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定中短语的教学思考

2010-01-30刘相臣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词组定语现代汉语

刘相臣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一、《现代汉语》教材对定中短语的介绍及其不足

1.两本有影响的教材中的介绍

(1)黄廖本《现代汉语》的介绍

“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还有一种特殊的偏正短语(定中短语)……中心语一般是双音节的谓词性词语,修饰语常常是名词或形容词,一般有助词‘的’。”[1]61-62把偏正短语(定中短语)划归名词性短语,认为其功能相当于名词。

(2)胡裕树本《现代汉语》的介绍

对结构的介绍非常简单:“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定语或状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两个部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2]302未明确地提出定中短语的术语。把短语分为两类:名词性和非名词性。“名词性词组一般不充当谓语。有些名词性词组,如‘三条腿’、‘黄头发’、‘大眼睛’等,也可以充当谓语”,并进一步阐述“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都是名词性的”,“有些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它们以名词或人称代词作定语”也是名词性的。[2]308

2.教材介绍的不足

这两本教材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专科生的教科书,甚至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考书,非常有影响,比较权威。但正如有人对黄廖本的评价“比较接近《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并且它条理清晰、简明实用,适合于教学,它的不足是观点比较陈旧”。[3]134其实包括这两本教材在内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定中短语的介绍大都存在不够全面、准确的问题,大致体现为三点:

(1)有的教材未给定中短语以独立的术语称谓。

(2)有的教材一刀切地把定中短语划归名词性(体词性)结构。可事实是定中短语可以较为明显地分为名词性和加词性两类。

(3)认为名词性“定名短语”(中心语是名词的定中短语)相当于名词。可事实是定名短语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功能方面跟相应的名词还是有差异的。

二、对定中短语教学的设计

1.明确一个概念

明确一个概念,即明确“定语+中心语”类的短语在整个偏正短语的位次,给以独立的、明确的称谓——定中短语,并明确其下位类别。

“定中短语”作为语言学概念在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词的组合的五种“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之一;[4]95作为术语“定中短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8年中检索到全文含“定中短语(词组)”的文章578篇。因此笔者主张教材应该确立“定中短语”的术语;并根据其中心语的词类性质划分下位类别——定名、定动、定形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2.确立二条原则

(1)原则一:教学内容准确、全面

第一,介绍事实,抓住主要、涉及次要。对于定中短语的介绍,抓住其主要特征的同时应该而且必须要涉及次要。首先,应重点说明其典型成员——定名短语(可记作“D+N”),但同时对于定动短语、定形短语应该加以适当的说明;其次,讲定名短语的特征则要抓主要——体词性功能,但对于定名短语的谓词性功能和加词性功能同时也应做必要说明;再次,讲定名短语的体词性功能,但对它与相应名词的差异也要有必要的提示。

如:名词和定名短语在成句功能上就存在差异——后者更有资格充当分句:[5]9-11

①分句间的关系类型

N分句与复句中其他分句的关系较为简单。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顺承关系:

蓝天,|远树,|黄金色的麦浪。/他抬头一看,鬼!

“D+N”分句与复句中其他分句的关系要复杂得多。除了并列和顺承关系外,常见的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和解说关系:

这么大的雨,吴师傅恐怕来不了啦。/低廉的价格,出众的疗效。/这么冷的天,||而且又飘着雪,你还是进来吧。

那江心有几只小船在浮动,一忽儿小船被推倒浪尖,一忽儿小船又埋在浪头下,|好大的风浪啊!(李心田《闪闪的红星》)

②分句间的结构层次

包含N分句的复句,往往只能实现为一重复句;包含“D+N”的复句,其各分句常常组合成多重复句:

那么远的距离,||又顶着风,|一千多人三小时就赶到了古镇。

一阵春风,||一阵花雨,|孩子的泪珠随着花雨落入水中……

第二,描写、解释事实,争取多角度、多侧面。可对定中短语从三个平面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如对定名短语和相应名词的差异可从语用功能加以观察,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差异如下:[5]44-45

