与建议

经过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一,管理的反正。管理在此之前已经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现在正发生着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管理在国际化管理实务中具体表现为跨文化管理。第二,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源自西方的管理学把重心放在物上而建立的管理学是有严重的弊端和多方面不足的,必需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研究,用人文管理弥补科学管理的不足。第三,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涉及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人类学、管理社会学等领域,说明管理不只是管理学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复杂对象。只有改变观念,打破学科界限,管理的学术研究才能有真正的发展。第四,管理不只是进行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进行有良好实效的管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管理研究中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次会议邀请了近五十名企业家出席,他们以在管理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探讨,对某些问题提出了企业角度的看法和建议,不少学者深受启发。

本次会议对文化与管理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当然,应该看到,由于文化与管理,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且本次学术会议是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与管理问题的学术会议,所以,尚有很多问题没有涉及或虽有涉及而研究得不够深入。从本次会议研讨的情况来看,开展案例性的具体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等案例资料补充目前案例大多为西方企业管理案例之不足,改变单一的书斋式、象牙塔式的研究模式,深化文化与管理的研究,拓展其领域。

2010-07-01

王巧玲,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浙江万里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道教、风水与管理研究;孔令宏,男,云南弥勒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东西方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其现代化研究。

(责任编辑 彭何芬)

猜你喜欢

跨文化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