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文化观: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解读

2010-02-09张永红

关键词:马克思文化

张永红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休闲文化观: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解读

张永红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不但体现在他对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的追寻,关键体现在他强调休闲活动必须突显文化精神的合理内核。以马克思的休闲文化理论为指导,我国必须加强休闲教育,规范休闲产业,在休闲中传承民族精神,以实现休闲的科学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由时间;自由活动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休闲还不是一个必然要讨论的社会历史问题。尽管如此,马克思不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同时也在自己的理论中寓含了休闲问题。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不只是体现在对自由时间的追寻,关键是对自由活动中的文化特质的强调与把握。也就是说,马克思较早地确认了休闲文化的合理内核,这是一个在以往的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领域。解读马克思的休闲文化理论,对推进我国日益勃兴的休闲产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休闲理论中的文化内核

休闲是目的意义上的人生追求,是摆脱了外在义务的人们在自由的时间内开展自由的活动,享受愉悦心境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一段自由的时间,一项自由的活动以及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是休闲的基本特征,但对于能引起愉悦心理体验的自由活动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有着独到的理解与解释。他认为,自由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从整个社会看,“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1](381)从个人角度而言,自由时间就是“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2](294)马克思还断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3](219)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的论述更能说明问题:“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这里。”[4](150)

从以上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从两个方面对休闲的文化内核作出了规定:首先,对劳动者个人而言,劳动者主要利用自由时间进行自由活动,自由活动不同于必要的必然的物质生产劳动,不是为完成某种社会义务而必然进行的一项活动,它是人们在一定时间里一定程度上摆脱世俗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劳动的必然,摆脱生活的困扰,从而自主选择、自主行为、自我享受,自我展现的活动,这是主体的自由意识、主体意识与目的意识的有机统一,自由自主性是自由活动最突出的特点。那么,怎样的活动才算是自由的活动呢? 他们强调进行学习、娱乐、社会交往,让个人在科学、艺术等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自由活动可以用休息、娱乐的方式呈现,但不等于休闲就是休息与娱乐,休闲要在文化的追求中促进个人发展。其次,从社会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垄断了自由时间从而垄断了休闲自由,广大劳动者只有劳动的义务,没有休闲的权利。只有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自由时间就是创造生产科学、艺术的时间,劳动者才能共享休闲时光,才能真正拥有充实休闲的文化内涵,人才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对于自由时间里所从事的休闲活动,马克思既反对借休闲的“自由”而为所欲为、放纵自己而中伤他人,也不赞成在休闲过程中过于强调物质产品的消耗。他主张人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主张文化消费与熏陶。马克思指出:“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虽然香槟酒的生产是‘生产劳动’,而音乐的生产是非生产劳动。”[5](31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非生产劳动的经济价值自然不能与生产劳动相提并论,即便如此,马克思仍然坚持消费音乐,这是因为,好的音乐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与进步。从对“音乐”与“香槟”的消费对比中,我们能更直观地发现马克思对休闲中的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视与强调,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们在自由时间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科学文化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较之于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消费更具有“人”的价值意义。休闲活动必须突显文化精神的合理内核,这是马克思的休闲理论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二、社会主义休闲文化的应有特质

循着马克思对休闲中的文化内核的强调,我们来分析现代休闲领域中的重要范畴——休闲文化。马克思对自由时间中所从事自由活动的文化取向的强调告诉我们,休闲不一定等于文化,在休闲过程中有一些活动和行为不能用文化来进行评价与衡量,还有一些活动不是对文化的张扬而是与文化背离。遗憾的是,马克思虽然突显了休闲中的文化追求,但没有来得及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休闲文化是在休闲过程中出现的,以满足人的休闲需要为动机和目的,通过认识自然、社会和化育自身所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操守、价值观念等文化理念与语言、艺术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休闲在文化中成长与提升,文化在休闲中得以传播和继承并因此而不断变化创新。同时,文化使休闲的人们对它产生认同,并提供内在的引导作用。文化即“人化”和“化人”,休闲与文化相结合,表明人在休闲过程中“人文化成”。社会主义休闲文化应体现以下精神特质:

1. 文化的先进性

众所有知,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区别,判断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要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历史的尺度主要强调的是生产力标准,强调文化的合规律性问题。道德的尺度主要强调的是价值标准,强调文化的合目的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进文化是健康、积极、科学、向上的文化。它既是人类思维成果的精华,又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这么认为,凡是反映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凡是反映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反之就是落后文化。马克思倡导享受休闲的过程,同时是接受文化洗礼与熏陶的过程。休闲文化虽然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享受与创造的文化,但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当时的感官享受和精神快乐,而且为人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因而,休闲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社会主义休闲传播先进文化,创造先进文化,与此相对应的休闲文化,必然历史地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化的大众性

马克思所倡导的休闲文化是一种人人共享的休闲文化,这种文化应除却阶级、阶层、社会分工等所谓身份差别,让所有人在文化的追求与享受中共生共存,共同进步。一直以来,大众与精英相伴而生,一些人对大众文化往往抱以世俗的眼光,认为精英才意味着高雅,大众必定平庸,文化的大众化特别是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必然意味着文化的庸俗与落后。其实,这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文化的大众化并不是对精英文化的否定,精英可以代表一种理想,但这种理想只有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才能最终变成现实,文化高于生活,但最终必须还原于生活,这样的文化才有意义与价值,因此,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又必然是一个文化不断大众化的过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全面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让更多的人走进休闲场所,使休闲慢慢褪去专供上流社会享用的神秘外衣而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不仅进入了大众消费领域,而且大众也开始参与文化的生产与创造。休闲文化是文化大众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休闲文化大众化意味着大众休闲权的最终落实。