定名之间存在着降级述谓关系,该陈述命题该在N中往往是预设的,而在“D+N”特别是DdN式(“d”为结构助词“的”)中,往往是显现的。如:

a.臭豆腐一点也不臭。/b.*臭熏熏的豆腐一点也不臭。

a、b都包含着两个述谓结构:P1“豆腐臭”、P2“豆腐一点也不臭”。但又有明显的不同:a中,“臭豆腐”是一个词,故P1是预设的,P2是对预设的否定,全句仍只有一个逻辑断定,不形成矛盾;b中,“臭熏熏的豆腐”是短语,P1是显现的,P2是对陈述命题的否定,全句有两个逻辑断定,句子前后自相矛盾,故不成立。DdN定名短语中,D可用来负载新信息,成为焦点;DN定名短语中的D若不重读,负载的一般是已知信息。而DN复合名词中的D更是难以成为新信息。如:

a.他打出了一个白板。(注:“白板”为麻将牌)

b.他今天买了一件白衬衫。(不是黑衬衫)

c.他今天买了一件雪白的衬衫。

a只包含一个述谓成分“打出了一个白板”,“白板”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句末焦点。而b、c则都包含两个述谓成分:P1“买了一件衬衫”、P2“衬衫是白的/雪白的”,其中P1是预设,负载的是次要信息,P2则是主要信息,即定语是信息的核心,是对比焦点。

(2)原则二:教学举措多管齐下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正确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保证使教学内容恰到好处,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切实调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采取三项措施

(1)措施一:发挥教材的蓝本作用

对定中短语的全面介绍,可有多种方法:一是教材正文举例说明。教材毕竟不同于学术专著,因此对教材的内容不必过于苛求对语法事实描写和阐述的系统性,可以以举例的方式对定中短语的非主要用法加以说明。二是教材课后以练习形式出现。如果觉得对定中短语进行全面介绍过于琐碎,可能会破坏教材的整体性,可在教材后的练习中对定中短语的非主要用法以思考题的形式引介,以供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之用。

(2)措施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教科书不等于教学内容。现代汉语教师当使用相同的教材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确定相应的目标,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侧重点都应不同,例如对汉语专业,应介绍一些汉语学界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并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3]134如果把教材内容视为教学内容,教师的作用就被限制了。对定中短语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少体现如下:

第一,课堂讲解。在业务方面,要全面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积极拓展知识空间,吸收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师应对“名词和定名短语异同关系”的研究动态心中有数。[5]4-6

①学术界对“同”已有充分关注

句法层面,传统语法理论把定语看作句子中的附加成分,用紧缩法来检查语法正误时,定语首当其冲地被扬弃,其操作实践告诉我们,N和“D+N”“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布龙菲尔德提出了向心结构理论,举例认为“poor John”和“John”属于同一个形类(即句法功能相同)。很明显在布氏的理论中,定中短语属于向心结构,其“中心词”与整个短语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语义层面,范晓、张豫峰等注意到某些“D+N”和N在语义功能上的相同之处。认为定语分别对应于语义平面的定元和名元,定元为非强制性语义成分,为名核结构中可有可无的语义成分。定元一:限事,对N进行限制性说明;定元二:饰事,对N进行修饰性描写。如:

羊皮(外套)【表质料】、昨天(的事)【表时间】

清清楚楚(的画面)、浓眉大眼(的姑娘)

②对“异”的关注不够,但关注渐多

上世纪80年代,专家学者开始注意到N和“D+N”在某些情况下用法的不同。1987年6月,张斌提出了“D+N”在句法功能上与N不尽相同的问题;孟琮等发现某些“动宾词组”中如果宾语没有定语予以修饰的话,整个动宾关系就不成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二者的差异有意识地加以整理和归纳。如宋玉柱专门撰文阐述:名词不能作谓语、状语和补语,而“定名词组”却可以作谓语和状语。

新世纪,开始对差异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有系统化的趋势。刘顺对名词和“定心名词短语”在成句和充当谓语方面的差异加以研究,并对某些现象加以解释。笔者的硕士论文对差异进行了专题探讨。

第二,点拨、提醒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深化认识。教师应充分信赖学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语言生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期刊学会自主学习等。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

如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或检索“黄头发”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适当词性定名短语和名词的差异:

名词前一旦前加修饰语,充当谓语的条件就充裕多了。即“D+N”和相应的N相比更有可能实现陈述功能。如a.“小王黄头发。/小王也黄头发。”b.“*小王头发。/*小王也头发。”“黄头发”可以用“怎么样”提问,可以受状语修饰,从而实现由内在表述功能(指称)向外在表述功能(陈述)的转化;“头发”则不行。

(3)措施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强行灌输给自己的“死”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分析、思考,参与对定中短语的认识、评价。在教师的提示下,像完成其他作业一样去观察定中短语,去发掘前人的认识,去发掘语言事实。学生在对定中短语的体词性、谓词性、加词性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寻找例证,从而深化认识;或教师开列相应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总结、归纳。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冷瑾.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中课程意识的审视和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刘相臣.现代汉语名词和定名短语的功能差异略论[D].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

猜你喜欢

词组定语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副词和副词词组