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保护伞”——论抗震救灾中的后勤保障

2010-02-02余昌仁王学锋

中国应急救援 2010年2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保护伞灾区

余昌仁 王学锋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国人带来了惨痛的记忆,然而通过各级政府与人民解放军官兵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在那场无硝烟的战场上,后勤保障成为展开抗震救灾行动的关键环节,保障有力成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前提。做好抗震救灾中的后勤保障,不仅是取得救灾胜利的坚强后盾,也为灾区人民和救灾人员撑起了一把坚实的生命“保护伞”,在当前具有很强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一、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特点

1.紧迫性

地震灾害发生后,救援人员需要迅速前往灾区展开紧急救援,后勤保障的步伐无疑也要紧紧跟上。大量用于救援的生活物资和药品在短时间内需要筹集起来,发放救灾物资、抽组医疗分队、输送抢险部队都需要在灾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后勤保障是排除万难、争分夺秒地完成保障任务的行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后勤保障需要具备高度的时效性。

2.滞后性

地震的预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抗震救灾后勤保障难以有充足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多是灾情发生后的一种反应行为,往往滞后于现实要求,这在物资保障上可得到充分体现。地震发生后,救灾物资主要来源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未受灾地区的社会捐赠,这种靠临时征集和各级储备的方式时效性欠佳。此外,震区交通的破坏,现代物流发挥作用的有限性,也造成了物资运输、发放的滞后。

3.复杂性

地震特别是大震的发生往往造成灾区的全面损失,需要的物资复杂多样,从被褥、鞋子、雨衣、帐篷等生活类物资,到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种类繁多,无论是筹措还是供应都很复杂。大灾之后又是大疫,灾害发生后,还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筹备医药用品等急需物资,做好灾区人民与保障人员的防病、防疫工作,更给后勤保障工作增添了复杂性与工作难度。

4.弱经济性

抗震救灾中的后勤保障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军事与政治色彩尤为浓烈,它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相联系,与救援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相联系,其军事性、政治性比经济性更为突出。为了灾区人民与救援行动,后勤保障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二、搞好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建议

汶川“5·12”大地震虽然事隔一年多,但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深刻的。当时,全国上下齐动员,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驰援灾区。来自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后勤单位也战斗在各条保障线上,他们竭尽所能,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救援部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共同谱写了保障有力的壮歌。汶川大地震中的后勤保障留下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特点,得出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一些建议。

1.建立有效的指挥与实施机构

抗震救灾后勤保障需要有力的指挥,以确保政令畅通。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由于组织机构的协调、指挥不当和信息反馈的滞后,延误了救灾的宝贵时间,造成1.7万多人死亡、2.6万多人受伤的惨剧。因此,有效的组织指挥是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关键。

要明确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指等指挥所的关系、职责,确保其权威性。为保证保障任务的具体落实,要科学设立应急供应站,发挥其强大的集散功能。在抗震救灾中,军队是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派出后勤前指统一协调,依托各省军区、仓库等保障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在抗震前线的中心地区或关键地域成立应急供应站,对抗震抢险所需食品、油料、救生器材、被装、营材、药品、经费等,实行统一筹措、统一报领、统一接收、统一调运和分发,发挥快速、高效、灵活的优势。

2.多方协调,联合保障

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是夺取抗灾胜利的强大力量。在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时,应强化军地协作意识,提高联合保障能力,构建起军民融合、快捷高效的联合保障体系。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军地联合保障应急机制,紧急动员军地力量,打响抗震救灾的保障战。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军队抓好抢险救灾中的后勤保障。当地财政、民政、交通、卫生等部门和省军区或军分区、人武部协助组成后勤保障机构。由这些部门筹集部分生活类物资、食品、工程类物资,以及征召车辆用于运送救灾物资等。

3.加强生活与医疗保障,提高持续保障能力

抗震抢险人员冒酷暑抵寒冷,白天易中暑,夜间易感冒,且又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大,睡眠少出汗多。对此,各级后勤机关和业务部门应组织采购大批青菜、咸菜、肉食保障生命所需,补充必要营养和盐分。要保证他们吃饱吃好、吃上热菜热饭、吃出战斗力,保证有持续体力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之中。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及时请领炊事车、发电机、野外帐篷、汗衫、短裤、穿着衣服等物资,有效改善生活条件,保证持续的战斗力。

针对救援人员长时间奋斗在恶劣环境中,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加大提高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腹泻的药物,增配净水设备和增派防疫组、医疗队做好抗震救灾中的医疗保障,有效防止疾病的蔓延。

4.开辟绿色通道

地方政府应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为援军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为抗震救灾一线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各路援军各条后勤保障通道的畅通无阻。交警、运政等交通管理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积极组织运输救灾物资。交通部、当地省委、省政府,发放有效通行证,免征抢险物资车在各个征费站的费用,在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车辆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抢险车辆一路畅通无阻。

5.创新保障方式

后勤部门应适应保障需求急、种类多、要求高的特点,千方百计,急事特办,特事特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的全时空保障方式。地方保障与军队保障协调、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结合、陆地运输与空运投送统一、自带与后方补充相联等方式,保障一线的急需,用灵活的保障方式实现保障有力。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保护伞灾区
被铲除的“保护伞”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保护伞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