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民生扩内需上做足文章
2010-02-03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结构调整,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宏观调控,无论是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还是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些都很重要。但其中惠民生与扩内需这两点尤为重要。
民生不仅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而且是执政党的执政之本、执政之要。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解决好这五大现实问题,民生就有了保障。
内需是相对于出口而言的国内的需求,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需求大幅萎缩,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与之配套的10多万亿元信贷资金,相当大的比重均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说,外需不足投资补,才确保了GDP的增长。而居民消费这驾马车始终缺乏应有的拉动力。
当前,各级政府亟需在惠民生扩内需上做文章。这篇大文章的主题,就是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惠民生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策措施与扩内需是内在统一的,就业、教育、分配、医疗、社保等现实问题解决了,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就会得以消除,进而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一经济循环过程中,消费是终点。消费水平提高了,内需扩大了,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势头就会非常强劲。也就是说,只要把惠民生扩内需的文章做足了,经济增长应该不是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把惠民生扩内需放在应有的位置,他们更关心的是GDP增速,是固定资产投资,是土地财政,是外贸出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里,我们不妨举出一个榜样——陕西省神木县。该县在全力建设注重民生关怀的施政架构下,加快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交通、人居、安全10个领域,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十大民生体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真正实现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08年,全县完成“十大惠民工程”投资8.2亿元,其中大社保资金3.36亿元,人均800元;2009年,“十大惠民工程”预计投入12.9亿元,其中大社保资金5.8亿元,人均1380元。2008年推行的12年免费教育和2009年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三项,集中财力最多,财政投入分别达1.6亿元、1.5亿元和7000万元。
神木县地处陕北老区,虽然靠煤田开发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使得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南方的江阴、昆山等发达县市相比,经济和财政状况并不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神木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弱势群体的利益,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阳光”。因此,他们打出了一套惠民生“组合拳”,也打造了一个“民生政府”的亮丽形象。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把惠民生扩内需的文章做足!
我们期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涌现出更多的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