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2010-02-03李晓明
李晓明
2009年3月7日至13日,我带领有关同志到廊坊、唐山、三河、迁安等地,围绕如何推动我省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沟通情况、解剖麻雀、研究问题、分析形势,对一些印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整个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的印刷业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对策。
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有利条件,奠定了做大做强我省印刷业的基础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的印刷业经历了一个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一是作为在出版业中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我省印刷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整个行业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借助优越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开拓资源集中的京、津、石印刷市场,初步呈现了石、保、廊、唐地区印刷业成片发展、集中度较高的布局,廊坊的三河市和保定市的雄县形成了出版物印装基地和塑料包装印刷基地。三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省印刷企业进入了由传统印刷、低层次小规模发展向现代印刷、集约化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涌现了河北正元国际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保定中画美凯印务有限公司、香河高氏纸制品有限公司、香河华林印务有限公司、涿州星河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过亿元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印刷企业。
从我省印刷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前景广阔,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市场空间大。印刷业与新闻出版业、制造业、加工业等众多行业紧密关联,其产品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及,渗透在众多行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商业印刷、票证印刷等呈现了规模化、多样化、高档次的趋势。我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印刷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利好政策多。印刷业相对来说能耗较低、污染较少、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印刷企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属于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扶持政策和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三是区位优势强。我省环京津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同为我国印刷业的三大高地。北京集中了全国41%的出版社、20%的期刊社和10%的报社,书报刊出版总量占全国的30%-40%,如此大的出版资源为我省出版物印刷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地缘、人缘优势的我省印刷业必将加速与京津众多产业的对接,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四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小。在印刷业中出版物印刷占主体,本身有逆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印刷企业多与外向型企业关联度较高,而我省此类印刷企业很少,整体上受影响不大,生产经营比较平稳。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决定了我省印刷业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印刷业虽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外部条件,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我省印刷业在产值上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相差数倍,在产业园区建设上,不仅没有他们那种投资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印刷城、印装园,而且也不如中西部的湖南、四川等省市气魄大。
(二)企业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我省印刷业的突出问题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缺少名牌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全省的5777家印刷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5%左右,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左右,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有9家。如此多的低水平小企业,造成了一般印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行业利润偏低、企业两极分化的局面。
(三)市场开发不够,技术水平不高。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出版物印刷量在300亿元以上,我省仅拿到不足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省内的印刷活源外流也很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省印刷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员工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近几年,印刷工艺及印刷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求工人不仅能够操作精密设备,而且要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调研中了解到,能操作现代印刷设备的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印刷企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五)利用外资少,开放度低。利用国外和省外的资金少,承接境外订单少,是我省印刷业的一个明显弱势。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省印刷包装业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印刷品加工出口基本上是空白。
(六)印刷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全省尚有300余家国有印刷企业没有改制,其中多数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经营状况欠佳。不仅国企需要改制,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同样需要改制,解决企业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营等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
(七)产业链条需要完善。一个完整的印刷产业链条,包括印刷物资供应、印刷设备制造、印刷加工、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从目前我省印刷业情况看,印刷物资供应、印刷设备制造和物流配送还是薄弱环节,影响着整体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效益。
三、推动我省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印刷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省的印刷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呈现了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第六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北京已形成了顺义、大兴、通州和海淀、朝阳五个印刷业集中区相连的印刷产业带;天津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印刷业,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南方大型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北进争夺京津印刷市场;国外的印刷巨头也纷纷抢滩中国的高端印刷市场。这对我省大群体、小规模的印刷企业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我们已不仅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是“逆水行舟,小进即退”。为此,必须站在保优势、保增长、促竞争、促就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大做强我省印刷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抢抓机遇,以大手笔做好河北印刷业大发展这篇大文章。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竞争力,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唯有如此,河北的印刷业才能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步伐,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优化印刷业结构,推动印刷业科学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园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出版物印刷和出版物专项印刷在保证各市均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环绕京津的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和石家庄五个市。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围绕区域中心城镇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印刷产业园区建设。推广保定雄县集约式发展包装印刷产业园区经验,加快廊坊市组团式印刷基地、唐山迁安包装装潢基地和石家庄印装园区建设进度, 在全省形成若干个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和环京津印刷包装产业带,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印刷包装基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稳步发展出版物印刷,适度发展其他印刷品印刷,积极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印刷和高附加值印刷加工企业,注重发展外向型印刷加工企业,积极引导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各种规模、档次、特色印刷企业并存和互补的印刷产业格局,促进我省印刷业多门类、多层次、多品种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控制企业总量,转变发展方式。对现有印刷企业通过年度核检、行业标准、违规查处、市场竞争等措施,实施退出机制,严格控制能效低下、对环境有污染的小印刷企业的审批。对新上企业严把资质门槛和准入关口,严格控制出版物印刷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印刷企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企业,促进出版物印刷数字化、联动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现代商业票据、智能票证、防伪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