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无用论”为何在农村沉渣泛起

2010-02-03傅乃芹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读书无用读书农村

傅乃芹

据2009年3月28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名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其中多是农村考生。不光在重庆有这种学生弃考现象,在河北省威县,每年初中一年级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却只剩下了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大多数的辍学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学。另有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以上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冷酷的事实:“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正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沉渣泛起。

“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最早的主张者也许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也就是说,有了百姓,有了士人,有祭土神的社,有祭谷神的稷,也可以讲求治民之道,还读什么书?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经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当接班人”,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斗的对象, “大老粗”则成为时尚。第二次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又没有进入国营或集体企事业单位的人,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进而也成为先富起来的人,由于体制等原因,教授、医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依然在单位拿着不多的固定工资。当下这场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可算是第三次了。

前两次的的“读书无用”可理解为“知识无用”,而第三次的“读书无用”则并非如此。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公众并不认为“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90.4%的受访者认为“读书有用”,但同时,也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还有35.3 %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显然,受访者对“读书”的理解是:知识有用,而上学没用、学历没用、文凭没用。因此,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又被称为“新‘读书无用论”。

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产生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也有主观认识方面的。

首先,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农村地区面积广大,一些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并不能在全部农村地区实现。而且,城乡的教育资金投入数额悬殊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很多农家的孩子在竞争中落后,甚至提前退出。

其次,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收入低、教育花费高,是产生“读书无用论”的经济原因。《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表明,教育花费已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农村家庭, 教育花费是他们的主要家庭开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收费大幅度上涨。据全国政协委员鲍义志介绍:全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从1995 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而国民人均收入同期增长还不到4倍。2004 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是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这两年来农民的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高等教育的学费仍超过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农村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不读书等着穷,读了书立刻穷。”在这种现实面前,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得不选择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第三,我国高校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质量下降,扩招后又导致文凭贬值,进而造成就业困难,是产生“读书无用论”的现实原因。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后的结果不平等,父母社会地位愈高,权力愈大,社会关系愈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就愈大,而出身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业就比较困难。全国统一高考,原本是许多农家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捷径,但当农民这种想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身份和地位的期望破灭后,“读书无用论”就会促使他们放弃对子女求学的投资。

最后,观念狭窄,目光短浅,对教育的期望过于功利,是产生“读书无用论”的主观方面原因。有位放弃高考的学生家长这样解释放弃高考的原因:“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而“一人读书全家穷,不如外出去打工”的观念,影响了众多的农村家庭。在他们看来,上学读书的目的仅仅在于找到一个好工作,却不知教育是一项立足长远、能终身受益的投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日渐兴起的“读书无用论”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阻碍农村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固化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方面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许多辍学后的农村青少年,既没有一技之长,又急于实现独立生存,容易诱发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针对“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消除“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一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应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面对农村“读书无用论”的回潮,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经费投入必须向农村倾斜,消除贫困地区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现象。中央财政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彻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特别要多给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以扶持,使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尽快走出困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二是广泛开展救助活动。一方面要降低学校的收费标准,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其收费标准应以一般农村孩子读得起书为前提;另一方面要对贫困学生实行社会救助,让他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三是调整教育模式,广开就业门路。中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应适当调整基本常识与实用技术所占的比例,把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高校则要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四是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目前人才市场上熟练技工比较紧缺,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普通学生转变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劳动者的快捷途径,国家应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民教育投入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

五是净化舆论宣传氛围。要让农村的家长们和孩子们认识到:“富不读书暂时富,穷不读书永远穷。”读书永远都是一种崇高的行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光是为了个人今后更好地就业,更是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农村的全面小建设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文化的青年为之奋斗。媒体要努力消除“读书无用论”的不利影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

(责编/张立新)

猜你喜欢

读书无用读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读书为了什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