3. 文化的休闲性

休闲文化是以文化引导休闲,以休闲传承文化,因此这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最大区别是它的休闲意味。这种休闲意味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文化的享受者“闲”,这种闲是闲时、闲钱和闲心的结合,对于休闲文化的追求,闲心比闲钱更为重要。只有人闲心静,处于一种轻松、随意、和谐、自由的状态,方能真正领悟到文化的真谛。其二,文化的表现形式“闲”,即精深的思想通过通俗的形式予以表达,无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还是读书看报、网上冲浪,无论观光旅游、美食品茗,还是足浴按摩、美体健身……凡此等等,都在轻松愉悦的休闲中使文化得以传播与发展。当然,尽管休闲文化是在休闲过程中出现的,但文化的休闲性要统一于文化的先进性即科学性之中。对媚俗文化的抑制与批判,仍然是马克思休闲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我国休闲文化发展管窥

可以说,休闲文化或文化式休闲是对人的休闲生活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肯定。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定节假日有115天之多,意味着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曾经遥不可及的休闲梦想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生活现实,形式多样的休闲文化也顺势而生。以马克思的休闲文化理论作指导,引导大众选择健康高尚、注重品质的休闲方式,提升休闲文化品味是我国休闲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挖掘传统休闲文化的精华,赋予文化时代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然也是休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全球化语境下建设休闲文化,必须挖掘传统休闲文化的精华。我国传统休闲文化以春节、端午、中秋为代表的节日文化为主线,亲朋欢聚,尚“静”重“养”,反映的是国人以“仁”为本、以“和”为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伦理追求,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精神。然而,在市场大潮的涤荡之下,我国传统休闲文化的吸引力正遇到西方休闲文化的强势挑战。诚然,国人学习西方休闲方式本无可厚非,西方文化中本来也不乏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复杂的国际环境使西方国家在操纵着世界休闲潮流的同时交杂着文化扩张和政治颠覆的野心。接受西方的价值理念,无疑意味着休闲文化的倒退与落伍。重视现代休闲文化建设,必须弘扬我国传统休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结合时代特征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创性的休闲文化生成机制,不断产生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方式。固守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只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听到的仍将是关于国人与中华传统文化是近还是远的诘问,发出的仍将是“春节假期增加,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西方休闲文化乘虚而入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创新中传承文化,在休闲中凝聚人心,在休闲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休闲文化先进化的必然选择。

2. 加强休闲教育,培养大众的休闲技能与休闲文化品质

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6](87)音乐如此,诸多其他的休闲文化活动亦如此,没有一定的技巧就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休闲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休闲知识、技能和技巧。只有提升人们的休闲技能,激发劳动之外的生命潜能,才能使人们不至于“闲得无聊”甚至无聊滋事。不少学者呼吁将休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然休闲教育不等于知识、技能教育。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光有知识和科技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越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7](214)要使人们享受幸福和优越的休闲生活,休闲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培训技能和提供信息,而是阐释休闲的自由和生命的价值,在休闲中构建人类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休闲方式必须符合社会价值规范,其休闲行为选择必须负责任、符合社会道德伦理,做到“休而有节”、“休而有礼”。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确保个人发展的方向。休闲教育主要是一种道德、价值教育,是一种生命皈依的“成人化”教育。休闲教育是实现休闲文化“大众化”但不“庸俗”化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提倡“雅闲”,规范“俗闲”,排斥“毒闲”。我们需要以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以崇高的美德去休闲。只有那些具有崇高休闲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能享受到休闲所引起的高层次精神快乐;只有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才能使人们超脱低俗文化的奴役。

3. 加强对休闲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引导,使休闲实现文化本位的回归

休闲文化产业是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是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的产业形态,休闲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休闲文化的大众化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助推与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承载着助推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传承两大功能,经济发展是其载体,文化传承是其内核,实现休闲的文化回归是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当然之责。当前,一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以休闲文化的大众性与休闲性为借口,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一些文化产品徒有文化外观,缺乏文化品味,甚至黄、赌、毒泛滥,这当然与马克思倡导的休闲文化背道而驰。净化文化产品市场,实现休闲的文化本位回归,国家应从法律上为休闲文化建设制定一套政策法规,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整治,强化文化制度的规约,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的清理和建设,清洁社会文化环境,治理低俗风气。但是,休闲文化市场的高雅之路,光有法制的监管和开展休闲教育仍然不行,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应有文化的良知,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Ⅰ分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7] 阿尔努. 科学与哲学的对话[M]. 上海: 三联出版社, 2001.

Leisure culture concept: a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theory

ZHANG Yongho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Marx’s leisure theory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his pursuit of free time and leisure activities, but the key is embodied in his emphasis that leisure activities must highlight the rational core of cultural spirit. Guided by Marx’s leisure culture theory,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leisure education, standardize leisure industry, and transmit national spirit in leis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t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leisure.

Marx; leisure industry; leisure culture; free time; leisure activities

book=16,ebook=132

A811

A

1672-3104(2010)02−0073−03

[编辑:颜关明]

2009−11−0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休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9YBA04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9C372)

张永红(1972−),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休闲文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文化
文化与人
马克思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